网络剧与网络综艺批评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言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党和政府对于网络文艺的关注和重视,网络文艺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第一,网络文艺消费的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文艺欣赏和消费的主要途径。根据2017年经济数据,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了80万亿元的大关,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的总额,已稳稳站在了4万亿元的上方。而在这4万亿元的体量中,2189.6亿元的网络游戏则直接占据了5%的份额,而以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视听为主的网络文艺,更是以5000亿元左右的规模占据了我国整个文化产业当中高达13%左右的比例。第二,网络文艺与其他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迅速。以网络文学为例,一些广受好评的文艺作品如《微微一笑很倾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都成功地带动了出版、影视、动漫、游戏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引领了创作与产业融合、传统与当下融合的新模式。第三,网络文艺IP开发成为热点,粉丝经济助力IP全产业链开发。2017年网络文艺各领域的优质IP呈现爆发之势,从文学IP的《微微一笑很倾城》、音乐IP《同桌的你》,到游戏IP、《王者荣耀》、动漫IP《秦时明月》,优质IP保证了粉丝黏性,为IP在不同维度、不同产业的运作奠定了基础。第四,网络文艺促进了商业“生态圈”的构建。近日,腾讯音乐赴美递交招股书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个“一站式”音乐娱乐平台,打破了国外在线音乐平台以“会员付费和数字专辑”为主的盈利模式,打通会员付费+数字专辑+直播打赏+音乐社交的多维度的变现渠道,不断地重塑着音乐生态圈。

但是与网络文艺的繁荣发展相比,网络文艺批评的发展却相对薄弱,处于碎片和杂乱状态,缺少优质的批评,有质量的批评也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这些都导致了网络文艺作品泥沙俱下,缺乏优质和经典之作,甚至出现没有底线、弘扬错误价值观的低俗作品。究其原因,首先,我认为与互联网逐利、嘈杂、纷乱的环境有关。这是批评集体的功利性心态。比如,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上的电影评论背后都有追逐经济利益的动机,大量网络水军甚至专业影评推手的存在对舆论和票房有着强大的影响,这值得我们警惕和反思。其次,信息爆炸,淹没了理性的声音。网络文艺批评主体的大众化导致批评的感性化,缺乏理性精神。大多数文艺批评者凭着自己的喜好任意地、片面地进行评判,使得文艺批评水平参差不齐、良莠不一。而网友随意的跟帖式批评也让理性的中肯批评意见淹没在众多感性认识之中。再次,缺乏良好的网络文艺批评环境。网络时代,批评变得更加简单,却也更加情绪化,缺少理性的讨论和批评,网络环境的嘈杂不再适合传统的批评。同时,批评者们大多充满戾气,这是整个社会浮躁的环境所致。这些乱象可能和网络出现的时间比较短还没有建立一个成熟的讨论环境和机制有关。批评需要一个客观和理性的环境,营造这样的环境并不容易。环境最终导致批评无法继续,这对网络文艺创作者和受众来说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文艺缺少客观的批评,缺少理念的争锋和交融,就难以形成共识,形成一个普遍的标准,对于文艺创作来说就无法提供更好的引导。

当然,网络文艺与传统文艺相比,具有许多新的特征,这就要求批评家、评论员们走出学术的“象牙塔”,深入了解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话语体系以及互联网用户,从而进行网络文艺批评。一要坚持文本上的技术美学和生活美学并重。许多著名文艺批评家在学术和理论上根基扎实,但是在面对网络文艺批评这一新兴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文本也无法吸引人们的关注,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没有意识到网络文艺作品与传统文艺作品之间存在的差异。网络文艺相比于传统文艺具有技术美学和生活美学双重属性,因此在形成文艺批评的文本时要从这两个方面出发。二要关注叙事模式的变化,从学术理论到互联网话语的转变。现在针对网络文艺作品的批评还依然集中在各大纸质媒体上。一方面,由于传播渠道的问题,与互联网受众之间存在信息壁垒,所以停留在“自说自话”的阶段。另一方面,因为传统的文艺批评学理性较强,文字相对晦涩难懂,不符合“网生一代”的阅读习惯,这些都导致了网络文艺批评无法实现真正的大众化。可见,相比于传统的文艺批评,网络文艺批评的叙事模式发生了局部变异,这也要求网络批评家和评论员对这样的变化及其内在规律要有深刻的认知。三要关注受众的变化,全面走近“网生一代”。网络文艺批评的受众主要是广大的网民,因此要求批评家们全面走近互联网一族,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消费习惯、消费心理以及信息传播和接收方式,尤其是要了解“90后”和“00后”这些“网生一代”,他们是目前和未来的网络文艺作品的主要受众和消费者。最后要注重专业网络文艺批评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网络文艺批评的人才队伍呈现“小、少、散、杂”的特点,没有能够培养和集聚一批专业的网络文艺批评专家,因此无法建立健全完善的相关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一方面,主要是因为在人才队伍的锻造和培养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另一方面,我们不缺少文艺批评家,但缺少有互联网基因的文艺批评家。网络文艺与传统文艺存在较大差异,网络文艺批评需要借鉴传统批评理论但不照搬照抄。需要在对网络文艺现象进行深刻理解后,在传统文艺批评理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比如,传统的文艺批评的相关理论主要来源于哲学、美学、伦理学等领域。但是相比于传统文艺,网络文艺的题材和内容十分丰富,如近年来出现并引起广泛关注的玄幻、科幻、悬疑等文艺作品题材,单纯依靠原有的理论和思维方式无法产生优质的批评,这也要求网络文艺批评要根据现实情况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今天的文艺批评不缺少赞美的声音,缺少的是有价值、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批评。批评界说好话唱赞歌的人太多,而有责任、有担当的批评却少之又少。如果只有赞美没有挑剔,就谈不上真正的批评,批评就注定不能讨好。如果只做讨好的事,那批评就变成了一种广告,好的批评可以成为宣传的途径,但现在的批评却大多是为了宣传而批评,真正提出问题的批评寥寥可数。诚实和真诚是批评家在从事批评实践时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失去了这样的素质,就会颠倒是非黑白,失掉底线。

“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深刻阐述和精辟论述有力地揭示了文艺批评所要承担的时代责任。网络文艺批评将迎来持续发展的浪潮,作为新时代的网络文艺评论家,应该既有传统的文艺批评理论基础,又有互联网的基因。既像一个活泼的网络原住民,敏锐捕捉兴起于网络的审美新风尚,又像一个严谨的理论学者,揭示网络文艺作品背后的问题和本质,从而为网络文艺的健康发展打开一片更广阔的空间。

是为序。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

201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