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第一声啼哭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PREC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看护理念和方法。

从2004年起,我开始从事婴幼儿教育的相关工作,接触了成千上万的国内外家庭(后来自己也做了母亲),亲眼见证十多年来国际教育理念在中国大陆的蓬勃发展,有接纳,有崇尚,有疑惑,也有扭曲。其中,“快乐教育”成了童年时期曾经被“强迫学习”“大人做主”的新生代父母崇尚的理念,“自由”“发展”“通过玩耍学习”成了年轻家长们的共识。但是,在关于如何平衡“自由”和“规则”以及如何具体实施“快乐教育”上,我们却走了不少弯路。

在目前的中国家庭中,6个大人围着1个孩子转的情况屡见不鲜,哄逗孩子成了大人们一项重要的生活乐趣。然而,当我们一味地希望孩子开心,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时,却极大地削弱了他们对快乐的探索,对快乐的主动把握,以及追求快乐的主观能力。

这也许源于我们对快乐的理解普遍存在偏颇。很多人误认为,只要孩子每天“乐呵呵”就是快乐。然而,在我看来,平静、专注,也是一种快乐。我们不需要刻意去迎合孩子,让他们生活在一个纯粹快乐的环境中,因为那是不真实的。某种程度上,这种做法甚至还会扼杀孩子长大后感受和面对真实生活的能力。

此外,“快乐”其实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还没有解决温饱的孩子,一碗白米饭,足以让他们快乐,而对于每天不停被追着哄着吃饭的孩子,不让他们吃太多东西可能让他们更开心。当你把快乐的“基调”定得太高时,往往“高处不胜寒”,就像很多被过分满足和追捧的人,常常会选择吸食毒品让他们“更快乐”一样。我们需要做的,是创造本真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去感受真实的情感,在适龄和安全的前提下,更多地鼓励他们参与到社会生活中,赋予他们体验快乐生活的能力。这样,他们既会懂得珍惜快乐,也会努力地去追寻快乐。

西方人崇尚让孩子像鸟儿一样自由,飞到他们想去的任何角落。在他们的教育观念中,有赋予孩子“根与翅膀”的说法。比如我的先生,他越过大半个地球从欧洲飞过来,选择和我生活在一起,在中国扎根。他的自由飞翔,没有遭到家人的任何异议或反对,相反,得到的是满满的祝福。

这一点,恐怕很多中国父母都很难做到。中国的父母更多地信奉“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孩子可以飞,但孩子的飞翔要像风筝一样,线头始终攥在父母的手心里。这根“风筝线”既是亲子之间的亲情联结,也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自由不同的含义。

当然,我们不能就此论断到底哪种方式更好,哪种更科学,哪种更现实。每一种教育理念,都是不同民族、社会、文化以及经济和价值观的产物。但是,我想说的是,不论是“鸟儿”还是“风筝”,重要的是首先要有“飞起来的可能”;其次,要有一定的抗击风雨的能力。也就是说,孩子既要能飞,也要能飞得好,飞到他们最从容、最自信、最快乐的高度。

我们通常所说的“快乐教育”,就是从这里开始被扭曲的。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要给孩子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为了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他们付出了大量的精力、财力、人力和物力,购买玩教具、参与亲子课程、雇佣金牌保姆,等等。然而,需要强调的是,所谓体验,是“多层次的”,首先必须有“量”的积累。丰富的体验正好满足了大脑处于发育黄金阶段的婴幼儿的成长需求,也能帮助有意识的家长去理解孩子,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正确“引航”。但更高层次的体验就需要在“质”上下功夫了。在我看来,尽可能给婴幼儿创造“参与式”的主动探索体验,是我们需要下功夫去钻研的重大课题。学步阶段的幼童被看护人扶着走和自己扶墙走,被追着喂饭和独立主动地进餐,明显后者的主动参与性更强。

所以,我们看护人需要去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是否为婴幼儿提供了丰富又积极主动的参与式体验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

现在有一个流行的口号,叫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在我看来,“输”指的不是孩子,也不是家长经费的投入,而是我们对育儿理念的理解和掌握。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将PREC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看护理念和方法推介给大家,给每一个看护人带来切实的改变。

2011年,我和我的团队一起创建了乐融儿童之家(原枫叶儿童之家),致力于0到6岁婴幼儿的一体化教育。我们已经为成千上万的家庭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得到了很多家长的热烈反馈。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领悟到:教育,必须从0岁开始。

在我看来,人之初的前两年太重要了。

当小朋友们一岁半左右选择我们的幼儿园托管项目时,他们之间已经呈现出巨大的个体差异,深刻地烙上了各自家庭生活的烙印。不愿意走路,就想让人抱;不好好吃饭,吃饭时要求看手机或视频;入睡困难,生活缺乏规律;所有事情都希望有人代办;喜欢黏在亲密的人周围,拒绝参加群体活动;说话结巴,不自信;身体发育正常却体能匮乏,等等。如果我们想要培养真正具有健康心理、健全人格、良好习惯、优秀品格的孩子,也就是能“飞”得精彩的一代,我们就必须从0岁的婴儿开始。

目前,新生儿的父母大多是80后,他们有着鲜明的新时代父母的特征。

首先,与上一代父母相比,80后父母学习的意愿和能力都很强,愿意接受新生事物,追求更科学的育儿方法,比较愿意照书育儿。例如,喝奶的奶量,何时添加辅食,是否需要补钙;也更加关注孩子的体能、认知、社交、语言等潜能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会帮孩子选择早教中心,希望得到全面的指导和服务。

目前,中国男女生育年龄都在往后推迟,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大都市,女性生育年龄已经平均提高到了29岁。而这个年龄阶段,也正是夫妻双方在事业追求上迈上新台阶的关口。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关系,既“省心”又“保质”地养育孩子,就显得尤为艰难和可贵。

为此,我们组织了数百次的父母学堂,包括婴幼儿潜能开发、语言开发、行为干预等课题,学习对象包括父母、祖父母、保姆和其他看护人员。学员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从大家咨询的话题来看,可以发现以下一系列问题:

1.大家对0到2岁婴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缺乏深层次的理解,仍旧以最基本的“吃好”“喝好”“睡好”“乐呵呵”为重点。一谈到“教育”,就误以为是学知识,很难意识到其实人生无数美好的习惯、美德、潜能发展,都是从0岁开始的。

2.即便了解了教育从0岁起步的重要性,还是会割裂地看待婴幼儿的日常看护和综合潜能开发,没有意识到“养”和“育”在婴幼儿阶段是密不可分的。传统观点认为,“育”一定要有专门的教室、专门的老师,但在我看来,生活中处处都是课堂,每一天的“吃喝拉撒”都是我们不可复制的天然教程。

3.缺乏实操性的育儿理念指导。的确,目前的图书市场上,也很难找到如何在婴幼儿日常生活细节中植入教育理念的书籍和视频。偶尔能搜到一些给孩子洗澡、换尿片的指导视频,也大多是从安全看护的角度涉入,或是从商业角度宣传母婴用品。如何改变孩子“被洗澡”“被吃饭”的“被动”生活,提升婴幼儿的“参与权”,培养积极、自信、独立的宝宝,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话题。

4.阶段性焦虑。由于缺乏对0到2岁婴幼儿综合潜能发展的了解,家长通常会在宝宝出生的第一年,过度关注婴幼儿的体能发展,缺乏对他们认知、社交、语言发展的重视。比如,孩子六七个月的时候会关注是否能够爬行,1岁时担心是否会独立行走,以及开始担心孩子的语言发展,很在乎是否会叫爸爸妈妈;1岁半开始为孩子的社交“发愁”,疑惑为什么孩子不主动跟人交往;孩子接近2岁时,又担心被宠得太厉害。我们确实需要帮助看护人全方位地了解婴幼儿综合潜能的阶段性发展指标,让他们能够沉着育儿。

5.社会的高速发展致使大量非亲生父母成为婴幼儿的主要看护人(祖父辈、保姆),他们相对缺乏先进的“养育”理念和方法,而出于责权问题,又大都以过度保护婴幼儿为特点。“过度宠爱”或“怕担责任”的心理,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婴幼儿的发展。

6.新的生育政策出台后,很多80后“独一代”开始考虑是否要终结子女的“独二代”命运。但由于自身缺乏同龄人陪伴的成长经历,80后父母面对多子女家庭的教育问题时,显得手足无措。如何处理好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保障多子女的优生优育,让很多父母陷入了困境,甚至放弃了再次孕育新生命的计划。

7.ECD(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意为儿童早期发展,其核心是开发孩子的潜能,促进他们心智、情感的发展,增强他们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而到了国内,ECD却被翻译成了“早教”,导致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必须得“教”,“教了才会”,“孩子喜欢得学,不喜欢也得学”,家长的结果导向型心理很严重。这也是亲子中心“主题”课程很多的原因。但是,我们更应当关心的是孩子们的个体化差异。以孩子为核心的“非主题”教学,也应该引起家长的关注。特别是对于正处在对世界充满无限好奇的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观察孩子,多适应孩子,多配合孩子,以“不教为教”才是最重要的!

为了回答以上这些困惑,我大胆地提出了针对0到2岁婴幼儿及其看护人的PREC看护理念和方法,主张把生活中的每一次看护,都当作鲜活的教育课堂,来陪伴婴幼儿的成长。

在我看来,对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而言,他们多数都还由成年人看护陪伴,日常生活中的吃喝拉撒,既是他们不可回避的环节,同时也是最频繁的亲子互动过程。如果我们能改变婴幼儿被换尿片的体验,被强喂着吃饭、被拍打着入睡、被迫分享玩具的体验,让他们一起参与到过程中来,多跟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反馈,我们或许能收获更高效、轻松的“双赢”式育儿体验。从长远来看,也能培养出更自信、独立、快乐的孩子,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了让新生父母们更深切地了解PREC婴幼儿看护理念,我尝试以亲子课程的方式,邀请2岁以下婴幼儿的父母以及主要看护人,走进PREC亲子课堂。我们邀请大家坐在教室里,静静地观察自己的孩子,以孩子当堂课程的每一个需求和表现,作为我们最宝贵也是最真实的教学内容:换尿片,争夺玩具,哭泣,摔倒,团体用餐,等等。通过这些课程,我们去详细地了解看护人看到了什么场景,他们是如何解读的,然后分享我们的观点和理念,并通过现场的示范,指导家长如何把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转换成教育的“契机”,更好地在看护的同时滋养孩子(心理以及精神品格)的成长发展。

很高兴,我们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从大家最初的不知道如何处理更好,到最后能坐在一起自信、从容、轻松地陪伴孩子,充分“享受”他们的成长,每个人都实现了育儿方式的巨大“飞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备感欣慰。

相应地,一部记录低幼儿童成长的记录片也应运而生。这部记录片拍摄时间长达6个月,鲜活地记录了0到2岁婴幼儿体能发育的过程、游戏互动的方式以及语言社交生活的发展。欢迎大家到乐融儿童之家的官网上(www.mch0-6.com)点击观看。

当然,为了使更多的孩子受益,最后我还写下了这本书,集中阐述了如何看护和培养0到2岁婴幼儿的话题,并提供若干个真实的育儿故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惠及更多拥有0到2岁孩子的家庭,有效地帮助看护人和早期教育的相关从业人员。

特别要说明的是,所有书中提及的案例,我们都是在场的第一观察者。读者会发现,我非常“啰嗦”地描述了我们跟婴幼儿互动的诸多细节,这是因为在我看来,早期婴幼儿的看护培养不仅需要我们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认真地对待“实操步骤和细节”。同样的对话,如果以不一样的语气和语速讲出来,以及看护人是否等待婴幼儿的回应、面带什么样的表情,都会导致结果的天壤之别。

扫二维码,观看视频

非常荣幸家长们能打开这本书倾听我的分享,也希望这个阅读的过程,能让我们一起“慢下来”,跟着孩子们去发现孩子世界里更多的美好和感动!

为方便家长对PREC的了解,您可以选择扫上页的二维码,观看PREC理念的视频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