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肛肠疾病的中医学辨证方法
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肛肠疾病虽然只是局部病症,但是总体与局部是密不可分的,结合中医总体观,对肛肠疾病进行辨证论治,才能更好地服务临床,更好地治疗疾病。临床中应用于肛肠科最多的辨证方法为阴阳辩证及气血津液辨证两种,现分述如下:
一、辨阴证阳证
阴阳是八纲辨证中的纲领,欲使外科疾病的辨证正确,首先必须辨清其阴阳属性,是阳证,还是阴证。兹将辨别阴证、阳证的要点分述于下。
1.发病缓急
急性发作的病属阳;慢性发作的病属阴。
2.病情深浅
病发于皮肉的属阳;发于筋骨的属阴。
3.皮肤颜色
红活嫩赤的属阳;紫暗或皮色不变的属阴。
4.皮肤温度
灼热的属阳;不热或微热的属阴。
5.肿形高度
肿胀形式高起的属阳;平坦下陷的属阴。
6.肿胀范围
肿胀局限,根脚收束的属阳;肿胀范围不局限,根脚散漫的属阴。
7.肿块硬度
肿块软硬适度,溃后渐消的属阳;坚硬如石,或柔软如棉的属阴。
8.疼痛感觉
疼痛比较剧烈的属阳;不痛、隐痛、酸痛或抽痛的属阴。
9.脓液稀稠
溃后脓液稠厚的属阳;稀薄或纯血水的属阴。
10.病程长短
阳证的病程比较短;阴证的病程比较长。
11.全身症状
阳证初起常伴有形寒发热,口渴,纳呆,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溃后症状逐渐消失;阴证初起一般无明显症状,酿脓期常有骨蒸潮热,颧红,神疲,自汗,盗汗等症状,溃脓后更甚。
二、辨气血津液
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宜充足协调,运行畅通。若气血津液的质与量或运动状态出现异常,则可导致人体相关脏腑发生病变。正如《素问·调经论》说:“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气血津液异常是肛肠疾病的常见病理变化,因此,对气血津液的辨证在肛肠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1.辨肛肠病的气血异常
肛肠病临床常见的气血异常有气虚、气陷、气滞、血虚、血瘀、血热等。
(1)气虚:
肛肠疾患属气虚证者,常以少气懒言、神倦乏力或头晕目眩、自汗、动则尤甚,排便乏力,舌淡脉弱为特征。气虚证常见于久病、重病之人,或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或老年体弱,元气自衰者。若以脾胃气虚为主,可见腹胀纳少,食后胀甚,大便溏薄,面色萎黄,四肢乏力;若脾虚摄血无权则可见便血量多色淡;若肾气虚下元不固,则可见肛门失禁,滑泄不止,伴有神疲、耳鸣、腰酸膝软。
(2)气陷:
肛肠疾患属气陷证者,以大便溏泄、腹部及肛门坠胀,甚或脱肛,肛内肿物易脱出肛外而难收为特点。伴头晕眼花、少气倦怠等症。本证是气虚无力升举,应升不升反而下陷所致,为中气虚损的进一步发展。常见于先天不足,后天饮食失调,或久病失养、年老体衰之人。
(3)气滞:
由于情志不调或术后排气不畅,导致气机阻滞,升降失司,表现为腹胀肠鸣,大便秘结,或腹痛即泻,泻后痛减,肛门胀痛,或有内痔嵌顿。
(4)血虚:
肛肠疾患出现血虚证者。表现为面色淡白或萎黄无华,唇、甲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大便干燥难解,舌质淡,脉细无力。此证多见于长期便血或手术失血较多者。
(5)血瘀:
肛肠疾患有血瘀证者,常表现为疼痛和局部肿块。其疼痛的特征为:痛如针刺、刀割,痛处固定不移而拒按,其肿块的特征为范围局限,质地较硬,瘀结于肛周皮下者,肿块呈青紫色,或表面有青紫斑点,按之内有硬结;瘀结腹内肠腔者,触之坚硬,推之不移,病位固定。
(6)血热:
肛肠疾患属血热证者,常表现为便血和肿痛。其便血由热邪内炽,迫血妄行所致,具有下血暴急、量多、色深红的特点。其局部具有红、肿、热、痛俱重的特点。常伴有心烦、口渴、身热、舌红绛、脉滑数等。
2.辨肛肠病的津液异常
大肠在人体津液代谢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因此,肛肠功能异常可导致津液异常,而津液异常也可引起肛肠病变。肛肠病常见的津液异常有:大肠津亏、津液耗伤等。
(1)大肠津亏:
大便干结,甚者结块如羊粪,数日一行,解时困难,伴有口干咽燥、口臭、头晕、肛痛、便血、舌红少津、苔黄躁,脉细涩。常见于素体阴亏或素食辛辣醇酒之人。
(2)津液耗伤:
津液耗伤又称脱液、液耗,属津液损伤较重者。主要表现为咽干,唇舌焦裂,眼眶凹陷,皮肤干燥甚或枯瘪,渴欲饮水,小便短少,大便干结,气短困倦,表情淡漠,头晕目眩,下肢痿软,或痉挛抽痛,形容憔悴,性情狂躁,甚者昏迷,舌红而干,脉细数无力。此证多由壮热、大汗、大泻、大吐以及燥热耗津过度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