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病学(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大肠的消化、吸收及分泌

一、消  化
胃和小肠是人体消化功能的主要场所,大肠本身不分泌消化酶,无消化功能,但是肠道菌群的存在,使得大肠间接获得了特殊的消化功能。
健康人体中,肠道内的细菌总重量可达1~1.5kg,包含的细菌数量则可以达到10 14个。其中大肠埃希菌占70%,厌气杆菌占20%,此外还有链球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乳酸杆菌、芽胞和酵母,也有少量原生物和螺旋体。肠细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能消化纤维素合成多种人体生长发育必需的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B 1、B 2、B 6、B 12),维生素K,烟酸、泛酸等,还能利用蛋白质残渣合成必需氨基酸,如天冬门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和苏氨酸等,并参与糖类和蛋白质的代谢,同时还能促进铁、镁、锌等矿物元素的吸收。这些营养物质对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一旦缺少会引起多种疾病。如果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维生素合成和吸收不良,引起维生素缺乏症。
二、吸  收
直肠和结肠都有一定的吸收功能。但以右半结肠更为显著。主要是吸收水分和钠,也吸收少量钾、氯、尿素、葡萄糖、氨基酸、胆酸和一些药物。
大肠对水分的吸收能力次于小肠,正常成人的肠道中,24小时内共有约8000ml的液体。这些水分大部分在小肠内吸收,每日仅有500~1000ml的液体量以乳糜状进入大肠,在大肠内进一步吸收,最终排出约100~150g粪便。大肠以被动的方式吸收水分,肠道与肠壁之间的渗透压是大肠吸收水分的主要动力。当肠壁细胞主动钠离子等,导致肠壁细胞间隙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与肠腔形成渗透压差,从而造成水分从肠腔吸收入肠道细胞组织。
大肠的另一重要的吸收功能是对钠的吸收。钠是大肠吸收最多的阳离子,每天约有196mmol进入大肠,其中绝大部分被大肠吸收,最多仅2mmol的钠随粪便排出体外。大肠以主动吸收的方式在升结肠和横结肠内完成对钠离子的吸收。大肠对钠的吸收主要靠钠泵。钠泵存在于大肠黏膜的上皮细胞内,它将细胞内的钠离子泵出细胞外,使细胞内钠离子浓度下降,造成肠腔与细胞内钠离子浓度出现较大梯度,从而使钠被主动吸收。钠泵的存在有重要意义,钾离子的分泌,其他电解质的吸收都依赖钠泵的功能来实现。
大肠对氯、镁、钙也有一定的吸收作用。氯的吸收也是主动吸收,逆着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把肠腔的氯离子运到血液中。镁的吸收主要在小肠,醛固酮可减少肠道对镁的吸收、增加尿中镁的排出,相反维生素D可使肠道对镁的吸收增加。钙以离子的形式才能被人体吸收,肠黏膜上有钙结合蛋白,通过钠-钙交换进入细胞及血液。
大肠对氨及胆汁酸的吸收也对人体具有重要意义。大肠是氨产生的主要场所,进入大肠的食糜中,残留的蛋白质或其他含氮物质,经肠道细菌分解,最终生成氨,每天约有4g的氨经肠道吸收,经肝脏合成尿素,然后参与蛋白质的合成或经汗液、尿液排出体外。大肠也是肝肠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肝脏分泌的胆汁进入肠腔后,大部分在回肠吸收,少部分在大肠吸收,剩余的从粪便排出。被吸收的胆汁酸经门静脉入肝,重新组合成胆汁酸,再排入小肠,这个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三、分  泌
大肠黏膜没有绒毛,但有许多分泌腺,又称隐窝,在隐窝间的黏膜为柱状上皮细胞。结肠的隐窝和上皮细胞中有密集的含黏液的杯状细胞。因此,结肠的分泌物富含黏液,水样液的分泌很少。直肠内杯状细胞较多,分泌黏液量也多,结肠远段分泌黏液更多。如炎症、化学刺激和机械性刺激,都可以导致黏液分泌增加。大肠的分泌的黏液具有保护结肠和直肠黏膜,润滑大便,协助排便的作用。由于大肠以 和Cl 交换扩散的方式进行分泌,故大肠液呈碱性。而食物残渣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发酵,产生酸性物质,肠液与其中和,使得粪便表面可维持中性,以保护肠黏膜,避免过酸、过碱对肠道形成刺激。但是粪便的中心部分,往往接触不到肠液,其pH值可达4.8。大肠黏液中有丰富的黏液蛋白,它既能润滑粪便,使粪便易于下行,保护肠壁免受机械损伤,又能隔离细菌的侵蚀,起到保护肠黏膜的作用。同时大肠分泌物中还含有少量的溶菌酶、二肽酸以及淀粉酶等,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分解细菌,保护防御,而对粪便的分解作用不大。大肠黏膜在吸收钠时排出钾,使钾离子从组织液中进入肠腔,从而钠钾离子在肠腔内得到交换。粪便中钾的浓度高于血浆,当出现多次剧烈腹泻后,往往造成钾大量丢失,需及时补钾治疗。
大肠除了分泌黏液,还具有一定的内分泌功能,它能分泌血管活性肠肽、肠高血糖素、生长抑素、5-羟色胺、P物质等。这些内分泌激素往往分泌量较少,作用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