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病学(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结直肠和肛门胚胎的发生、发育

在胚胎发育早期,整个消化道为一个单一的直管,悬挂在腹正中线上,称为原肠。原肠随着胚胎的生长和发育,根据位置逐渐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三部分(表2-1)。结肠、直肠以及肛门的发生,主要与中肠、后肠和部分外胚层有关。
表2-1 原肠各部分发育后形成的器官
1.结肠的发生和发育
结肠的发生源自原肠的中肠及后肠部分(图2-1)。
胚胎的第5周,十二指肠以下的中肠生长较快,并弯向腹一侧形成U形的中肠袢。袢的背系膜内有肠系膜上动脉,袢顶与卵黄管相连。卵黄管以上的肠袢称头支,卵黄管以下的肠袢称尾支。
胚胎第6周,在尾支近侧段又发生一囊状的盲肠突。它是盲肠和阑尾的原基,也是大肠和小肠的分界标志,由于中肠袢发育迅速,肝和中肾的不断增大,腹腔暂时不能容纳全部肠袢,致使肠袢突入脐带内的胚外体腔(也称脐腔),形成生理性脐疝。此时肠袢在脐腔内开始旋转,它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逆时针旋转90°(从腹面观),使头支转向右侧,尾支转向左侧。头支在脐腔内迅速增长,形成盘曲的空肠和回肠大部。
在胚胎的第10周,腹腔增大,脐腔内肠袢退回腹腔时,又发生旋转,逆时针旋转180°,这样肠袢共旋转270°,头支逐渐转到腹腔左下方,使空肠和回肠盘曲在腹腔中部,尾支逐渐转到腹腔右上方,形成横结肠和降结肠。盲肠突最后退回腹腔,最初位于肝右叶的下方,以后逐渐下降到右髂窝处,升结肠随之形成。盲肠突远侧端形成一狭窄的憩室即为阑尾,近侧端膨大为盲肠。降结肠的尾端移近中线,形成乙状结肠。
2.肛门和直肠的发生发育
肛门与直肠的发生来源不同,肛门来自外胚层,由外胚层的原肛发育而来;直肠则源自内胚层的后肠。
(1)直肠的发育(图2-2):
在胚胎第4~5周,由尿囊根部、后肠和尾肠共同形成泄殖腔,泄殖腔的腹侧壁内胚层和外胚层直接相贴,其间无中胚层,成为泄殖腔膜,与体外相隔。在胚胎第5周,泄殖腔的两侧,有中胚层的皱褶和内胚层的嵴融合形成尿直肠隔。尿直肠隔继续生长,直到与泄殖腔膜相连,同时将泄殖腔分为直肠和尿生殖窦两部分,背侧即为直肠,腹侧为尿生殖窦。泄殖腔膜亦被分为尿生殖膜和肛膜两部分,两膜之间的部分成为将来的会阴。直肠向下发育伸延中断或发育不良,可形成直肠闭锁或直肠狭窄。
(2)肛门的发育:
在胚胎的第7周,肛膜的周围由外胚层形成数个结节状隆起,称为肛突,以后肛突融合而形成中心凹陷的原肛。在人胚第8周时,肛膜破裂,原肛与直肠相通,原肛的开口即为肛门。肛门膜未破裂,造成肛门闭锁,破裂不全,造成肛门狭窄。如果破裂位置异常,男性在尿直肠中隔穿通,位置高者,可造成直肠膀胱瘘,位置较低者,可造成直肠尿道瘘或直肠会阴瘘。女性在尿直肠中隔穿通,位置高者,可造成直肠膀胱瘘或直肠子宫瘘,位置较低者,可造成直肠阴道瘘或直肠舟状窝瘘。
(3)会阴肌肉的形成:
肛门外括约肌是肛周最主要的肌肉,从来源上看,它是泄殖腔括约肌的一部分,与尿生殖肌群同源,而且它们的血供来源和神经支配也是一致的。二者在功能和结构上具有很多共同联系。肛提肌来自脊柱尾部肌节,肛门内括约肌由直肠壁横肌纤维延续到肛管部增厚变宽而成,属平滑肌,受自主神经支配。
图2-1 结肠的发育
图2-2 直肠的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