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疾病诊断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头颈部症候

一、头颈部形态改变
1.头部增大
(1)脑积水(hydrocephalus):
较常见,临床特点如下:多为婴幼儿,头颅增大,前额与头顶部膨胀隆起,面部相对变小,由于头皮变薄以致头皮静脉清晰可见,同时静脉突出也说明颅内压增高产生脑脊液循环障碍,产生颅外静脉丛淤血。眼球突出并被压向下方,角膜上方巩膜外露(落日征),常常伴有眼球运动障碍如斜视等,可伴有眼球震颤。囟门扩大,张力高而无搏动,叩诊颅骨呈破壶音(Mc-Evan征),典型病例透照试验阳性(图5-1)。此种情况下智力由于脑实质变薄而低下,预后多不良。常见的病因有Ⅱ型Chiari畸形、遗传性导水管狭窄、产前感染(如弓形虫感染)等。
图5-1 脑积水
(2)巨脑(macroencephaly):
少见,临床特点如下:男性多于女性,头颅扩大,脑室正常或仅轻度扩大,提示有造成脑组织扩大的进行性代谢性疾病,如亚历山大病(Alexander病)、小儿脑白质海绵状变性综合征和Tay-Sachs病。由于脑的过度增长,且局限于一定的颅腔内,故可出现精神发育迟缓,随后出现运动障碍和抽搐,多在成年前死于抽搐。此外,硬膜下血肿也可有头部扩大,并有囟门膨胀和骨缝分离。
2.狭颅症(craniostenosis)
是颅缝过早闭合所致的头颅异常。由于骨缝闭合使颅腔狭小不能适应脑的正常发育,可表现为颅内压升高、发育迟缓、智能低下、癫痫发作等。
(1)尖头症(acrocephaly):
人字缝和冠状缝均受累时,正在生长的脑组织在垂直方向上受到推挤,使头部扩大。临床特征为颅骨高,前头窄而长,眼球突出、视神经萎缩及颅内压增高(图5-2)。见于Apert综合征(尖头与并指、趾畸形)以及Crouzon颜面发育不全(遗传性头颜面骨发育障碍)。
图5-2 尖头症
(2)舟状头(scaphocephaly):
颅骨矢状缝早期闭合所致,可产生颜面畸形,出生后即可发现,特点为头颅前后径长,横径短,呈舟状,额部扁平,眉弓消失,下颌突出(图5-3)。临床可有颅内压增高,智力低下。畸形发展缓慢,至4岁左右即明显。
图5-3 舟状头(阴影所示)
(3)短头(brachycephaly):
两侧冠状缝与人字缝过早闭合时,可出现头部前后径短,两侧比较宽(图5-4)。
图5-4 短头(阴影所示)
3.小头畸形
由于原发性脑发育不良、头颅未随之增大至头围小于正常小儿2个标准差以上时,称为 小头畸形(microcephaly),可分为原发性小头畸形和继发性小头畸形。前者指妊娠期间,患儿脑组织发育明显小于孕周的正常值;后者指脑组织在孕期发育正常,出生后发育受限导致小于正常。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运动障碍、癫痫等,可见于Smith-Lemli-Opitz综合征(小头-小颌-并趾综合征)、Rubinstein-Taybi综合征(阔拇指巨趾综合征)、Pierre Robin综合征(小颌腭裂综合征)等疾病(图5-5)。
图5-5 小头畸形
4.斜头畸形
斜头畸形(plagiocephaly)指一侧冠状缝与鳞状缝闭合过早,导致头颅两侧不对称,颜面部也有改变,两眼隔开甚远,宽鼻,上腭发育不全。多合并精神发育迟缓、腭裂、眼裂畸形、泌尿系畸形及全前脑畸形等(图5-6)。
图5-6 斜头畸形
5.方颅
方颅(caput quadratum)表现为前额左右突出,颞部向两侧突出,头顶平坦呈方形,见于小儿佝偻病或先天性梅毒。
6.长颅
长颅(dolichocephalia)表现为头颅增大,面部变长,下颌增大,常见于Marfan综合征、肢端肥大症,有些可能由垂体肿瘤引起(图5-7)。
图5-7 长颅
7.颅骨局部改变
在一般查体时可无异常,在某些情况下颅部细致的触诊检查可以发现局限性隆起或肿物,常见于骨瘤、多发性骨髓瘤、颅骨恶性肿瘤、颅骨血管瘤、骨质增生伴浸润性脑膜瘤等疾病。
8.颈部形态改变
颈部外形粗短,发际低,可见环枕部先天性畸形,包括Arnold-Chiaris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和延髓畸形)、颅底凹陷症、扁平颅底、环枕融合、颈椎融合、小脑扁桃体下疝、延髓下疝。可出现颅内压增高,颈髓、小脑、脑神经和颈神经受压的表现,可参见“第三十章 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二、头颈部运动的改变
头部运动的改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头部震颤:
可见于脑动脉硬化及相关的退行性改变,也可见于帕金森病或原发性震颤等。
(2)习惯性痉挛或抽搐:
可见于精神因素和锥体外系疾病。
(3)斜颈:
患者头部偏向一侧。见于先天性颈肌痉挛、锥体外系疾病、某些药物副作用、颈肌外伤和瘢痕挛缩等。
(4)强迫性头位:
头部活动受限,固定在一个位置,见于后颅窝肿瘤、颈椎病、寰枕部畸形等。
(5)抬头困难:
可见于重症肌无力、肌炎、脊髓前角灰质炎、进行性脊肌萎缩和某些代谢性肌病等。
三、头颈部血管杂音
可见于颅内动脉瘤、硬脑膜动静脉瘘、颅内肿瘤、脑血管畸形、颅外动脉狭窄等,小儿可出现生理性杂音,应注意与病理性杂音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