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西游记》的背景:时代与地点
●什么是背景?
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情况,包括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西游记》的时代背景
《西游记》故事背景为唐朝,讲述了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唐僧在决心取经的时候遇到了观音菩萨,之后接连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一众,一路取经降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了西天见到了佛祖,取得真经。
原文中明确说明唐僧从贞观十三年就开始西天取经,中间历经十四年,第九十八回原文中如来因打发唐僧去后,才散了传经之会。旁又闪上观世音菩萨合掌启佛祖道:“弟子当年领金旨向东土寻取经之人,今已成功,共计得一十四年,乃五千零四十日,还少八日,不合藏数。望我世尊,早赐圣僧回东转西,须在八日之内,庶完藏数,准弟子缴还金旨。”
●《西游记》的地点背景
西游记中出现了很多的地名,有的是虚构的,比如黑风山黑风洞,盘丝岭盘丝洞,陷空山无底洞……但是仔细阅读也会发现很多实际存在的地方,比如猪八戒下世的乌斯藏国,沙悟净下世的流沙河,以及孙悟空拼死灭火的火焰山等等。不仅在西天取经的部分,齐天大圣大闹天宫时,孙悟空作为根据地的水帘洞,也是存在的。玄奘出发后就到了两界山,两界山东边是大唐领土,是唐土的西限,现在实际上是陇右道的西限即玉门关一带。过了蛇盘山的老愁洞是哈密国,这个地方现在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地理的推断,从玉门到哈密之间,有曾经使玄奘受难的流沙河。
在小说中,一直向西走,然后穿越沙漠和昆仑再南下。从哈密继续走两个月,便时时遇到罗罗和回回,罗罗是指现在居住于云南省的少数民族彝族。接下来是黑风山黑风洞与黑大王交战,后来在乌斯藏国国境附近的高老庄收了猪八戒,这些都受到了戏曲的影响。《西游记》中地名可以考证的直接原因是因为戏曲基于民间传说的缘故,为了迎合真实性而故意把故事发生的地点放在大众所熟悉的实际存在的地方,让读者觉得亲切可感,更加适合传播。
通天河是长江上游的名称。它发源于青海省腹地,经黄河源流札陵湖和鄂陵湖南下,西藏语把其上游部分称为木鲁乌苏河。流经青海省时称为通天河,南下自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分界处称为金沙江。通天河在东土大唐五万四千里之外,从长安到西头大雷音寺的设定距离为十万八千里,所以到通天河正好是一半路程,在《西游记》中出现在四十七回是合理的。
另外就是火焰山。火焰山出现在五十九至六十一回。火焰山现在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的小山脉。近年来也因为《西游记》的传播而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在火焰山与孙悟空交手的罗刹女,别名铁扇公主,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原本在昆仑之后,而昆仑山之后就是西藏。以上这些地点的考证工作,使得西游记的成书更加明朗化,在阅读的时候也觉得更加切合大众的感受,当然也更加适合《西游记》的传播。
吴承恩《西游记》中还有多处与大海有关的情节,如孙悟空出生在东胜神州,傲来国大海中的花果山,因大闹天宫与如来斗法,被如来翻掌化为五行山,压在南瞻部州国土上等。而记录哈奴曼(印度神话中的神猴)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它是印度古代婆罗门教的一部英雄史诗。哈奴曼的故事在印度十分著名。哈奴曼在故事中虽不是一号主角,但其事迹在当地传播很广,而且和孙悟空也有点相似,因此孙悟空的地理意义跟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传播也有一定的关系。
●《西游记》中,西天取经,去的是现在的哪里?
西天取经的目的地是印度——那烂陀寺。因为古代交通不发达,人们以为印度已经是天的西边了。那烂陀寺,位于印度古城王舍城(Rajagaha)外约十多公里处,是当时印度最大、最壮观的佛教高等学府。西天取经的路线是从长安到那烂陀寺,长安是现在的西安。
●玄奘西行路线
根据史料记载,和尚玄奘出生于唐朝时期的官吏家庭,从小聪慧过人,酷爱佛学,凭借刻苦专研,初入沙门就在僧众中脱颖而出,成为公认的“释门千里之驹”。玄奘随着对佛学的研究,对佛学造诣颇深,然而理解得越深刻,越是深感国内现有的佛学经典中的不足之处,所以立志去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国”求取最正宗的佛家经典。
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过高昌国时,那里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国王见他们是从大唐来的和尚,非常高兴,愿封他们为护国法师,加上黄金百两、骏马千匹。弟子动摇了,最后留在了高昌国,而玄奘偷溜了出来向西逃去。不料被高昌国士兵截住。没想到他们是前来护送玄奘西去取经的。士兵送给玄奘一匹白马和一些文书,玄奘感激不已。他向王宫方向拜了几拜,就骑马西去了。玄奘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
玄奘西行取经路线图
玄奘从大雪山(兴都库什山)走来,他先在印度河上游和克什米尔走访庙宇名僧,然后来到了恒河流域,考察了摩揭陀国,最后在公元630年来到了那烂陀寺。那烂陀寺是印度最大的寺院,也是世界的佛教中心,“僧徒主客常有万人”
公元4世纪游历印度的法显在《佛国记》中只提到此处有舍利弗涅槃塔。公元5世纪笈多国王兴建了佛教学院。佛教学院不仅教授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经文、还教授婆罗门教和吠陀文献、哲学、天文学、数学、医学等。玄奘到来的时候,正是那烂陀寺藏书最丰富的时候,已经有宝彩、宝海、宝洋三大藏书殿。
玄奘在这里披阅了寺内各类经论,通晓了经论真义。玄奘并不满足于此,他辞别了恩师戒贤法师,在印度诸国云游六年后,才又回到了那烂陀寺,被戒贤法师聘为客座教授,为全寺僧众宣讲《摄大乘论》、《唯识抉择论》等经典。
公元645年玄奘归来一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翻译佛经是一件非常耗费精力的事情。好在玄奘得到了唐太宗的支持,为他提供场地,以及最优秀的人才,帮助玄奘翻译佛经。之后的十九年,玄奘一直埋首于翻译佛经,并在弟子辩机的帮助下,写下了那本《大唐西域记》。
玄奘及其弟子译典著作75部(1335卷),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玄奘取经事迹为原型。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鲁迅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
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玄奘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但早年西行路途的艰难,以及常年翻译工作的繁杂,都让玄奘身体受到极大损伤。公元664年,玄奘在翻译完《咒五首》后,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便搁笔不再翻译。同年二月,玄奘圆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