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名楼
——大士阁
大士阁,又名“四牌楼”,一说“四排楼”。在今北海市合浦县山口镇永安村内。大士阁得名是因其楼阁内曾设神龛供奉观音大士。据《中国名胜词典》记载,大士阁“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
大士阁位列江南四大名楼之一,与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广西容县的真武阁并列,是长江以南最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之一。山口镇地处粤桂交界,历史上一直属于湛江管辖的地域,在20世纪50年代时,就已经成为第一批广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大士阁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大士阁的传奇落成
关于大士阁的建造,当地百姓流传着一个传说,明代的时候,有一天人们从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浑身疲惫困倦。大家都很惊奇,当有人问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大家都异口同声回答说是昨夜建造大士阁的缘故。当人们走到城中心的时候,发现大士阁已经建成,坐落城中。
二、明代鼓楼
其实大士阁原先是明代修筑的城防设施中的鼓楼,永安城在明代时曾是中国最南端的海防要塞,明代为抵御倭寇的入侵,修建了一系列的城防建筑。到清朝时,永安作为军事要塞的地位降低,鼓楼的军事作用也不复存在,成为供奉观音大士的宗教场所。
三、大士阁
大士阁历尽百年沧桑,依然屹立着。
大士阁内,现存清廉州知府何天衢于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重修大士阁时所作的《永安城重修大士阁碑记》,据碑记记载,在清道光年间鼓楼已更名为大士阁,“(永安城)中城旧有大士阁,上奉大士,下为四达之衢”。之所以说大士阁是“四达之衢”,是因为其位于永安古城的中心位置上,处于通往永安古城东西南北城门两条主干道的交叉点上。
四、大士阁的建筑奇迹
自明代至清代,合浦地区曾多次遭受风暴袭击,甚至还遭受过地震的冲击,附近建筑坍塌不存,唯独大士阁依旧屹立至今。这与大士阁独特的建筑技术密不可分,在建筑学上,大士阁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大士阁坐北朝南,是底层架空的两层古亭阁建筑。大士阁全部建筑由铁木构架,分前后两楼,由两亭直接相连,重檐层叠,错落有致。全阁建筑使用榫卯结构构成,榫卯结构以木构件的凹凸结合为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卯,用榫和卯的结合而起到连接的作用。榫卯结构是中国古代所使用的一种木结构构架的方式,在建筑中不用一钉一铁,防止出现因为铁钉生锈而导致木建筑的滑脱,使得木结构建筑生命得以延长。
大士阁的前亭与后亭
大士阁是带有宋代风韵的明代建筑,前亭低于后亭,呈现出错落有致的美感。大士阁有36根铁木作为台基支撑整个建筑,每根柱底都垫有石质柱础,石垫雕刻有宝莲花,“莲华铺地”,精美绝伦。大士阁中在屋脊、飞檐等处,刻镂有形象生动的龙凤、鸟兽、蝙蝠、暗八仙(鱼鼓、宝剑、花篮、荷花、葫芦、扇子、玉板、横笛)、鳌鱼、花卉等图案,装饰精美。大士阁在广西现存木结构建筑中保存得极为完整,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更具有艺术欣赏价值。
大士阁底层没有护栏墙体的阻拦,有楼梯直接通向二楼,二楼供奉有观音大士的神像,为表示对观音大士的尊敬,人们在走上二楼时要脱鞋致敬。现在,每天都有信众来大士阁拈香、礼佛、朝拜。
有诗赞美大士阁建筑艺术的精湛以及精美的刻镂:
阁称大士誉浮屠,艺术精湛与世殊。
结构壮观联卯榫,雅雕肖妙入丹图。
梁龙柱凤画如栩,壁草檐花宛若苏。
明代风情遗艳丽,良工斧藻意斯乎。
如因文物拜炉前,不必环中祀祜仙。
想度众生超苦海,虔恭菩萨德南天。
薰香常锁阁边柳,红烛浮雕柱底莲。
若教慈航泽赤子,何须择遇善参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