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折腾吧
一天,艾琳跟我说起她的内心世界来。她是1988年出生的辽宁女孩,在沈阳念的大专,学的是物流管理。毕业以后回家做了销售珠宝的工作。在一个三线都算不上的小城。工资不高,一月三千,这份工作一做就是四年,很安逸但没什么发展前景。现在即将面临而立之年,内心惶恐。恐惧的到不是终身大事,而是前途渺茫。她一心想出去看看,却又不敢迈出这一步?就像朋友写的文章一样,如今过的是一眼就能望到底的生活。她说如果再这样下去,终有一天她会后悔。
像艾琳这种情况,心理学上的说法是,人们习惯活在“心理舒适区”。
何为心理舒适区?在熟悉的环境里,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如果行为超出了这种模式,就会感到不安全、焦虑,甚至衍生恐惧心理。生活中,当我们面对新工作,接受新挑战时,内心不由自主产生的抵触心理。
趋利避害,是人类共同的本能。所以绝大部分人死在“温水煮青蛙”中,看不到明天的太阳。只有少部分人,勇于挑战。
当你觉得迟的时候,其实恰恰是最好的时候。
先来讲一讲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这个人,他是《月亮与六便士》的男主人公。
这位后来蜚声世界的画家,在他四十多岁的时候,一天猛然醒悟,做了个众叛亲离世人不能理解的决定,放弃证券公司合伙人的身份,美丽优雅的妻子,一对可爱的儿子,义无返顾地选择去孤岛画画去了。
他说,“我必须去画画。我由不了我自己。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泳游的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
查理斯人到中年,才响应内心召唤,舍掉一切跑到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与土著人一起生活,获得源源不断的灵感,最终取得惊人的成就。
恰如马云所说:“彻底斩断自己的退路,才能更好地赢得出路。”
当然,我不是主张大家都像查理斯一样,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抛妻弃子,做个薄情寡义之人。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尽相同,有些人觉得家庭美满是一种幸福,有些人则觉得功成名就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当你决定做一件事情时,不要去考虑早与迟,这样或那样的事情,放手去干,置之死地而后生,才能有所作为。
一个网红作者,去年八月份开始做微信公众号时,身边不少朋友向她泼冷水,说什么微信公众平台都已经运营三年多了,最好的时机已经过了,现在才做,吃力不讨好。就连她爸妈也投下反对的票:“写东西能赚钱吗?踏实点,好好工作吧,孩子。”
可她偏不,什么迟不迟,做了才知道。
前几个月,她白天工作,晚上每天坚持更新一篇原创文章,风雨不改。尽管阅读量不高,可她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即便是得了重感冒,依旧咬紧牙关坚持写。那时候,她知道很多人当她是傻子。可生性倔强的她,压根就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终于一篇篇爆文在网络上疯传。她的微信公众号吸粉无数。广告主、微商、出版公司蜂拥而来。
从当初大家的不看好,到如今被众星捧月。她已完成华丽的转身。
觉得迟了,意味着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问题,已然觉醒,甭管晚不晚,只管行动起来。
以前,我是一个只会闷头挣钱的小商人,不爱阅读,业余时间根本不能静下来,都用来呼朋唤友了。
到了三十岁那年,发现自己语言空乏,连许多简单的汉字都不会书写了,我顿时傻眼了。
自此以后,我每日三省吾身。工作之余,坚持阅读,在QQ空间和微信上练习写作,几年时间,竟也写了一百多篇文章。
被出版公司看中并签约。这在以前看来,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家人、朋友、同学,都觉得不可置信。自己都未曾料想会有这么一天。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大器晚成的人,比比皆是。往远的说,美国的摩西奶奶和塔莎奶奶五十几岁才拿起画笔,声名享誉世界;就近的说,咱们中国的邵炳凤邵奶奶,农民出身,自60岁才开始画画。如今,不仅在北京办了个人画展,还有200多幅画作被法国的画廊一口气收藏。
一切皆有可能。
当你觉得迟时,其实恰恰是最好的时候。
安逸的生活会让人变得懒散,与其无趣到死,不如折腾到老。
现在的生活并非是自己想要的,从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已经是对生活的重新领悟了。不满足于当下平静安稳的生活,证明自己还有更高目标追求。有这份心,便胜过所有的浑浑噩噩。
内心总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当然,抛弃现在所有去追求,我们还没有这么大的勇气。但每天拿出一定时间来做喜欢的事情,在不影响现有生活的基础上,完全是有可能的。
剩下的交给坚持与时间,哪怕最终没有成功,多一份生命体验,也不亏待自己的灵魂。
从来就没有晚与不晚这一说,有的只是是否改变,并从现在开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