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景和院士“关爱女性健康”系列:妇科肿瘤的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诊病先医生,尔后仪器

——如何查出癌瘤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柳宗元《小石潭记》

我常告诉我们医生和我的病人,诊断并不完全是医生的事,也要依靠病人。这不仅因为病人提供重要的主诉症状,还因为她们要很好地配合检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不能搞“愚民政策”,患者是病体,但却和医生站在与疾病斗争的同一战线。我有好多愿意“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病人,她们说:“我们得的什么病,总要弄个明白。”

1996年春,由于我在电视上讲了一种快捷准确诊断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细胞学检查新仪器,而收到不少群众来信。一位老大娘说:“你讲的那东西真那么灵吗?”我回信说,这种叫CCT的检查,其实就是模仿人工智能的电脑代替技术人员肉眼观察,在多达30万个细胞的组织器官中筛选出可疑的128个视野,然后再由细胞学家做出决断,真是大海捞针,却又犹如探囊取物,要比人眼检查快10倍,几无错漏。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可称之为妇女的“第一杀手”。有幸的是子宫颈通过阴道是可以看得见的,于是便能取得那里的细胞进行检验。如果1~3年定期检查一次(通常叫作“防癌”普查),是可以早期发现子宫颈癌,或对癌前病变进行治疗而防癌的。我对那位老人说:“您大概知道CT了,CCT就是细胞CT,即将一个个细胞看得明明白白,捕捉住癌细胞,能不灵吗?”

从子宫腔里刷洗细胞,可以诊断子宫内膜癌;从腹腔冲洗液或腹水中查瘤细胞,可以帮助诊断卵巢癌、输卵管癌等,这些也都是常用的细胞学方法。胸水中查到瘤细胞则表明有癌瘤的胸腔转移。

钳切一点组织做病理检查是具“最后诊断”意义的。从宫颈上,特别是通过阴道镜(一种放大镜,可以发现可疑的病变部位)进行钳除组织活检,就更有针对性,是诊断子宫颈癌的重要方法。对于腹腔里的器官,我们也有办法探究和施行活检,即用腹腔镜观察和取得材料。用宫腔镜则可窥视宫腔病变,也可用细微器械做活检。

影像检查已为大众所熟悉,从一般的X线透视、摄片、B超扫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到磁共振(MRI),还有核素显像,各种特殊的造影(血管造影、淋巴造影等),都对妇科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影像检查的目的是发现肿块,它的大小、浸润范围、与邻界的关系,对性质的判定也有参考作用。能把肿物“描绘”得细微清晰,即为影像之上乘,于是便有上述种种。

“大夫,我还要做CT检查吗?”病人问。

“我看不需要。”有时这样回答,是因为通过盆腔检查,子宫肌瘤或者卵巢囊肿已经非常清楚,又何必再花那么多钱呢?

有时我则建议病人一定要做影像检查,因为肿物查不清楚。或来源,或大小,或周围关系,或性质,需要影像检查给予一些帮助。比如X线摄片可以明确地显示卵巢畸胎瘤的骨片牙齿影像;B超可以把浆膜下子宫肌瘤与卵巢肿瘤分辨开;CT可以发现小的淋巴结转移瘤等。

一味追求高级的、现代的检查有悖于国情,也有悖于医学原则。记得20世纪70年代初林巧稚大夫访美归来,就曾说,现代化的医疗仪器可能成为医生与病人之间的障碍。当时,我还不甚明了其深刻内涵,现今看来林老的担忧不无道理。我们当然不否认这些现代仪器的作用,但医生的检查和经验判断仍然是不可轻慢的。“如果忽视了医生和病人面对面的工作,那是危险的。”林大夫如是告诫我们。她还说:“医生面对的是有意识、感觉、情感的人,而不是有毛病的机器,看病不是修机器。医生要永远到病人那里去,不能单靠开化验单、读报告……”信哉斯言!

几年以前,我曾写了一篇《让光和视觉到达人体的各个角落》的小文,是介绍内(窥)镜的。现在内镜已较广泛地应用于诊断和治疗,“眼见为实”表明其诊断的特殊优越性。通过管镜深入到有腔器官内,扩展了医生的视野,延伸了医生的手臂,可观察,可活检,可治疗。在美国,腹腔镜手术已成为妇产科最常见的手术,在中国正方兴未艾。

最有意思的是“肿瘤标记物”,即通过生物化学、免疫学原理,检测某种肿瘤的“标记”物质,对于诊断、治疗后追踪随访颇为有用,如滋养细胞肿瘤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CA125、卵巢内胚窦瘤的甲胎蛋白(AFP)等。

人们已经穷追癌敌于基因水平,知道癌的发生乃与所谓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有关,于是便有了对它们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和检测,诸如H-fas、c-erbB2、p21、p53……对于这些洋字码过目一下也便足矣。

请记住林大夫的话:

医生要到病人那里去。

病人首先要找医生,而不是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