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粉笔将问世,弘治皇帝的惊叹
次日一早,张懋便带着密报和一封新的奏折前往宫内,而张灏却起的比往常晚了一个时辰,待他晃晃悠悠的到了杜家村,已是晌午。
远远的,张灏便看见村口的铁匠铺站着两个人,一个是杜铁匠,另一个则是穿着破旧儒杉的杜慎。
杜慎见傻憨憨徒弟这时候才来,好奇的道:“徒儿今日怎到了晌午才来?”
张灏苦着脸说:“师尊不知,昨日徒儿回去后,便挨了那老东西一顿好抽,疼的是一夜没睡好,这才来得晚了些。”
杜慎啧啧摇头,家庭暴力要不得啊,看把我徒弟打的,连爹都不喊了。
“徒儿啊,日后莫要惹你爹生气,万一把你打出个好歹来,为师也不好帮你说话。”
张灏回想起自己老爹抽屉里的那几十根柳木鞭子,冷不丁的打了个摆子,深以为然的点头。
“师尊所言甚是。”
杜慎颔首,然后便转身向一旁的杜铁匠问道:“我那黑板可有做好?还有昨日扔你的那堆鹅卵石,今日也一并取走。”
杜铁匠翁里瓮气的道:“都弄好了,不过你让烧的那些个石头,清晨之时,我看烧的快化了就取了出来,这会儿冷却后白花花的,你跟我说说,就这玩意是干嘛用?”
杜慎撇嘴,“自然有我的用处,这是约定的钱,你看够不够。”
杜铁匠见他不说,也不再追问,数了数杜慎递过来的铜板,脸上笑开了花。
“够了够了。”
说着,杜铁匠便热心的和杜慎一前一后扛起黑板,而张灏则龇牙咧嘴的提着那包烧化的石头,一并向着私塾走去。
到了私塾杜铁匠便告辞离开,师徒两人合力将那块黑板挂在了私塾内的墙壁上。
擦了擦额头渗出的细汗,杜慎满意的看着那块黑板,总算有了点上课的样子。
坦白说,这块黑板其实做工不咋地,棱角处理的极为毛糙,摸着还有些扎手,面上也不甚平整,毕竟是大明朝,冶铁技术并不发达,想要用整块铁皮包裹几乎不可能。
杜铁匠是用六块铁皮拼凑在一起,才做好的这块黑板。
好在涂上黑漆以后拼合的痕迹也看不出来,用起来倒是无碍。
这时,张灏好奇的问道:“师尊,这块黑板便是用来给学生教学的?”
杜慎颔首道:“不错,以粉笔在黑板上写字,且能重复使用,用抹布擦去粉笔字即可。”
说着,杜慎又吩咐张灏道:“跟为师来,今日便教你最基础的化学原理。”
张灏赶紧跟上,师徒两人便到了院子里。
院子不是很大,仅有一个石碾,一颗柳树和一个水缸。
当然,那袋烧化了的鹅卵石也在院子里放着。
杜慎先是吩咐张灏把袋子里的鹅卵石掏出来,整齐的放进水缸里,然后便跟他解释了起来。
“做粉笔最好是用石灰石,因为它含碳酸钙最多,碳酸钙就是石灰,不过你也看到了,为师家就这三间破私塾,其中一间还当卧房用,所以咱们只能用鹅卵石取代。”
张灏一边将烧化的鹅卵石放进水缸,一边若有所思的问道:“是因为这鹅卵石里也含有所谓的碳酸钙?”
杜慎赞许道:“不错,但是鹅卵石里的碳酸钙含量不多,烧制以后仅仅只有这么一小袋,而等它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石膏以后,这一袋能剩下三成就算烧高香了。”
张灏听得云里雾里,绞尽脑汁才弄明白这其中的关系,但至于碳酸钙、化学反应和石膏都是个什么玩意,他却是两眼一抹黑,只能捉瞎。
待烧化的鹅卵石全部放进水缸里以后。
杜慎便去打了桶水,让傻憨憨徒弟洗了洗手,将其全部倒进了水缸里。
顿时……
呲呲呲的声音哗哗作响,伴随着的,还有大量的白色灰尘以及气泡。
张灏惊骇万分,赶紧离水缸远远的,像是其中有猛兽似得。
杜慎见此,摇头笑道:“你怕什么。”
张灏指着水缸支支吾吾的道:“师尊……这水缸……”
杜慎答道:“这便是化学反应,鹅卵石里含有碳酸钙,经过高温烧制后里面的杂质被化去,剩下的就是碳酸钙和其余的物质,经过水的浸泡后便会分解,碳酸钙较轻,呈上部,底部则是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了。”
张灏又学到了一个词,分解。
这下子,他倒是不害怕了,反而有些好奇,毕竟是京城头号祸害,平日里便是天老大我老二的性格,兴冲冲的走到水缸边上观看了起来。
而水缸内的景象,也如同杜慎所说的那样。
张灏看到,那些烧化的鹅卵石被水浸泡着,逐渐分裂开,然后变的松散,慢慢的,整个水缸里便泛起了粉浆。
他还好奇的将手伸进了水缸,把那些没有泡散的石块捏碎。
杜慎见此,不由想起了穿越前的那些学生们,好笑的道:“你不要把手放进去太久,碳酸钙是含有酸性的,会腐蚀人的皮肤和汗毛,而且很快温度就会生高,会烫伤你的。”
张灏一听这话,赶紧将手从水缸里拿了出来,确实,他很明显的感觉到温度在迅速生高,变得烫手。
“师尊,这有块石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杜慎耸肩道:“看来杜铁匠烧制这些鹅卵石的时候,没有全部处理好,这块石头受热不均匀,里面的杂质没有少化。”
说着,杜慎又拿了个扫把过来,将其放入水缸开始搅拌。
边搅拌他便道:“你用手捏太麻烦,而且不安全,退后,让为师来。”
张灏乖乖站在一旁,一边思索着刚刚自家师尊的教导,一边看着水缸里的变化。
随着杜慎的搅拌,水缸里的粉浆变得更加浑浊,等他将扫把从水缸里提出来的时候,扫把的末尾夹上了许多小石子。
这些石子大部分都是鹅卵石里的杂质,既不是碳酸钙也不是别的东西,必须要弄出来,不然的话做粉笔的时候还得一个个挑出来。
张灏见杜慎不再关注水缸,便乖巧的走过来给自家师尊捏肩。
还是师尊好,言传身教不说,还讲的这么仔细,不像老爹,就知道打自己。
呸…老东西…
……
紫禁城,太和殿内。
早朝已经进行了一会儿。
弘治皇帝端坐在大殿之上,身旁两侧有太监侍奉,他面容宽厚,看起来并不显得威严,反而极为亲和。
在历史上,弘治皇帝是个守国的皇帝,他以仁治国,减赋税,励精图治,稳固了大明的经济和军力,后世对他的评价也非常高。
此时,这位仁和的弘治皇帝,神色却极为疲惫。
无他,今年各地恶报不断,南方洪灾多起,流民数十万,北方也长期大旱,若不是前几日下了场暴雨,说不定现在北方也要上演一场人间惨剧。
这还不是最麻烦的,早朝未开之时,英国公张懋便将关于鞑靼蛮子的密报连同那份奏折都交到了他的手中。
先是暴怒于鞑靼蛮子秋进,待看过了奏折后,惊于那名叫杜慎的年轻人,竟然能想出如此良计,让他不禁想要去见一见这名大才。
可一想到奏折中说到,那杜慎的计策,竟要封鞑靼小王子达延汗的七个儿子为鞑靼王,弘治皇帝便头疼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