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隔壁老太
半夜,小安被刺啦刺啦擦墙的声音惊醒。
这声音仿佛不是在别处,而就在耳畔。
小安起床开灯,好家伙,只有半夜两点,这隔壁是作甚?
小安拍拍墙,隔壁好像听见了,停了下来。
但一会儿,就又忙活起来,一会儿这儿擦擦,一会儿那擦擦。
小安继续拍墙上但隔壁毫无反应,擦墙的声音更加响亮。
气急的小安真想穿上衣服找隔壁算账,但又不知隔壁什么情况,自己是否能打得过而作罢。
就这样,小安坐在床上,听着隔壁的刺啦刺啦擦墙声此起彼伏。
突然,在那噪音当口,小安拿起床头的书,照着墙猛砸下去,咣的一声,世界都跟着安静了。
只听隔壁嘟囔了一句:“呦,隔壁能听到啊?”
小安心里跑过千万只草泥马,您当您住的是独栋别墅吗?就在我脑袋边擦墙的我能听不到,我聋吗?
算了,好像隔壁住着一个老太太,一个寡妇女儿和小外孙女,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不过这一通折腾,小安又睡不着,只能开着灯看书。
不知到了几点,再次犯困,小安又关灯再次睡去。
当门口的喜鹊高声歌唱时,小安觉得自己该起床了。
大院里的杭州小馄饨绝对是唤醒一天昏沉沉头脑的最好嘉奖。
小安点了一碗牛肉小馄饨和半屉小笼包,坐在一旁仔细看老板娘包馄饨。
其实说是看,根本看不清那一双小手的速度,只见她一拿,一挑,一握,一个小馄饨就包完,从手里滚落到餐盘里。
这干净利落的动作,让小安想起了多年前在自己位于成寿寺出租屋外小饭馆那南方小姐妹。
她们不知是哪里人,小安只看得到她俩冻得又红又肿,跟十根小红萝卜似的手指,那红红的有冻疮有圆鼓鼓的脸庞,还有永远有冻疮痕迹的耳垂。
每每小安叮嘱她们没事用温水洗手擦护手霜,她俩都笑笑,说:“没用的,冬天就是这样。”
那时,小安刚大学毕业,有着微薄的工资,这早上一碗馄饨汤,中午在公司的盒饭,提供给小安每天24小时的营养。
小安一般早上先喝一杯清水,然后洗漱,化妆,去吃早饭,去公厕解决完肚子问题,最后一溜烟奔向公交车站。
有时,在路上遇到熟人,连招呼都是边跑边打的。
这时,老板突然喊:“谁的一碗馄饨半屉小笼包?”
“我的,我的。”小安道。
只见老板熟练地将葱花,香菜,小虾米皮,紫菜碎,花生碎,咸菜,盐,味素,白胡椒粉,生抽,香油,依次点到碗里,加锅中开水呲开,然后捞出小馄饨递给小安。
小安差点看的入神忘记接碗,忽然惊醒般接过老板递过来的东西,把碗放桌上,转身又接过半屉包子。
这小小一颗馄饨,肉小小,皮薄薄,汤淡,菜多。
捞起一个,轻轻吹吹,一滑一滑地在勺子里扭动。
用筷子戳起一个小笼包,这包子是发面皮,咬开,露出里面汤浓肉厚的馅料来。
小安吃着包子,就着馄饨,很快吃完付账走人。
在大院散步了三圈,感觉已经消食,便开始往家走。
走到大院中,一个老太拦住小安:“你是102的吗?”
“是,您有什么事吗?”
“我是你隔壁的,昨晚,哦不,今早我让亲戚擦墙刮大白,影响到你了啊?抱歉啊!”
“没事,没事,不过您怎么大半夜的睡不着啊?我就睡您隔壁,感情您在我耳朵边刺啦刺啦的呢!”小安笑着说。
“哎呦,你隔壁那是我厨房,我就以为那也是你们家厨房呢,不好意思啊!”
“不过大婶,即使那是我们家厨房,您这半夜两点擦墙,不光我能听见,这俩单元的人家儿都能听见,您说,是吧?”
“对对,我耳朵背,以为你们听不到呢。”
小安刚要走,隔壁大婶又拉着她唠起家常。大婶早年丧偶,自己一个人拉扯着一儿一女。
儿子挺有出息,长大了做生意,给妈妈买了个小两居。
女儿找了个面包车司机,但一次车祸,让女婿命丧黄泉。
这让本就有乙肝病毒携带的女儿陷入困境。
小女儿丧夫以后,也搬到这小两居和母亲住在一起。
小安是偶尔能看到一个脸色黄绿的干瘦中年女人出入大婶的房子。
但等小外孙女上了高中住校,女儿很少回家,这让已经风烛残年的老太生活更加拮据。
她是农村妇女,没有工作,没有退休金。
女儿不在家,没人买菜做饭,大婶只能每周去超市买最便宜的打折方便面,一顿煮半包充饥。
看着眼前这位眼珠浑浊的老人,小安不知如何安慰,谁在晚年不想儿孙绕膝,其乐融融?
可现实的生活总是残忍而真实的。
有次小安挤300路去上班,大概一个小伙子被挤疼了,就吼道:“您这么大年纪了,就不要和年轻人挤早高峰了好不好?大家赶着上班,没人给您这去公园跳广场舞的老人让座!”
老人被说得委屈,“你看我多大岁数?对,我七十多岁了,但我没有劳保,没有收入,我也像你一样每天坐公交车上下班,年轻人,不是所有老人都是挤公交去跳广场舞的呀!”
瞬间,刚才大吼的年轻人没了声响,整个车厢都安静了。
半晌,那个年轻人轻轻地对老人说:“对不起,奶奶,我,我不知道……”
我们都永远无法体谅别人的难处,即使他人把困难说出来,我们都无法真正地感同身受。
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非得去真正地活过他的生活,走过他走过的路,吃他吃过的饭,爱他爱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