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译本序
《世界的逻辑构造》是卡尔纳普早期的一部代表作,也是维也纳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世界的逻辑构造》的初稿是卡尔纳普在1922—1925年间酝酿和写成的。后来在维也纳学派内部经过讨论,卡尔纳普改竣,于1928年出版。
卡尔纳普写作此书的思想背景,据他自己所述,情况是这样的。
卡尔纳普是学物理和数学出身的,在耶那大学曾受业于弗雷格门下,因而尤精于现代数理逻辑。在哲学上,卡尔纳普早年曾受新康德派的影响,他最早的一些作品(《空间。论科学哲学》,1921年;《论物理学的任务和简化原则之应用》,1923年;《空间的三维性和因果性:关于两种虚构的逻辑关系之研究》,1924年;《论空间属性对时间属性的依存》,1925年;《物理学概念的形成》,1926年;《本原的概念和非本原的概念》,1927年)中可以看到这种影响的深刻印迹。同时他也受到马赫实证论和经验论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愈来愈大,使卡尔纳普完全走上了实证论的道路。但是,正如卡尔纳普自己所说:“对我的哲学思想影响最大的是弗雷格和罗素。”(1)从弗雷格那里,他不仅学会了“缜密而清晰地分析概念和语言表达式”,而且根据弗雷格关于逻辑与数学为一切知识领域提供逻辑形式的“至为重要”的观点,特别注意它们“在非逻辑的领域,尤其在经验科学中的应用”(2);卡尔纳普在1919年就研读了罗素和怀特海合作的巨著《数学原理》,1921年又读了罗素的《我们关于外间世界的知识》。罗素在后一著作中号召未来的哲学家运用从数理逻辑中提升为一种哲学方法的“逻辑分析”去探讨和澄清哲学问题,卡尔纳普说:“我觉得这个呼吁仿佛是向我个人发出的。从今以后我的任务就是以这种精神去工作!的确,此后我的哲学活动的基本目标就是应用这种新的逻辑工具去分析科学概念和澄清哲学问题”(3)。从1922年到1925年,卡尔纳普正是按照这个基本目标进行了大量的紧张的哲学工作,“在分析与我们周围的事物及其可观察特性和关系有关的普通语言的概念和借助符号逻辑来构造这些概念的定义方面,做了许多的尝试”(4)。这些尝试的主要结果就是《世界的逻辑构造》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