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写作:培养终身受用的写作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天 用口语还是书面语,你说了算

从念头到思维,从大脑知觉到书面表达,这就是写作的全过程。

写作可以用两种语言表达方式,一种是口语写作,另一种是书面语写作。口语写作就像我们平常跟人说话一样,比较生活化。这样的语言能拉近与读者的关系,显得平易自然,轻松随意。书面语写作一般指在正式场合,以相对严谨的方式去表述一件事情。用这种语言写出的文章较正式、严谨,但也会给人一定的距离感。

同样一个意思,用口语写出来和用书面语写出来给人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看下下面的几个例子,体会不同的感觉。

例1

口语:这件事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书面语:对于这件事,你到底是什么看法?

例2

口语:我们还没想清楚,需要再商量商量。

书面语言:我们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还需要再行商议。

例3

口语:公司也没有钱,不可能搞这么大的工程。

书面语:公司预算吃紧,暂时没有推进大型工程建设的预算。

很明显,口语就像有个人站在你对面跟你说话,给人的感觉更亲切、更随意;而书面语就像是老师在讲课,或者工作人员在宣讲一个政策、法规,给人的感觉更正式、更严谨。

写作的时候,有些场合适合用口语,比如叙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小事、个人的感受、对普通人生活状态的描写、即兴发言等,都适合用口语。

举个例子,老舍先生在小说《骆驼祥子》的开篇中这样写道:

我们所要介绍的是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那么,我们就先说祥子,随手儿把骆驼与祥子那点关系说过去,也就算了。

这段话用口语写,就好像有个人跟你讲一个故事,很随意地介绍,让你觉得轻松自然。如果换成书面语,可能就没了这种感觉,而且还会让人感觉很生硬。

改写

他叫骆驼祥子,祥子是他的真名,骆驼是外号。我们来介绍一下祥子,也解释一下为什么他的名字能跟骆驼联系起来。

有些场合,比如正式的文件、需要论证的逻辑、严密的推理、激情澎湃的抒情等,适合用书面语。

举个例子,某领导在工作会议上说了如下一番话:

发展特色产业对于优化产业结构、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发展速度、增强发展动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企业科技化改革,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提升企业效率和竞争力。

这段文字逻辑清晰、内容丰富、富有韵律,如果换成口语,不但不准确,效果可能也会大打折扣。

改写

搞特色产业好啊,对经济发展很有好处,不过呢,除此之外,也要搞改革,改革了,企业才更有活力。

显然,改写完之后,文字所传达信息的效果就全变了。

在实际写作中,口语和书面语各有所长,是很难截然分开的。但在写作练习中,普遍的情况是,大家更容易掌握口语的写法。写正式的文章,或者希望文章有“书面语感觉”的时候,写作就会卡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因为口语和书面语并不是毫无关联的两套系统,我们在写作中的思维过程,其实就是从口语到书面语转化的过程,只是有的时候仅仅用口语就够了,有的时候你还需要多走一步,为口语化的表述找到对应的书面语言。

任何一次写作,如果用流程图表示的话,其实都要经历以下五个环节。

1. 念头

人们首先要有念头,即想法,或者灵感,就是我们想到一个话题时脑海里突然冒出来的画面、情绪、回忆、思考等,比如想到家乡就想到妈妈做的饭,这就是忽然而至的念头。

2. 思维意识

有了念头之后,人们会浮想联翩,就好像一个小火星儿,可能会引燃一堆柴变成一团火。一般一个零星的念头之后,人们会想到很多,比如一想到妈妈做的饭,就想到了妈妈日夜操劳,就想到家里的小院子、儿时的故事、自己这些年的奔波……这些就是念头点燃的联想,也叫思维意识。

3. 大脑语言

大脑语言就好像内心的自我对话。写作之前,很多话我们会在脑子里过一下,虽然没有说出声。比如,由家乡想到母亲,可能脑子里会突然冒出一句话:“真的好想回家,回家吃妈妈做的菜。”你可能都不知道怎么回事,脑子里就会出现这句话。这就是大脑语言——在某个时刻,突然把一种想法变成了非常具体的一句话。如果你将这句话记录成文字,就是口语表达,也叫口语化写作。

4. 书面语言

有了大脑语言,离书面语言就不远了。你可能会稍微琢磨一下,把口语化的表达转化成书面语。比如,有了一系列关于家乡的联想之后,你可能就有了表达的感觉,于是写下一段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眨眼,离开家乡已经20多年了,这些年,最想念的就是母亲做的家常菜……

5. 文字

经过这样层层递进的环节,你会发现,一个思想的火花经过不断蔓延,最后形成了一段饱含感情的书面文字。这中间经历了口语化的阶段,但你没有停留,继续往前走,一直走到了语言的最终形态——书面语,并形成了文字。

从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写作,其实就是把零碎的念头系统化,把停留在嘴边的“大白话”变成书面语的过程。也就是说,只要你把上述五个环节都弄清楚了,你就能使用文字记录你的想法,就初步学会了写作。

不信的话,我们来看下面的几个例子。

例1

假设你刚刚从国外旅行归来,旅途中的见闻太有意思了,你想把这些美好的回忆用文字记录下来。

首先,你会有很多的念头:

回忆刚刚过去的一周,你想到准备出发时的兴奋,想到同行的团友,想到买东西时砍价的情景,想到拍照的时候手机差点掉到海里……

深入考虑之后,你发现印象最深的是在集市购物的经历:

一大早被导游带到当地的二手货市场,密密麻麻到处都是小商贩,卖的是过去老百姓的日用品,还有一些所谓的古董;用半吊子英文去还价,最后老板还额外送了一条项链,老板是个大胡子的帅哥。

你试着组织语言,在脑海里把整个过程叙述出来:

旅行中最开心的就是购物,尤其是去一个地方淘宝。这次旅行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去当地的二手市集购物,这个市集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密密麻麻地摆放着几百个摊位,每个摊位面前都有一块毯子,上面放着各种各样花花绿绿的东西……

看起来,口头语言也能把这件事讲清楚,但你希望写出来的文字带着某种韵味,于是你做了一些书面语言的加工:

旅行的意义就是总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这种惊喜或者源于陌生环境带来的新鲜感,或者源于突发情况带来的不确定性,或者源于转换心境后的兴奋感。总之,当改变了自己原有生活的步调,转换了看世界的眼光,你会发现一切都不同了。比如国外的小集市,就带给我这样的感动……

分析 从回忆到沉淀想法,再到品味思考,从一个小小念头出发,最终写出这样一篇别有韵味的游记。

例2

假设你是一个三岁孩子的妈妈,每天你跟孩子都在经历一些很有意思的事,你想把它记录下来,写成文章,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

首先,想到孩子,立刻就有很多念头出现在你的脑海里:

“妈妈,虫子会把老虎吃掉”;孩子居然要救动画片里的小兔子;玩耍时,孩子无意识地触碰了饮水机,差点烫到手……

这么多杂乱的想法里,你最愿意记录的是孩子的童言无忌:

妈妈,为什么太阳不会掉下来?

为什么小鸟会飞,我却飞不起来?

妈妈,长大了我也要当宇航员,带你去太空玩。

你发现孩子的这些话并不是胡言乱语,它有两个特点:第一,孩子的想法天马行空,没有像大人一样的固有认知;第二,孩子的心地很善良,总想把最好的给别人。于是,你试着把这些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孩子的心地真是纯洁,他觉得什么都是有原因的,什么都是有可能的。是啊,为什么不去问问呢?为什么不去试试呢?孩子的这些问题让我重新思考自己的顽固脑袋。是不是也因为顽固,我们变得沉重,连对别人的关爱都不像孩子这样直白呢?……

这种对话式的语言已经可以构成一篇文章了,但如果你希望更近一步,可以再把这种零散的内容系统化,变成更深刻的思考,形成书面语言:

正是孩子的天真无邪,才映衬出我们的复杂和沉重。为什么鸟儿会飞?为什么太阳不会掉下来?这些我们看起来简直蠢到家的问题,但其实我们可能并不真正知道答案。我们的好奇心去哪儿了?我们探究的热情去哪儿了?我们真的关心过周围的人吗?真的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吗?……

分析 从对孩子的疼爱和欣赏,沉淀出行为背后的深意,最终把这种情感升华到反思自己的高度,以小见大,最终写出了引人思考的文章。

例3

假设下周一你要出席一个重要会议,并做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题发言。现在,你正坐在桌边构思演讲稿……

首先,可能会有一些念头出现在你的脑海里,它们可能非常零散,也可能完全没有意义 :

发明创造;创业致富;老百姓参与;开店赚钱;抛弃铁饭碗 ……

顺着创业致富这个角度,你有了一些延伸思考,产生一些片段式的想法:

这个时代让普通人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创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财务自由;清醒的头脑加上勤劳的双手。

接着,你思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主题的意思,开始组织口头语言:

创业不就是自己想点子自己干吗?创业说到底,就是找到一个赚钱的门路。赚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人们绞尽脑汁地想办法,这不就带来了创新吗?

但你觉得这种大白话不足以影响别人,你想把话说得更有力量,更有感染力,于是你对语言做了一些提炼和加工:

是什么驱动了创业?不是政府指令,不是新闻宣传,而是每个人渴望打破平庸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从哪里来?从改变现实的愿望中来,从创造财富的热情中来,从追求美好的渴望中来。创业不是摆摊做小生意,而是要用创新的模式革现实的命,这就是创新带动的创业,也是每个老百姓都可以参与的创新创业……

分析 从对创新创业零散的理解,到抓住一个重点——创业致富;从简单的口语大白话,到有气势的排比句;从聊天式的说明,到层层递进的严密推理,最后形成书面语的文字,非常明确地表达了演讲者的观点和态度。

最后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样的表达才算口语,什么样的表达才算书面语呢?

其实,没有一本词典可以界定哪些是口语,哪些是书面语。一般来说,人们日常的对话、对事物简单的叙述、个人的感受、随意的评论等都是口语;而严谨的描述、抽象的思考、铺陈式的排比句、对概念的界定、逻辑推理等都是书面语。

在写作中,你有一定的自由度来决定是使用口语还是书面语。比如上面几个例子——旅行游记、育儿日记、演讲稿,你可以使用口语表达,也可以使用更加严谨、更有深度的书面语表达。这取决于你个人的行文风格、文章(或表达)的受众、当时的语言环境,以及你希望达成的效果。

但即便如此,书面语还是需要勤加练习的。熟练掌握了书面语的用法,你就了解了表达的全流程。从书面语变成口语是简单的,而从口语上升到书面语,就需要综合使用你的词汇运用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构思框架能力、推理能力等多项写作必备能力。

随堂作业 2:发表评论

你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说公交车上,一位老人让年轻人给自己让座,年轻人拒绝后,老人大打出手,还说现在世风日下。关于这个话题,你有什么看法,能否分别用口语和书面语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作业提示

1.如果是口语写作,你可以在每一句话之前加上“我觉得……”。

2.如果是书面语写作,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媒体记者或者新闻主播,要做出公道的评论,可以使用“一方面……另一方面……”这样的句式。

写作宝典 2:写作中的语言

到底是用口语还是书面语,你需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1.这种环境下用什么语言形式合适?

2.如果是口语,如何讲得更生动?

3.如果是书面语,如何讲得更深刻?

口语是一种“对话式语言”,想象你对面站着一个人,你在跟他说话。而书面语是一种“隔空式语言”,想象你对面站着一万个人,你在跟他们说话。

课后作业 2:命题作文“我的母亲”

母亲,是每个人最熟悉的人,用口语和书面语各写一篇命题作文“我的母亲”,体会不同语言风格下文章表达效果的差异。字数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