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工业互联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过去几年,中国制造业随着经济发展整体步入新常态,处于一个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过程。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火热发展,给新动能的塑造提供了新的可能。政府和产业界开始相信,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标志的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已经到来。于是,美国提出的工业互联网常常与德国提出的工业4.0并列出现在佐证这一判断的论述中。然而,与德国政府明确将工业4.0作为国家力推的战略工程不同,美国政府从未发布过以工业互联网为名的国家战略。工业互联网一开始更像是GE(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他的合作伙伴们高调宣传的商业愿景,就像IBM曾经提出的“智慧地球”那样。于是,“什么是工业互联网”“要不要发展工业互联网”“怎样发展工业互联网”开始引发越来越多相关人士和组织的思考。与此同时,越来越多与“工业”“互联网”相关的企业,也开始对标国外的模板,尝试打造、宣传自己的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的热度不断提升,到2017年11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工业互联网频频“上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掀起了又一波发展工业互联网的高潮。工业互联网不再只是少数“圈内人”关注的对象,也开始引起越来越多“圈外人”的好奇。

笔者近年来一直从事工业互联网的相关研究,有幸得到人民邮电出版社王建军主编的邀请,写一本关于工业互联网的普及读物。收到这样的邀请,笔者诚惶诚恐,感觉实难胜任。按照《指导意见》和官方解读的说法,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实体产业融合的产物,是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由此不难想象,工业互联网涉及的点和面极其庞杂。从技术层面来看,工业互联网与移动通信、计算机网络、软件、工业控制等各大学科都有关联,每一学科都包含了细分的门类,每一门类都既涉及基础又涉及前沿,各学科之间又有紧密的交叉;从产业层面来看,工业互联网包含了宏观经济、产业政策、企业管理、国际比较、新经济等诸多方面。对于其中的任何一个点,如果不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积累,就无法写得深入浅出,更不要说写好整个体系。笔者自知远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绝不敢妄言,误导读者。于是,笔者以目睫之论,对工业互联网领域近些年发生的林林总总的事件加以“穿凿”,写成这本关于工业互联网发展历程的小册子,文中夹杂一些个人浅显的见解,或许能让读者在闲暇之余略窥工业互联网的二三事。

在本书中,笔者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工业互联网的本质。对于“Industrial Internet”这个英文原始表述,应当是译为工业互联网还是产业互联网,它与智能制造、工业物联网、信息物理系统等概念有什么区别,它应该姓“工”还是姓“互联网”,这些都是研究工业互联网的学者、机构热议的话题。在工业互联网的背后,其实有一个共性的趋势,那就是将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融入生产体系、基础设施、机器设备中,实现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的循环与贯通,构建物质空间与数字世界的映射交互,将数据这一被誉为“石油”“金矿”的资源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将只有机械动作而缺乏“灵魂”的机器设备赋予智慧,从而进一步将人们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提升产业的附加值,创造新的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讲,工业互联网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以什么名字出现并不重要,它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

二是工业互联网的价值。工业互联网可以说是一个“舶来词”,但却绝不完全是“舶来品”。对于我国来说,工业互联网有其独特的价值。我国制造业大部分处于“2.0”阶段,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企业的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与发达国家以及与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工业互联网无疑为深化企业的信息网络化发展和相关解决方案提供商带来了新的机遇。长期以来,工业软件在我国制造业发展中并未得到充分重视,工业软件又由于涉及大量行业机理,开发门槛远远高于一般的商业软件和民用软件,企业设计、研发、生产、管理的常用软件绝大多数依赖进口,工业互联网无疑为工业软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传统电信业在行业发展规律、外部竞争等多方因素的作用下,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在承担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盈利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工业互联网无疑为电信运营商也提供了新的机遇。更重要的是,工业互联网为要素资源配置优化、技术资金人才由2C端向2B端流动平衡、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机遇。正因如此,我国的工业互联网综合了国际发展的主流趋势与我国自身发展的需要,具备着更丰富的内涵与外延。

三是工业互联网的未来。工业互联网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工业互联网的美好蓝图,却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绘制的。例如,GE这样的百年强企,近年在发展工业互联网的道路上也频频遭遇波折。人们在谈到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时候,常常类比过去历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辉煌,却很少提及每一次工业革命都经历了百年的艰难反复。政策效应的释放,使广大地方、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热情空前高涨。但工业互联网究竟该如何落地,究竟可以达到何种成效,短期迸发出的热情能否转化成为长期持续的动力,实现“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的变革又要经历多么漫长的探索,恐怕很难有人能说清楚。当下,无论是技术还是生态,无论是产品还是应用,距离美好的愿景都还有着相当远的距离。墉基不可仓促而成。真正改变人类进程的创新,没有一项不是经历漫长的摸索、反复的试错、持续的投入,工业互联网也不例外。

笔者深知自身的积累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最后,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王建军主编的帮助,感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何霞副总工,以及我的好友——杭州昱石科技首席产品官高宇、蚂蚁金服数据技术专家侯辉超在技术方面给予的指导与启示。

作者

2018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