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IT行业的发展史
(一)信息技术的含义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管理和信息处理领域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设计、开发、安装和运行各种软件及信息系统,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人类信息交流和通信的演化进程可以清楚地体现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是21世纪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改变产业结构,对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着重大影响。
信息技术的定义,因其使用的目的、范围、层次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述。
(1)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的技术。信息技术包含通信、计算机与计算机语言、计算机游戏、电子技术、光纤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是以微电子和光电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支撑,以信息处理技术为主题的技术系统的总称,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
(2)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获取、加工、存储、变换、显示和传输文字、数值、图像以及声音信息,包括提供设备和提供信息服务两大方面的方法与设备的总称。
(3)信息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以及使信息标准化的经验、知识、技能和体现这些经验、知识、技能的劳动资料有目的的结合过程。
(4)信息技术是管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有关方法、手段与操作程序的总称。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的总称。
(5)信息技术是指应用在信息加工和处理中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训练方法和管理技巧。信息技术包括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
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该定义从哲学上阐述了信息技术与人的本质关系。
一般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该定义是人们对信息技术功能与过程的一般理解。
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与高科技含量。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基本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人类通信历史很悠久。远古时期,人们通过简单的语言、壁画等方式交换信息。千百年来,人们用语言、图符、钟鼓、烟火、竹简、纸书、烽火狼烟、飞鸽、驿马等传递信息。现在还有一些国家的原始部落,保留着击鼓鸣号的古老通信方式。现代社会中交警的指挥手语、航海的旗语等是古老通信方式发展的结果。这些信息传递的基本方法都是依靠人的视觉与听觉。信息技术发展的历程大致如下。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前至50 000年前。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印刷术的发明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自此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汉朝以前使用竹木简或帛做书写材料,直到东汉(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制作出了纸张(这种纸叫蔡侯纸)。从后唐到后周,封建政府雕版刊印了儒家经书,这是我国官府大规模印书的开始。曾经的印刷中心有成都、开封、临安等地。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与普及应用。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通信领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实现了金属导线上电脉冲传递信息及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1837年美国人摩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摩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这样一来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进而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1875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1878年在相距300千米的波士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并获得成功。
1888年,德国青年物理学家海因里斯·赫兹(H.R.Hertz)用电波环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他用实验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这个实验轰动了整个科学界,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并导致了无线电的诞生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
1894年电影问世。
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
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影响,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播。其他的无线电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192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无线电广播电台,从此广播事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收音机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新闻的方便途径。1933年,法国人克拉维尔建立了英法之间的第一条商用微波无线电线路,推动了无线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静电复印机、磁性录音机、雷达、激光器都是信息技术史上的重要发明。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军事、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得到大大改进,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自此,计算机技术一直不断快速发展:
·1946—1958年研发了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1958—1964年研发了第二代晶体管电子计算机;
·1964—1970年研发了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年至20世纪80年代研发了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至今正在研究第五代智能计算机。
为了解决资源共享问题,单一计算机很快发展成计算机联网,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数据共享。通信介质从普通导线、同轴电缆发展到双绞线、光纤导线、光缆;电子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也飞速发展起来,扫描仪、绘图仪、音频视频设备等可以处理更多的复杂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多媒体技术的兴起使计算机具备了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影视等各种信息的能力,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
第六次信息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标志是网络的大发展,网络技术给人类社会的信息交互带来了巨大的革命。这期间经历了桌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等几个阶段。
(三)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综合各方来看,信息技术有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
(1)高速大容量。速度和容量是紧密联系的,随着要传递和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高速大容量是必然趋势,因此从器件到系统,从处理、存储到传递,从传输到交换无不向高速大容量的要求发展。
(2)综合集成。社会对信息的多方面需求,要求信息业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因此采集、处理、存储与传递的结合,信息生产与信息使用的结合,各种媒体的结合,各种业务的综合都体现了综合集成的要求。
(3)网络化。通信本身就是网络,其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发展,计算机也越来越网络化。各个使用终端或使用者都被组织到统一的网络中,国际电联的口号是“一个世界,一个网络”。这虽然绝对了一些,但其方向是明确的。
(4)数字化。一是数字化便于大规模生产,过去生产一台模拟设备需要花很多时间,模拟电路每一个单独部分都需要进行单独设计、单独调测,而数字设备是单元式的,设计非常简单,便于大规模生产,可大大降低成本;二是数字化有利于综合,每一个模拟电路的物理特性区别都非常大,而数字电路由二进制电路组成,非常便于综合,要达到一个复杂的性能用模拟方式往往综合不起来。数字化最主要的优点就是便于大规模生产和便于综合这两方面。
(5)个人化,即可移动性和全球性。一个人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拥有同样的通信手段,可以利用同样的信息资源和信息加工处理手段。
人类将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信息产业无疑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中最宏大、最具活力的产业。信息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最重要的资源和竞争要素,信息技术也会成为各国研究和发展的重要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