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微课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会计要素按照其性质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会计要素的界定和分类可以使财务会计系统更加科学严密,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更加有用的信息。

本章节主要介绍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下的会计六要素的内容及确认条件。六要素包含的会计科目及账簿将在后续章节中进行详细介绍。

会计要素

一、资产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一)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

(二)资产的特征

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资产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这种潜力可以来自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可以来自企业非日常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可以是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也可以是减少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流出。资产预期能否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重要特征。例如,企业采购的原材料、购置的固定资产等用于制造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对外出售后收回货款,货款即为企业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如果某一项目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那么就不能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前期已经确认为资产的项目,如果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也不能再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资产作为一项资源,应当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具体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企业享有资产的所有权,通常表明企业能够排他性地从资产中获取经济利益。企业对其资产,大部分具有法律上的财产所有权。例如,企业享有购买的材料、厂房、设备的所有权。

在有些情况下,资产虽然不为企业所拥有,即企业并不享有其所有权,但企业控制了这些资产,同样表明企业能够从资产中获取经济利益,符合会计上对资产的定义。例如,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中讲述的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企业虽然不拥有相关资产的所有权,但能够对它进行控制,并享有收益,那么企业应将其视为自有固定资产予以确认。

如果企业既不拥有也不控制资产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就不能将其作为企业的资产予以确认。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者其他交易或事项。企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例如,企业有购买某存货的意愿或者计划,但是购买行为尚未发生,那么,就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因此,这些存货就不能确认为一项资产。

(三)资产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例如,某企业为一家高科技企业,于20×7年度发生研究支出200万元。该研究支出尽管能够可靠地计量,但是很难判断其能否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因此,不能将其作为资产予以确认,而是将其作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思考题:如何理解“很可能”?

提示:可以从概率角度分析。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对于企业来说,资源只有取得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才有可能成为企业的资产,否则就不能成为企业的资产。例如,某企业2018年从某4S店购买了一台小汽车,发票价格注明40万元。由于发票已经注明了该项资产的取得成本,因此,可以认为能够可靠计量。再如,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人力资源是其最大的财富,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但是人力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往往无法可靠的计量。因此,在现行会计系统中,人力资源通常不确认为企业的一项资产。

思考题:如何理解“可靠”?

提示:可以根据合同、发票等合法票据进行判断。

(四)资产的分类

企业的资产按其流动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1)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2)非流动资产是指不能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资产要素的主要内容如图2-1所示。

图2-1 资产的主要内容

二、负债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一)负债的定义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二)负债的特征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负债。例如,企业购买原材料形成应付账款,企业向银行贷入款项形成借款,企业按照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的税款等,均属于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需要按期偿还。

【拓展知识】

现时义务包括法定义务和推定义务。

法定义务,是指因合同、法规或其他司法解释等产生的义务,通常是企业在经济管理和经济协调中,依照经济法律、法规的规定必须履行的责任。例如,企业与另外企业签订购货合同产生的义务,就属于法定义务。

推定义务,是指因企业的特定行为而产生的义务。企业的特定行为,泛指企业以往的习惯做法、已公开的承诺或已公开宣布的经营政策。由于以往的习惯做法,或通过这些承诺或公开的声明,企业向外界表明了它将承担特定的责任,从而使受影响的各方形成了其将履行那些责任的合理预期。

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在履行现时义务清偿负债时,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用现金偿还或以实物资产形式偿还;以提供劳务形式偿还;部分转移资产、部分提供劳务形式偿还;将负债转为资本等。

【拓展知识】

预计负债是指根据或有事项等相关准则确认的各项预计负债,包括对外提供担保、未决诉讼、产品质量保证、重组义务以及固定资产和矿区权益弃置义务等。

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负债应当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换句话说,只有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才形成负债。企业将在未来发生的承诺、签订的合同等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负债。

(三)负债的确认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例如,某企业过去从银行借款100万元,借款期限1年。则1年后,企业就应该按照借款合同向银行归还本金及其利息。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四)负债的分类

负债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1)流动负债是指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

(2)非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专项应付款、预计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

负债要素的主要内容如图2-2所示。

三、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一)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二)所有者权益的特征

(1)除非发生减资、清算,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即所有者权益是企业一项永久性的资源。

图2-2 负债的主要内容

(2)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它是企业资产中扣除债权人权益后应由所有者享有的部分,既可以反映所有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又体现保护债权人的理念。

(3)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的分配。

(三)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其他综合收益)、留存收益等,通常由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含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构成。

(1)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所有资本,它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这部分投入资本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被计入了资本公积,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本公积项目下反映。

(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其中,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3)留存收益是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累计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要素的主要内容如图2-3所示。

图2-3 所有者权益的主要内容

(四)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例如,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资产,在该资产符合企业资产确认条件时,就相应地符合了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当该资产的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也就可以确定。

四、收入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一)收入的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收入

(二)收入的特征

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例如,工业企业制造并销售产品、商业企业销售商品、保险公司签发保单、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服务、软件企业为客户开发软件、安装公司提供安装服务、商业银行对外贷款、租赁公司出租资产等,均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

明确界定日常活动是为了将收入与利得相区分,因为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能确认为收入,而应当计入利得。

思考题:如何判断企业的日常活动?

提示:日常活动就是企业经常发生的活动,可以根据企业的营业执照等进行判断。

2.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从而导致资产的增加。例如,企业销售商品,应当收到现金或者在未来有权收到现金,才表明该交易符合收入的定义。但是在实务中,经济利益的流入有时是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加所导致的,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加不应当确认为收入,应当将其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

3.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应当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符合收入的定义,不应确认为收入。例如,企业向银行借入款项,尽管也导致了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但该流入并不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反而使企业承担了一项现时义务。企业对于因借入款项所导致的经济利益的增加,不应将其确认为收入,应当确认为一项负债。

(三)收入的确认条件

企业收入的来源渠道多种多样,不同收入来源的特征有所不同,其收入确认条件也往往存在差别,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等。一般而言,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即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

【拓展知识】

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是指销售商品价款收回的可能性大于不能收回的可能性,即销售商品价款收回的可能性超过50%。企业在确定销售商品价款收回的可能性时,应当结合当前和以前与买方交往的经验、政府的有关政策、其他方面取得的信息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是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当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合同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企业应当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

(1)合同各方已批准该合同并承诺将履行各自义务。

(2)该合同明确了合同各方与所转让商品或提供劳务相关的权利和义务。

(3)该合同有明确的与所转让商品相关的支付条款。

(4)该合同具有商业实质,即履行该合同将改变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分布或金额。

(5)企业因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取得的对价很可能收回。

符合收入定义和收入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拓展知识】

企业发生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等业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视为具有商业实质:

(1)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

(2)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四)收入的分类

收入按其取得的来源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1)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在主要的生产经营业务中产生的收入。例如,工业企业在生产和销售商品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收入。

(2)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在主营业务以外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收入。例如,材料的出售收入、技术转让收入、固定资产的出租收入等。

收入要素的具体内容如图2-4所示。

图2-4 收入的主要内容

五、费用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一)费用的定义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成本和费用

(二)费用的特征

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费用必须是企业在其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这些日常活动的界定与收入定义中涉及的日常活动的界定相一致。日常活动所产生的费用通常包括销售成本(营业成本)、职工薪酬、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等。将费用界定为日常活动所形成的,是为了将其与损失相区分,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能确认为费用,而应当计入损失。

思考题: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包括哪些?其中是日常活动流出的有哪些?

2.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的发生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从而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其表现形式包括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流出,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的流出或者消耗等。企业向所有者分配利润也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而该经济利益的流出显然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抵减项目,不应确认为费用,应当将其排除在费用的定义之外。

3.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应当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符合费用的定义,不应确认为费用。

(三)费用的确认条件

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也应当满足严格的条件,即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因此,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是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四)费用的分类

费用按其发生的地域和所发挥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

(1)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各项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燃料及动力等)、直接人工(生产人员的工资、补贴)、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费);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内的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分厂(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折旧费、维修费、修理费及其他制造费用(办公费、差旅费、劳保费等)。

(2)期间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以及销售商品等而发生的各项费用。期间费用应在发生当期直接计入损益,并在利润表中分项目列示,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等。

费用要素的内容如图2-5所示。

图2-5 费用的主要内容

六、利润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一)利润的定义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通常情况下,如果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业绩得到了提升;反之,如果企业发生了亏损(即利润为负数),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业绩下滑。因此,利润往往是评价企业管理层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财务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时的重要参考。

(二)利润的来源构成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企业应当严格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以便更加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拓展知识】

收入是由企业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净流入。

利得是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净流入。

(三)利润的确认条件

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的概念。因此,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四)利润的分类

利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项目。

(1)营业利润。营业利润是指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和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损失)和投资收益(减损失)后的余额。

(2)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营业外收支差额后的余额。

(3)净利润。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余额。

利润要素的主要内容如图2-6所示。

图2-6 利润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