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溯源:互联网+的前世今生
不论你是不是网民,无论你远离互联网还是沉浸其中,你的身影都在这场伟大的迁徙洪流中。超越人类经验的大迁徙,温暖而无情地开始了。
——纪录片《互联网时代》
目前,互联网正以人们始料不及的惊人速度迅速普及,截至2014年6月30日,全球互联网用户数达到30.36亿,占全球人口总数的42.3%,2000~2014年这一数字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741.0%。作为人类历史上通用目的技术(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y,GPT)的代表之一,互联网向各行各业的渗透与融合正在成为驱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自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两会上提出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该计划受到举国关注,实业界和学术界人士纷纷提出各自看法,表达不同意见。“互联网+”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内涵分别如下。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行动计划将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
从上述界定中,我们不难发现,“互联网+”强调要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但一个前提基础是要搞清楚互联网企业的创新路径、创新成果与传统行业的创新有什么异同。法国作家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有句名言:“历史是一座画廊,但原创性作品很少,都是复制品”。中国古人也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要想洞察“互联网+”时代的商业创新规律,就不可不翻阅过去20年波澜壮阔的桌面(PC)互联网商业发展历史以及当下方兴未艾的移动互联网商业创新动态,也许能从中发现些蛛丝马迹,获得点滴感悟。
另外,互联网自诞生、发展到现在,其内涵一直在不断延展变化。为保证概念内涵的一致性,本书将互联网按照其在不同发展阶段体现的主要形态分为桌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及万物互联网。本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首先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桌面(PC)互联网商业历程做一回顾,进而总结互联网商业发展三阶段的显著特点;然后以海内外的典型互联网巨头为样本,分析它们在这三阶段的各自成长过程;最后小结桌面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商业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启示。第二章以通信(有线及无线)网络上承载的通信业务发展为线索,分析其演变历程,进而总结海内外通信运营商的业务发展特点及其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启示。在第一章、第二章基础上,第三章首先概述移动互联网与桌面互联网的联系与区别,然后比较通信运营商主导的封闭式移动互联网阶段与多方主导的开放式移动互联网阶段的各自特点,最后给出万物互联的发展趋势以及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等新经济形态的演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