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崇拜和节日
Religious Worship and Festivals
中国人通过祭品的差异区分三种不同的超自然神灵。中国人把祖先看成是受供奉和祭奠的家族成员,因此会邀请祖先回家享用其生前喜欢的食物。人们在祖先祭坛上摆的都是做好的现成食物,他们会把肉切好放上调料,连汤都是热的,也会根据祖先生前的喜好,比如把祖父喜欢的辛辣食物和祖母喜欢的米糕等摆上祭坛;人们给祖先上供时就和他们生前吃饭时一样,所以也会在祭坛上摆上米饭和筷子供祖先使用。
这种家庭成员之间,或社会地位相同的人之间的亲密感和舒适感,完全不适用于人们与神灵或鬼魂之间的关系。神高高在上的地位会打破家庭饭桌上轻松愉快的气氛,这跟县官不能与普通农民一起吃饭是一个道理。因此,给神的供品就等于送给神的礼物,神在接受礼物之后会在私密场所里享用。供品通常包括三到五种已经煮熟但未切片也不加调料的整块肉,比如一只鸭、一条鱼,或整扇猪肉,也包括一些蔬菜。供品的形式和规格因神的级别不同而不同。比如,给级别低的土地神的供品最简单,是人马上就能吃的食物,而给玉皇大帝的供品不但个头很大,而且基本上都没有经过加工(比如拔光了毛只留下几根尾羽的整鸡,肠子绕在脖子上的整猪,带着根和叶子的整根甘蔗),此外还有三杯酒和一盘水果,但不会有米饭和筷子,因为神是不会在祭祀的人面前吃东西的。
对声名狼藉的和什么都吃的鬼魂,人们会给他们各种形式的食物,做熟的和切块的,或者生的和整个的。这些供品旁边都会有一个用来洗手的盆或碗,因为超自然界(supernatural world)没有供鬼魂洗手的地方。到了20世纪,每家每户甚至开始给鬼魂上供香烟和啤酒,因为人们有时候把鬼魂看成是一群喜欢抽烟喝酒的无赖。还有就是人们总是把鬼魂看成可疑的陌生人,因此绝不会邀请他到家里享用供品,如同乞丐在后门接受救济一样,鬼魂一般只能从家和寺院以外的地方获得供品。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离鬼魂远一点,因为鬼魂是不净的,而被鬼魂触碰也会变得不净。给鬼魂上供用过的碗也必须碗底朝上空置三天后人才能再用。
民间信仰的很多仪式都是在家中私下进行的,而给社区民众生活增添色彩和活力的公共性宗教仪式,才是中国社会生活的突出的特征。相形之下,西方社会中的神职人员基本不会引导信众共同举办公共性宗教仪式,教堂也不是信众的集合地,而是上帝的“官邸”,信徒们基本上都是单独来造访或寻求帮助。中国的寺庙建有很多扇门的大殿,通常色彩绚丽(当然这些后来都因维护不力而褪色了),高高的屋脊上装饰着飞檐。对着正门的大厅尽头是这座寺庙的主神神像,主神两边以及沿着两侧墙供奉的是相对次要的神灵及其妻妾或助手神灵的神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寺庙通常包括很多这样的大殿,这些大殿前后连接形成若干“进”,供奉主神的大殿通常在最后一“进”。中国的寺庙无论大小,通常都供奉着十数个神灵,而且经常完全不考虑这些神灵所属的派别是否相容。作为中国民间信仰最主要场所的道观是最包容和折中的,道观中通常供奉着佛教菩萨、儒家圣贤、当地以及道教的各类神灵。相对而言,佛寺在这方面界限更分明一些,但佛寺里供奉的神灵中也经常会有关帝或者天官、地官、水官三位天神(三官大帝)。
信仰者可以在一天当中任何时间到庙里来,无须受神职人员的掌控,而且他们可以径自去祭拜他们认为对解决自己关注或在意的问题尤为灵验的神灵。如果一个神灵很灵验,那么供奉这位神灵的寺庙香火就会很旺,信众也会大量增加,甚至财政捐助也会相应增加。在中国传统社会,关帝、妈祖等神灵都很灵验,所以关帝庙和妈祖庙几乎遍布全国各个角落,而其他神灵只在某些地方拥有声誉。如果一个神灵不灵验了,那么供奉这个神灵的寺庙很快就会被废弃,而只是一时灵验的神灵也很快会被遗忘。
在明清两代,中国社会是没有安息日或者休息日的,但诸多具有宗教色彩的节日却把农民和匠人们从日常的沉闷中解放了出来。春节是一年当中最主要的节日,从农历腊月打扫家宅开始——每家每户都对家里过去一年积累的尘土进行彻底大清扫,这象征着对所有邪恶力量的清除——新年的庆祝活动要一直持续半个月之久。春节也是家人团聚、放松和集中享用一年当中其他时候都很难吃得起的大鱼大肉的时刻。很多商家都歇业一个星期左右,所有欠债都要还清,人们要祭拜祖先、走亲访友,并且会给孩子们装有很多钱的红包。在除夕夜,人们要通宵守岁,嗑瓜子、喝烧酒、玩扑克或赌博。在大年初一早上,全家人都要在祭坛前跪拜祖先,接下来是年轻人跪拜父母和家族其他长辈。
中国的很多节日,比如春节,都是在家庭内部或之间而不是宗教场所庆祝的。这种“家庭场合的”(domestic)节日还有很多,比如初春的清明节,人们要以家庭为单位祭扫祖先的坟墓;再如盛夏的端午节,南方人要赛龙舟、吃粽子——用芦苇叶包着糯米做成的食物;再如中秋节,亲朋好友要一起吃月饼、赏月。
在宗教场所进行的节日,对比那些主要在家里或以家庭为单位过的节日,通常不是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普遍性的节日,但每座寺庙里供奉的重要神灵的生日却是全村一年一度的重要节日。观音是佛教中最受欢迎的神灵,这位神灵一年至少要受到三次祭祀;台湾人最信仰的祖师公是由三兄弟共同组成的一个神灵,每个兄弟的生日都是一个节日。即使是等级较低的土地公也拥有属于他自己的节日,即农历二月的第二天,而且人们会在农历每月初二和十六(除了春节期间)进行祭祀——虽然这祭祀没有那么精致。
对生活在传统中国社区的人们来说,这些关于神灵的节日充满活力、生动多彩并且令人感到兴奋。其实,只有为数不多的民间信仰很严肃,还有就是那些庙会也有着狂欢节一样的氛围。某些重大的庙会也是已经从村子里嫁出去的女人带着她现在的家人,去城市里工作的男人以及各种亲朋好友回到村子里重温旧日情感的好时机。
庙会举行之时通常也是农村集市举办之时,农民们在集市上通常会买卖役畜、农产品和手工制品。此外,人们在节日期间通常也会大摆筵席,所以这时的食品市场会比平时更加拥挤、嘈杂和活跃。远道而来的商贩还会摆起摊位,卖糖果、设赌局,抑或是卖有轻微麻醉作用的槟榔。
宗教节日有非常突出的宗教性质。比如在典型的村落节日里,一些年轻人会抬着端坐在华丽轿子里的神像在村子里巡游以对守护神的驻地进行视察,而这些守护神常年负责保护村子不受恶灵的侵扰。在巡游队伍行进过程中,一群成年男人或小男孩敲锣打鼓放鞭炮以吓走那些入侵的鬼魂,其余村民则手持香火在门外迎接路过的巡游队伍。在守护神的驻地,巡游队伍的首领带领大家举行非常戏剧化的仪式:烧冥币,打响鞭,把嘴里含着的酒向四处喷洒,以示把鬼从这个地方驱逐出去。
与此同时,村子里每家每户都会向庙里上供,在寺庙院子里的方桌和长条凳上摆满供品。绝大多数到寺庙里的人都会叩拜神灵,空气中弥漫着烧香产生的烟雾。这个时候通常也会上演地方戏——戏班子在离寺庙很近的戏台子上唱戏,打击乐器和弦乐器发出非常响亮的声音。这些戏剧性的表演宗教性质并不突出,却具有很明确的娱神功能——其实这些活动更是在娱人,人们几乎对所有故事都了然于心。
晚宴中有一部分食物是此前供奉给神灵,后来又被人们从寺庙里拿回来的供品。晚宴过后,会有更多的地方戏上演。然而,人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渡火仪式上,人们认为这个仪式能提升神灵的法力。人们先是点燃一大堆篝火,然后把烧红的木炭摆成一个直径达十五米的大圆圈。一群经由占卜而被神灵挑中的、经过某种净化仪式的年轻人抬着里面坐着神灵的轿子围着这个大圆圈走三圈。然后,仪式主持者向大圆圈撒盐和抽鞭子,接下来,这群年轻人再抬着轿子穿过圆圈。
另一个主要的宗教节日中元节则类似西方的万圣节,其主要特征是不面向神灵和祖先,而是面向饿鬼。根据传统,阎王会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地狱之门,所有暴死或没有得到后代祭祀的鬼魂在这一天都可以暂时从被监禁于地狱的悲惨状态中解脱出来,到人世间游荡。为了安抚饿鬼使他们不至于伤害在世的人,人们会在寺庙外面给他们提供精致的食物。神职人员——大多数时候是僧人,有时候会是道士——则会在寺庙或道观内主持进行超度仪式。人们还给鬼魂奉上用纸扎制的大房子、宫殿、车马等,并且把这些东西和冥币一起在仪式上烧给鬼魂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人们甚至会请戏班子唱戏以娱乐这些鬼魂。
对于饿鬼会在农历七月到处游荡,人们非常关注。在七月游泳或划船被认为是极为危险的,人们相信那些溺水而死的人的鬼魂会溺死游泳或划船的人;此外,鬼魂在黑暗中异常活跃,所以人们认为夜幕降临之后很危险;人们还认为在七月份往地上泼水也会打扰并激怒恶灵,而且这个月也绝不能在室外的竹竿上晾衣服,因为这会阻挡鬼魂夜间在外游荡。然而,中国的民间信仰从来都不是太严肃,重要性仅次于春节的中元节期间也总是会有令人愉悦的庆祝仪式和宴会。
农历七月最后一天,饿鬼会被召回地狱,地狱之门会关闭直到下一年。总是会有些“好兄弟”没有回到地狱,所以中国人总是会害怕这些麻烦的和寻求复仇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