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神、鬼和祖先:民间信仰
GODS, GHOSTS, AND ANCESTORS:The Popular Religion
很多外来观察者认为,中国人非常理性,他们没有曾使欧洲社会蒙羞的那些宗教偏见和迷信。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最知名的学者胡适曾指出,“中国人不像其他种族那般重视来世……他们没有时间沉迷于对神的存在的思考”。
实际上,数个世纪以来中国所有社会地位和经济阶层的人都很关注神秘和超自然力量。中国人认为,神灵和灵魂无所不在,虽然它们是无形的,但却真实存在。每个村镇里最高大和华丽的建筑通常是庙宇,道路甚至田间小径旁也有数不过来的供奉各种神灵的神祠;实际上每个家庭中至少有一个祭坛和上供的地方。每家每户进门处都张贴门神(spirit gates)以阻止恶灵进入。不论你在哪一天去哪个村镇,都会看见有人烧香、烧纸钱、上供、放鞭炮,而这恰是中国人活跃的信仰生活的最明显证据。人们认为鬼神是无所不在的,比如,平时总会有人告诉小男孩鬼神无处不在,当小男孩夜晚在路旁撒尿之前,会对鬼神说“我要撒尿,请躲开点”。
中国人对超自然认知的起源至今笼罩在史前时代的迷雾当中。据周代(公元前1046—公元前256)的可考文献,我们在20世纪仍可见到的民间信仰的某些基本要素其实在那时已经基本形成了。比如,那时的人们已拥有祖先崇拜的观念,认为世上存在着很多能影响凡人命运的鬼神,而且相信可以通过占卜和祭祀对鬼神施加影响。
包容性是中国社会本土信仰的标志性特征。民间信仰到汉代时已融入了诸如“阴阳”“五行”等改良了的宇宙观概念;汉人移居到北方平原地区之后又融合了当地的很多信仰要素;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中国民间信仰又融入了佛教和道教的神学理论和神灵观并因此变得更加丰富。
从公元2世纪到10世纪的近八百年间,佛教和道教因受到特定朝代统治者的推崇而拥有大量信众,所以中国本土信仰与儒学思想几乎淹没在这两种宗教当中。佛教在中国尤为流行,唐代的中国几乎就是个佛教国家,寺庙拥有无上的政治和经济权力,对中国人的宗教情感有着很深厚的影响。
公元9世纪到12世纪期间,道教和佛教开始走向衰落。在元代,虽然皇帝曾向道士咨询和寻求精神慰藉,但大众却不太信仰道教。佛教也逐渐失去活力,寺庙不再是普度众生的场所,却成了人们避世的场所。和尚在智识和道德方面不再是表率,也不再具有传达教义的职能。在众多佛教流派中,只有禅宗和净土宗这两个流派因强调宗教实践而非哲学思考而保持着活力,但到了帝制时代晚期,就连这两个流派也面临着教义和制度衰落的困境。
随着道教和佛教的衰落,儒家思想和本土信仰逐渐走上了复兴之路,当然,它们也是因为融合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和特点才得以复兴的。比如佛教的灵魂转世和因果报应观念就被融入了民间信仰当中,而且佛教的菩萨也被纳入了民间信仰的万神殿。此外,民间信仰还从道教那里吸收了巫术和神化历史上或传说中的伟大人物等做法。尽管民间信仰经历过种种与其他宗教的融合,但从基本要素方面来看,帝制时代晚期和现代化早期的民间信仰仍旧是两千多年前孔子时代的那个民间信仰,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