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基本内涵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研究,人们一般认为中国神话比较零散、情节性不强、缺乏系统性、历史化现象严重等等,以至于有些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根本不存在神话,同时也不存在以神话为基础的英雄史诗等。这些特征有些是存在的,有些是不存在的,不能笼统地将这些特征作为缺陷来看,而应具体分析。
首先,中国神话的零散固然有历史化因素的影响,但也不全是如此。世界上所有民族、国家和地区的神话在最初阶段都是以零散的面貌出现的,都不具有曲折的故事情节,而只是对神灵形貌和事迹的简短描述。只有那些经过后人删改、整理的神话才具有严密的系统性、情节的完整性和丰富性。这是后世人为神话的典型特征。中国神话的零散和不系统,正说明它尚未经过人为加工,因而比较原始纯朴。这是中国神话的特点,但多年来一直被人看作缺点而加以批评。
再如中国神话的历史化问题。神话历史化在中国确实开始较早,因而历史化的程度也比较严重,但被历史化的神话只是中国神话的一部分。凡事有两面性,中国神话的历史化也是如此。正因为中国神话历史化开始的时代较早,而那些没有被历史化的神话只能以异样面容和其他的途径流传下来,因而也很少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改造。这些神话主要集中在《山海经》等著作中。刘秀在《上〈山海经〉表》中称自己进献《山海经》是“昧死谨上”,这体现出正统阶层对这些神话的排斥,同时也说明这些神话很少受到官方意识形态的改造,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原貌。
因此,片段性、非情节性和非系统性,正是中国神话的典型特征,说明中国神话是原汁原味的史前神话,神灵形象多样丰富,保持着自然形态,很少后世人为的加工和改造,可将其称为“意象性特征”:(1)在存在方式上,中国史前神话保持着较为朴拙的原始面貌,以片段性方式见载于各种典籍和图像资料中,这些神话片段多是对神话核心情节的简短概述;(2)在表现形式上,中国史前神话多与巫术祭祀活动结合在一起,体现出原始神话的面貌和特征;(3)在神灵形象上,中国史前神话以自然意象和自然人生意象为主,以人生意象为辅;(4)在记述方式上,中国神话多对神话意象的特征和功能等进行描述,神话意象在神话叙事中占核心位置,神话情节则占次要地位。
相比于印欧等国家和地区的神话,《山海经》等早期著作和考古发掘出的史前时期的墓葬、器物等所保存的神话资料,在表现形式、所蕴含的思想观念和生命意识等方面,均很少受到后世哲学观念、价值体系的渗透和影响,体现出原初古朴的面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袁珂称中国神话是“原汁原味的神话”。有不少学者认为《山海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之际,其中所保存的神话已受到秦汉之际的神仙思想、谶纬思想和阴阳五行等思想观念的渗透和改造,不再是原始神话。这种情况是存在的,但就其主体来看,其中大部分神话还保持着原始形态。袁珂说:“《山海经》虽然成书于战国到汉代初年,但是,我们都知道神话记录的时代,并不等于神话产生的时代,事实上《山海经》所记录的许多神话的片段,其性质都很接近于原始,其大部分应当是原始时代的产物,不过直到《山海经》成书的时期,才把从古以来民间口耳相传的神话正式用文字记录出来罢了。”杨义也说:“中国留存下来的丰富芜杂的早期神话资料,是一种大地的神思,较之西方经过相当高度整理,因而规模更为宏大的创世神话和战争神话,具有更为原始的性质和洪荒的气息,弥足为神话学者和人类学者所珍视。”中国神话的这种特点有缺点也有优点,缺点是叙事性和情节性不强,优点是意象性特征鲜明,比较接近神话的本来面貌,能够真实反映出史前时期华夏民族的独特的生命意识、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等。
中国史前神话中的神怪形象丰富多样,体现出华夏民族的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山海经》《左传》《国语》《神异经》《博物志》等文献记载了大量的神怪形象,仅《山海经》中所记载的就超过500种。在《山海经》中,怪异奇特的动植物形象和神人形象总共有以下几类:首先是奇怪的动物。据统计,这些动物共有320种,其中鸟类92种,兽类149种,鳞介类79种。这些动物形象之所以被目以为“怪”,有不同的原因。比如,有些动物在形体上是完全正常的,但却具有其他动物乃至人类的特征,因此显得怪,如善走的狌狌、人面蛇身的诸神等;有些动物身、首、目等在数目上有所增减,有些部位长得与正常动物不同,因此也被看作怪物,如四耳的长右,一目一翼、相得乃飞的蛮蛮等。其次是奇怪的国民。据统计,《山海经》中所记述的奇特国民多达112个,而且这些国民形象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怪异之处,如柔利国、交胫国等。这些奇特的国民形象,有的是语言沟通障碍所形成,有的是人种的不同所形成,有的是因为疾病所形成,不一而足。他们多是天帝的后裔,也被华夏先民当作神灵加以崇拜,成为史前神话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袁珂说“《山海经》所记海外各国,非异形即异秉”(《海经新释》卷三),即为此意。第三是帝族和神族。据统计,《山海经》中的帝族国有26个,神人有99种,他们是各部落方国崇拜的祖神或神物。这些奇特的神灵形象是中国史前神话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史前神话意象性特征的突出表现,由此也可看出中国史前神话意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进入文明时代后,人们多用“怪”“物”等字来指称和表述它,亦缺乏对神话情节的叙述,这与其意象性特征是符合的。
综上,有些学者将非系统性、片段性等特征看成中国神话的缺陷,对此我们应从中国神话本身的特点出发进行辩证分析。中国史前神话的片段性、原始性和非情节性等特征均与其意象性特征紧密相关,体现出以神话意象为核心的结构特征。对中国史前神话这一特征形成的原因,需要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