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12 类比需要相关且相似
怎么看类比论证好不好呢?
第一个前提是用来打比方的。请牢记规则3:从真实前提出发。比如,如果俄国女人没有证明自己是优秀的铁路工人,那么捷列什科娃的论证就不成立了。
第二个前提要说明的是,第一个论证中的例子与结论中要得出的例子是相似的。这个前提的好坏要看两个例子的相似程度。
两者不需要处处相似。毕竟,宇航员和铁路工人有着很大的差别。比如,火车不会飞,如果火车真的飞起来,情况可就不太妙了。而宇航员也最好不要挥舞大锤。但是,类比论证只需要在相关的方面相似即可。捷列什科娃这里主要谈的似乎是技术能力和耐力、体力。宇航员和铁路工人确实在这两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
那么,捷列什科娃的类比到底在相关的方面是否相似呢?你或许觉得,对现代宇航员而言,对体力的要求,不如对进行科学实验和观测能力的要求那么高,而铁路工人并不需要掌握后一种技能。然而,在捷列什科娃的时代,体力和耐力的重要性要大得多,还有体形也是:早期的太空舱容积狭小,实际上更适合女性的体形。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早期的宇航员在任务结束时需要从太空舱里弹射出来,然后打开降落伞回到地面,而捷列什科娃恰恰是跳伞冠军。这可能才是关键,而且与耐力、体力有关,当然未必与铁路工作相关。
所以,捷列什科娃的类比是部分成立的,尤其是在她那个年代;虽然放到现在的话,说服力要打些折扣。但是,现在也有许多成功的女性宇航员,所以这个类比未必就过时了。
还有一个惊人的例子。
昨天,美国奥吉布瓦人首领亚当·诺德韦尔在罗马打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比喻。他是从加利福尼亚出发的,当他身着部落服装走下飞机的时候,他代表美国印第安人宣布,像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美洲一样,他凭借“发现权”占领意大利。他说:“我宣布,今天是意大利发现日。哥伦布有什么权利发现美洲?当地居民已经在那里生活了几千年。既然如此,我现在也有同样的权利来到意大利,并宣布,我发现了你们的国家。”
诺德韦尔的意思是,至少在一个重要的方面,他自己“发现”意大利与哥伦布“发现”美洲是类似的:两人都宣布对一个当地人已经生活了很多个世纪的国家拥有主权。因此,诺德韦尔坚持认为,哥伦布有什么样的“权利”宣称对美洲拥有主权,他就有同样的“权利”宣称对意大利拥有主权。不过,诺德韦尔当然没有任何权利宣称对意大利拥有主权。因此,哥伦布也没有任何权利宣称对美洲拥有主权。
诺德韦尔没有任何权利代表另一个民族宣称对意大利拥有主权,更别提什么“发现权”了(因为当地人已经在意大利生活了很多个世纪)。
哥伦布凭借“发现权”宣称对美洲拥有主权,与诺德韦尔宣称对意大利拥有主权类似(美洲土著也在当地生活了很多个世纪)。
因此,哥伦布没有任何权利代表另一个民族宣称对美洲拥有主权,更别提什么“发现权”了。
诺德韦尔的类比是否成立呢?显然,20世纪的意大利与15世纪的美洲并非完全相似。在20世纪,每个小学生都听说过意大利;而在15世纪,世界上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美洲。诺德韦尔不是探险家,商业飞机航班也不是“圣马利亚”号。但这些不同之处与诺德韦尔的类比无关。诺德韦尔只是想提醒我们,当一个国家已经有人居住时,宣称对它拥有主权是毫无道理的。不管是否全世界的小学生都知道这片土地,也无论“发现者”是如何抵达的,这些都不重要。更恰当的反应或许应该是尝试建立外交关系。就像如果我们今天刚刚发现意大利这片土地和意大利人民的话,我们所要做的那样。这才是诺德韦尔表达的重点,从这个角度看,他的类比论证十分出色(也让人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