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
一、局部临床表现
1.红
炎症早期由于充血,局部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增多,使局部组织呈鲜红色。炎症后期由于淤血,局部血液内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炎症局部组织呈暗红色甚至发绀。
2.肿
急性炎症时由于充血、水肿及炎细胞浸润,可使局部组织明显肿胀。慢性炎症时,由于细胞和组织增生,也可引起肿胀。
3.热
炎症局部由于充血,血量增多,血流加快,组织代谢增强,产热增多而使局部温度增高。
4.痛
在炎症灶内,一方面由于局部组织分解代谢增强,氢离子、钾离子浓度增高,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另一方面某些炎症介质(如PG、缓激肽等)有致痛作用。此外,局部组织肿胀,压迫神经末梢也可引起疼痛。
5.功能障碍
炎症病灶内的实质细胞变性坏死和代谢障碍、渗出物的压迫或阻塞、因疼痛而引起的保护性反射而使机体活动受限等,都可能导致组织和器官的功能障碍。
二、全身反应
1.发热
引起发热的物质主要是内、外源性致热原。各种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抗原-抗体复合物等可作为发热激活物,刺激机体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原,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从而使产热增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上升。适当增高的体温使机体的代谢加快,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抗体的生成作用都会增强,有利于炎症的康复。但发热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会引起各系统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
2.白细胞的变化
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的增多具有重要的防御意义,增多的白细胞类型与炎症的性质、病原体的种类、感染的程度有关。大多数细菌特别是化脓菌感染时,血中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当严重感染时,幼稚的中性粒细胞(即杆状核白细胞)明显增多,当其数量>5%时,称为“核左移”,细胞质内可见中毒颗粒;肉芽肿性炎症时,血中以单核细胞增多为主;寄生虫感染或超敏反应性炎症时,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病毒感染时,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增多为主;慢性炎症时,则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增多为主。但当严重感染或机体抵抗力极度降低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无明显增高,甚至降低,其预后较差。有些炎症白细胞数目不增多反而减少,如伤寒、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肺炎等。
★考点提示:炎症时外周血白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
3.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
炎症局部的病原体、组织崩解产物等经淋巴管到达局部淋巴结或经血流到达全身其他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使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功能加强,有利于吞噬、消化病原体和组织崩解产物。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大、脾大、淋巴结增大。
4.实质器官的改变
较严重的炎症,因致炎因子、发热和血液循环障碍等因素的作用,使患者的心、肝、肾等实质细胞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和功能障碍。如白喉外毒素引起中毒性心肌炎,导致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引起严重的后果。
★考点提示:炎症局部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