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创新推动社会发展和转型,也推动着职业教育的变革。新时期的新思维、新技术逐步对整个职业教育生态的渗透,有力地推动着职业文化理念的更新、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塑造和职业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所有变革的背后,都有一个最初始的力量源泉——创新。循着创新的指针,更能领悟职业文化的力量。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要求,充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有效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唤醒沉睡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具有广阔性、灵活性、独创性等思维素质,本书以职业文化与创新能力训练为主线,分七个项目进行撰写。项目一和项目二系统地阐述了文化、职业文化等的起源、现状与发展,并对其进行解析,是全书的理论基础。项目三紧扣时代主题,特别撰写了具有极强中国符号的“工匠精神”的锻造,编者以独特的视角,对“工匠精神”进行详细论述,希望读者能够在工作与学习中,把精益求精、钻研细节、止于至善的精气神提取出来,是本书的精华部分。项目四重点探讨了职业文化的建设路径,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效对接,实现职业文化育人功能指明了方向。项目五、项目六、项目七则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诠释了创新能力是第一资源、创新思维是第一动力的重要论断,通过多个内涵丰富的训练方式(如列举法、移植法等),在提高职业创新效率的同时生动诠释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是取得长足发展的“总钥匙”之根本意义。
本书作为新形势下职业文化与创新教育教学的领跑者、呐喊者,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为宗旨,结合编者近年来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将“长度、宽度、深度、高度”四度作为“航标”撰写此书,以期能够为读者提供一本在培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方面通俗易懂并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学习教材。
本书由李朝阳、王新、段艳超任主编,谷月、孙宏伟任副主编。李朝阳具体负责本书的写作框架设计和写作大纲确定,并撰写了项目一、项目四;王新撰写项目五、项目六的任务二;段艳超撰写项目三;谷月撰写项目二;孙宏伟撰写项目七的任务一、任务二;王聪撰写项目七的任务三;巩玲玲撰写项目六的任务一。李朝阳、王新完成了本书的最后统稿工作。
本书的写作汇集了编者辛勤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参考、借鉴了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们前沿的著作、论文,在这里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邓红伟、王艳华、陆铁军、陈平海、苏再兴、苏建华、高德朋、李长福、田翠翠、卢文婷、姜莹、李赫男、高原、刘微微、徐阳、宋德强等的鼎力支持,在此一并感谢!
编者在撰写过程中,虽极力丰富本书内容,力求完美无瑕,但仍难免存在疏漏之处,还望各位同仁斧正。
编者
201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