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组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3 建筑工程施工准备工作的内容

建筑工程施工准备工作按其性质及内容通常包括调查研究与搜集资料、技术资料准备、施工现场准备、物资准备、施工人员准备。

2.3.1 调查研究与搜集资料

(1)原始资料的调查

施工准备工作,除了要掌握有关拟建工程的书面资料外,还应该进行拟建工程原始资料的调查。获得基础数据的第一手资料,这对于拟定一个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施工组织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原始资料的调查是对气候条件、自然环境及施工现场的调查,作为施工准备工作的依据。

①施工现场及水文地质的调查 包括工程项目总平面规划图、地形测量图、绝对标高等情况、地质构造、土的性质和类别、地基土的承载力、地震级别和裂度、工程地质的勘察报告、地下水情况、冻土深度、场地水准基点和控制桩的位置与资料等。一般可作为设计施工平面图的依据。

②拟建工程周边环境的调查 包括建设用地上是否有其他建筑物、构筑物、人防工程、地下光缆、城市管道系统、架空线路、文物、树木、古墓等资料,周围道路、已建建筑物等情况。一般可作为设计现场平面图的依据。

③气候及自然条件的调查 包括建筑工程所在地的气温变化情况,5℃和0℃以下气温的起止日期、天数;雨季的降水量及起止日期;主导风向、全年大风天数、频率及天数。一般可作为冬(雨)季施工措施的依据。

(2)建筑材料及周转材料的调查

特别是建筑工程中用量较大的“三材”,即钢材、木材和水泥,这些主要材料的市场价格、到货情况。若是商品混凝土,要考察供应厂家的供应能力、价格、运输距离等多方面的因素。还有一些用量较大、影响造价的地方材料,如砖、砂、石子、石灰等的质量、价格、运输情况等。预制构件、门窗、金属构件的制作,运输、价格等,建筑机械的租赁价格,周转材料(如脚手架、模板及支撑等)的租赁情况,装饰材料(如地砖、墙砖、轻质隔墙、吊顶材料、玻璃、防水保温材料等)的质量、价格情况,安装材料(如灯具、暖气片或地暖材料)的质量、规格型号等情况。一般可作为确定现场施工平面图中临时设施和堆放场地的依据。也可作为材料供应计划、储存方式及冬(雨)季预防措施的依据。

(3)水源和电源的调查

水源的调查包括施工现场与当地现有水源连接的可能性,供水量、接管地点、给排水管道的材质规格、水压、与工地距离等情况。若当地施工现场水源不能满足施工用水要求,则要调查可作临时水源的条件是否符合要求。一般可作为施工现场临时用水的依据。

电源的调查包括施工现场电源的位置、引入工地的条件、电线套管管径、电压、导线截面、可满足的容量,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自有的发变电设备、供电能力等情况,一般可作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依据。

(4)交通运输条件的调查

建筑工程的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交通运输资料的调查主要包括运输道路的路况、载重量,站场的起重能力、卸货能力和储存能力,对于超长、超高、超宽或超重的特大型预制构件、机械或设备,要调查道路通过的允许高度、宽度及载重量,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运输的时间、方式及路线,避免造成道路的损坏或交通的堵塞。一般可作为施工运输方案的依据。

(5)劳动力市场的调查

包括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当地劳动力的价格水平、技术水平、可提供的人数及来源、生活居住条件,周围环境的服务设施,工人的工种分配情况及工资水平,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及待遇,劳务外包队伍的情况等。一般可作为施工现场临时设施的安排、劳动力组织协调的依据。

2.3.2 技术资料的准备

技术资料的准备是施工准备的核心,是保证施工质量,使施工能连续、均衡地达到质量、工期、成本等目标的必备条件。具体包括的内容是:熟悉和会审图纸、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图预算与施工预算。

2.3.2.1 熟悉、会审施工图纸和有关的设计资料

(1)熟悉和会审图纸的依据

①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提供的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施工图、建筑总平面图、地基及基础处理的施工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挖填土方及场地平整等资料文件;

②调查和搜集的原始资料;

③国家、地区的设计、施工验收规范和有关技术规定。

(2)熟悉、审查设计图纸的目的

①为了能够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顺利地进行施工,完成用户满意的工程;

②为了能够在建筑工程开工之前,使从事建筑施工技术和预算成本管理的技术人员充分地了解和掌握设计图纸的设计意图、结构与构造特点和技术要求、关键部位的质量要求;

③在施工开始之前,通过各方技术人员审查、发现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为拟建工程的施工提供一份准确、齐全的设计图纸,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3)设计图纸的自审阶段

施工单位收到拟建工程的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后,应尽快组织各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及预算人员熟悉和自审图纸,写出自审图纸记录。自审图纸的记录应包括对设计图纸的疑问、设计图纸的差错和对设计图纸的有关建议。

(4)熟悉图纸的要求

①先建筑后结构。先看建筑图纸,后看结构图纸。结构与建筑互相对照,检查有无矛盾,轴线、标高是否一致,建筑构造是否合理。

②先整体后细部。先对整个设计图纸的平、立、剖面图有一个总的认识,然后再了解细部构造,是否总尺寸与细部尺寸矛盾,位置、标高是否一致。

③图纸与说明及技术规范相结合。核对设计图纸与总说明、细部说明有无矛盾,是否符合国家或地区技术规范的要求。

④土建与安装互相配合。核对安装图纸的预埋件、预留洞、管道的位置是否与土建中的预留位置相矛盾,注意在施工中各专业的协作配合。

(5)设计图纸的会审阶段 

一般建筑工程由建设单位组织并主持,由设计单位、施工、监理单位参加,共同进行设计图纸的会审。图纸会审时,首先由设计单位进行技术交底,说明拟建工程的设计依据、意图和功能要求,并对特殊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提出设计要求;然后各方面提出对设计图纸的疑问和建议;最后建设单位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对所提出的问题逐一地做好记录,形成“图纸会审纪要”,由建设单位正式行文,参加单位共同会签、盖章,作为与设计文件同时使用的技术文件和指导施工的依据,以及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进行工程预决算的依据。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施工的条件与设计图纸的条件不符,或者发现图纸中仍然有错误,或者因为材料的规格、质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或者因为施工单位提出了合理化建议,需要对设计图纸进行及时修订时,应进行图纸的施工现场签证。

(6)图纸会审的内容

①核对设计图纸是否完整、齐全,以及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方面的技术规范;

②审查设计图纸与总说明在内容上是否一致,以及设计图纸之间有无矛盾和错误;

③审查建筑平面图与结构图在几何尺寸、坐标、标高、说明等方面是否一致,技术要求是否正确,有无遗漏;

④审查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同建筑工程地点的工程水文、地质等条件是否一致,以及建筑物与地下建筑物、管线之间的关系是否正确;

⑤审查设计图纸中的工程复杂、施工难度大和技术要求高的分部(分项)工程或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检查现有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能否满足工期和质量要求并采取可行的技术和安全措施加以保证;

⑥土建与安装在施工配合上是否存在技术上的问题,是否能合理解决;

⑦设计图纸与施工之间是否存在矛盾,是否符合成熟的施工技术的要求;

⑧审查工业项目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以及设备安装图纸与其相配合的土建施工图纸在标高上是否一致,土建施工质量是否满足设备安装的要求。

2.3.2.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以施工项目为对象进行编制,用以指导其建设全过程各项施工活动的技术、经济、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综合性文件。

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准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指导施工的技术经济文件。建筑施工的全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固定资产再创造的过程,为了正确处理人与物、供应与消耗、生产与储存、主体与辅助、工艺与设备、专业与协作以及它们在空间布置、时间排列之间的关系,保证质量、工期、成本三大目标的实现,必须根据建筑工程的规模、结构特点、客观规律、技术规范和建设单位的要求,在对原始资料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出能切实指导全部施工活动的、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

2.3.2.3 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

(1)编制施工图预算

施工图预算是技术准备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这是按照施工图纸确定的工程量、施工组织设计所拟定的施工方法、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及其取费标准,由施工单位编制的、确定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经济文件,它是施工企业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工程结算、银行拨付工程价款、进行成本核算、加强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重要依据。

(2)编制施工预算

施工预算是根据施工图预算、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施工定额等文件进行编制的,它直接受施工图预算的控制。它是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各项成本支出、考核用工、施工图预算与施工预算对比(“两算”对比)、签发施工任务单、限额领料、班组承发包、进行经济核算的依据。

2.3.3 施工现场准备

施工现场是施工的作业准备。为保证优质、高速、低消耗的目标,而有连续、均衡地进行施工的活动空间。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主要是为了给建筑工程的施工创造有利的施工条件和物资保证。其具体内容包括清除障碍物、施工场地的控制网测量、场地的“三通一平”、建造临时设施等。

2.3.3.1 清除障碍物

施工现场的障碍物应在开工前清除。清除障碍物的工作一般由建设单位组织完成。对于建筑物的拆除,应做好拆除方案,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拆除的顺利进行。

水源、电源应在拆除房屋前切断,需要进行爆破的,应由专业的爆破人员完成,并经有关部门批准。

树木的砍伐需经园林部门的批准;城市地下管网及自来水的拆除应由专业公司完成,并经有关部门批准。

拆除后的建筑垃圾应清理干净,及时运输到指定堆放地点。运输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扬尘而污染城市环境。

2.3.3.2 做好“三通一平”

“三通一平”是指路通、水通、电通和平整场地。

(1)平整场地

清除障碍物后,即可进行平整场地的工作。平整场地就是根据场地地形图、建筑施工总平面图和设计场地控制标高的要求,通过测量,计算出场地挖填土方量,进行土方调配,确定土方施工方案,进行挖填找平的工作。为后续的施工进场工作创造条件。

平整场地的工作也可在建筑物完成后,根据设计室外地坪标高进行场地的平整,道路的修建。

(2)路通

施工现场的道路是建筑材料进场的通道。应根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的要求,修筑永久性和临时性的道路。尽可能使用原有道路以节省工程费用。

(3)水通

施工现场用水包括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根据施工现场水源的位置,铺设给排水管线。尽可能使用永久性给水管线。临时管线的铺设应根据设计要求,做到经济合理,尽量缩短管线。

(4)电通

施工现场用电包括生产和生活用电。应根据施工现场电源的位置铺设管线和电气设备。尽量使用已有的国家电力系统的电源。也可自备发电系统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

其他还有电信通、燃气通、排污通、排洪通等工作,又称“七通一平”。

2.3.3.3 测量放线

①校核建筑红线桩。建筑红线是城市规划部门给定的、在法律上起着建筑边界用地的作用。它是建筑物定位的依据。在使用红线桩前要进行校核并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②按照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设置永久性的经纬坐标桩和水准控制基桩,建立工程测量控制网。

③进行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即通过设计定位图中平面控制轴线确定建筑物的轮廓位置。

2.3.3.4 建造临时设施

按照施工总平面图的布置,建造临时设施,为正式开工准备好生产、办公、生活、居住和储存等临时用房。应尽量利用原有建筑物作为临时生产、生活用房,以便节约施工现场用地,节省费用。

2.3.4 物资准备

物资准备是指施工中对劳动手段(施工机械、施工工具、临时设施)和劳动对象[材料、构(配)件]等的准备。材料、构(配)件、制品、机具和设备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物资基础,这些物资的准备工作应在工程开工之前完成。

2.3.4.1 物资准备工作的内容

物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建筑材料的准备;构(配)件和制品的加工准备;建筑施工机具的准备和周转材料的准备;进行新技术项目的试制和试验的准备。

(1)建筑材料的准备

建筑材料的准备主要是根据施工预算进行工料分析,按照施工进度计划要求,按材料名称、规格、使用时间、材料消耗定额进行汇总,编制出材料需要量计划,为组织备料、确定仓库、场地堆放所需的面积和组织运输等提供依据。

(2)构(配)件、制品的加工准备

根据施工工料分析提供的构(配)件、制品的名称、规格、质量和消耗量,确定加工方案和供应渠道以及进场后的储存地点和方式,编制出其需要量计划,为组织运输、确定堆场面积等提供依据。

(3)建筑施工机具的准备

根据采用的施工方案,安排施工进度,确定施工机械的类型、数量和进场时间,确定施工机具的供应办法和进场后的存放地点和方式;对于固定的机具要进行就位、搭棚、接电源、保养和调试等工作。对所有施工机具都必须在开工之前进行检查和试运转。编制建筑施工机具的需要量计划。

(4)周转材料的准备

周转材料指施工中大量周转使用的模板、脚手架及支撑材料。按照施工方案及企业现有的周转材料,提出周转材料的名称、型号,确定分期分批进场时间和保管方式,编制周转材料需要量计划,为组织运输、确定堆场面积提供依据。

(5)进行新技术项目的试制和试验

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新技术项目的试制和试验。

2.3.4.2 物资准备工作的程序

物资准备工作的程序是搞好物资准备的重要手段,通常按如下程序进行。

①根据施工预算、工料分析、施工方法和施工进度的安排,拟定材料、构(配)件及制品、施工机具和工艺设备等物资的需要量计划;

②根据物资需要量计划,组织货源,确定加工、供应地点和供应方式,签订物资供应合同;

③根据物资的需要量计划和合同,拟定运输计划和运输方案;

④按照施工现场平面图的要求,组织物资按计划时间进场,在指定地点、按规定方式进行储存或堆放。

2.3.5 施工现场人员的准备

施工现场人员包括施工管理层和施工作业层两部分。施工现场人员的选择和配备,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综合效益,直接关系工程质量、进度和成本。

2.3.5.1 建立项目组织机构

(1)施工组织机构的建立应遵循的原则

根据拟建工程项目的规模、结构特点和复杂程度,确定拟建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层名单;坚持合理分工与密切协作相结合;诚信、施工经验、创新精神、工作效率是管理层选择的要素;坚持因事设职、因职选人的原则。

(2)项目经理部

项目经理部是由项目经理在企业的支持下组建并进行项目管理的组织机构。它是施工项目现场管理的一次性具有弹性的施工生产组织机构,负责施工项目从开工到竣工的全过程施工生产经营的管理层,又对作业层负有管理与服务的双重职能。

项目经理是指受企业法定代表人委托和授权,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中担任项目经理岗位职务,直接负责工程项目施工的组织实施者,对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全面负责的项目管理者。他是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的责任主体,是企业法人代表人在建设工程项目上的委托代理人。

项目经理责任制是指以责任主体的施工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度,是项目管理目标实现的具体保障和基本条件。用以确定项目经理部与企业、职工三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它是以施工项目为对象,以项目经理全面负责为前提,以“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为依据,以创优质工程为目标,以求得项目产品的最佳经济效益为目的,实行从施工项目开工到竣工验收的一次性全过程的管理。

(3)建立精干的施工队组

施工队组的建立要认真考虑专业、工种的合理配合,技工、普工的比例要满足合理的劳动组织,要符合流水施工组织方式的要求,确定建立施工队组(专业施工队组或是混合施工队组)要坚持合理、精干的原则;制订建筑工程的劳动力需要量计划。

2.3.5.2 组织劳动力进场

工地的管理层确定之后,按照开工日期和劳动力需要量计划,组织劳动力进场。同时要进行安全、防火和文明施工等方面的教育,并安排好职工的生活。

2.3.5.3 向施工队组、工人进行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的目的是把拟建工程的设计内容、施工计划和施工技术等要求,详尽地向施工队组和工人讲解交代。这是落实计划和技术责任制的好办法。技术交底一般在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前及时进行,以保证工程严格地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操作规程和施工验收规范等要求进行施工。

技术交底的内容有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安全技术措施、降低成本措施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实施方案和保证措施;图纸会审中所确定的有关部位的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等事项。交底工作应该按照管理系统逐级进行,由上而下直到工人队组。

2.3.5.4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工地的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直接影响其各项施工活动的顺利进行。有章不循的后果是严重的,而无章可循更是危险的。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工地的各项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通常包括如下内容: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制度;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建筑材料(构件、配件、制品)的检查验收制度;技术责任制度;施工图纸学习与会审制度;技术交底制度;职工考勤、考核制度;工地及班组经济核算制度;材料出入库制度;安全操作制度;机具使用保养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