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常用农药色谱-质谱图集:气相色谱- 四极杆-飞行时间二级质谱图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农药化学污染物残留问题已成为国际共同关注的食品安全重大问题之一。世界各国已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农药等化学污染物的监测监控调查,其中欧盟、美国和日本均建立了较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制定了农产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s),在严格控制农药使用的同时,不断加强和重视食品中有害残留物质的监控和检测技术的研发,并形成了非常完善的监控调查体系。相比之下,尽管我国有关部门都有不同的残留监控计划,但还没有形成一套严格的法律法规和全国“一盘棋”的监控体系,各部门仅有的残留数据资源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发挥的作用也十分有限。同时,我国于2017年6月实施的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6),仅规定了食品中433种农药的4140项最大残留限量,与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间的限量标准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对我国农药残留分析技术的研发与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均提出了挑战。

解决上述问题,最大关键点在于研发高通量农药多残留侦测技术。庞国芳院士团队经过10年的深入研究,在建立GC-Q-TOF/MS 485种和LC-Q-TOF/MS 525种农药精确质谱库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非靶向、高通量GC-Q-TOF/MS和LC-Q-TOF/MS联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可适用于1200种农药残留检测。目前,该团队依托“食品中农药化学污染物高通量侦测技术研究与示范(2012BAD29B01)”和“水果和蔬菜中农药化学污染物残留水平调查及数据库建设(2015FY111200)”等项目,于2012—2015年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84个县区638个采样点,采集了22278多批水果和蔬菜样品,采用这些技术对其中的农药及化学污染物进行了侦测。基于海量农药残留侦测结果,庞国芳院士团队创新性地将高分辨质谱与互联网和地理信息系统有机融合在一起,亮点如下:①研发高分辨质谱+互联网+数据科学三元融合技术,实现了农药残留检测报告生成自动化,一本图文并茂的农药残留侦测报告可在30分钟内自动生成,大大提高了侦测报告的精准度,其制作效率是传统分析方法无可比拟的,这为农药残留数据分析提供了有效工具;②研发高分辨质谱+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GIS)三元融合技术,实现了农药残留风险溯源视频化,构建了面向“全国-省-市(区)”多尺度的开放式专题地图表达框架,既便于现有数据的汇聚,也实现了未来数据的动态添加和实时更新。

这些创新成果的取得与庞国芳院士团队在前期采用6类色谱-质谱技术评价了世界常用1200多种农药化学污染物在不同条件下的质谱特征,采集数万幅质谱图著写的《世界常用农药色谱-质谱图集》(五卷)是密不可分的。这五卷图谱的出版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的空白,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引起了强烈反响。近两年,庞国芳科研团队又重点评价了农药化学污染物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二级质谱特征和液相/气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特征,采集三种仪器的高分辨质谱图,形成了《世界常用农药色谱-质谱图集》新三卷。这同样是一项色谱-质谱分析理论基础研究,是庞国芳科研团队新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他们站在了国际农药残留分析的前沿,解决了国家的需要,奠定了农药残留高通量检测的理论基础,在学术上具有创新性,在实践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随着这三卷图集的出版,庞国芳院士团队的农药残留高通量侦测技术也日臻成熟,这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农药残留监控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同时也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强化农药和兽药残留超标治理(第十八章第四节)”“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第十八章第五节)”和“提高监督检查频次和抽检监测覆盖面,实行全产业链可追溯管理(第六十章第八节)”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7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