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腐病
干腐病在我国各梨树产区均有发生,一般果园为害较轻,多造成树势衰弱,但为害严重时也可造成枝干枯死,甚至全株死亡。另外,病菌还可侵害果实,导致果实腐烂,损害较重。
【症状诊断】干腐病主要为害枝干(彩图3-34~彩图3-36),也可为害果实。较粗大枝干受害,初期病斑为淡褐色至褐色湿润状,俗称“冒油”,稍后病斑失水、干缩凹陷,有时病部栓皮开裂、翘起,呈“油皮”状(彩图3-37);后期病斑灰褐色,皮层纵横龟裂(彩图3-38),皮下逐渐长出小黑点(彩图3-39、彩图3-40),潮湿时其上可溢出灰白色黏液(彩图3-41)。病斑形状多不规则,一般为害较浅,多造成树势衰弱(彩图3-42)。弱树及弱枝受害,病斑常将皮层烂透,病部皮层坏死、开裂,甚至木质部外露(彩图3-43、彩图3-44),绕枝干一周后导致上部死亡。小枝受害,病斑多为黑褐色长条形,并常导致枝枯(彩图3-45~彩图3-47),枯枝上密生小黑点,潮湿时小黑点上也可溢出灰白色黏液。
彩图3-34 枝干上的典型一年生病斑
彩图3-35 幼树主干上的较重干腐病病斑
彩图3-36 黄金梨小枝上的干腐病病斑
彩图3-37 干腐病病斑表皮翘起,呈“油皮”状
彩图3-38 干腐病病斑表面龟裂
彩图3-39 病斑上开始散生出小黑点
彩图3-40 干腐病病斑表面的小黑点,与腐烂病比较小而密
彩图3-41 干腐病小黑点上溢出灰白色黏液
彩图3-42 干腐病造成枝干衰弱,叶片变红
彩图3-43 衰弱树或感病品种上的病斑
彩图3-44 枝干严重干腐病后期
彩图3-45 干腐病在小枝上的初期病斑
彩图3-46 枝条上的较重干腐病病斑
彩图3-47 枝条上较重干腐病病斑的剖刮
果实受害,形成果实轮纹病,症状表现与轮纹病难以区分。
【病原】贝伦格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 de Not.),属于子囊菌亚门腔菌纲格孢腔菌目;无性阶段为大茎点霉(Macr-ophoma sp.),属于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其有性阶段很少产生,病斑表面的小黑点多为无性阶段的分生孢子器,灰白色黏液为分生孢子黏液。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器在枝干病斑及带病残体上越冬,降雨后或潮湿环境时产生并溢出分生孢子黏液,主要通过风雨传播,从伤口或皮孔侵染为害。弱树、弱枝发病重,缓苗期的幼树容易受害,干旱果园及干旱季节病害较重。一切可以造成树势衰弱的因素均可导致或加重该病发生。果实受害,发生特点与轮纹病相同。
【防控技术】以加强栽培管理、壮树防病为中心,结合以搞好果园卫生、铲除树体带菌及病斑适当治疗(图3-2)。
图3-2 干腐病防控技术模式图
1.加强果园管理,培强树势 增施农家肥等有机肥,按比例科学使用速效化肥,合理浇水,雨季注意排水,适当调整结果量,培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梨树生长中后期适当增加喷施叶面肥(如0.3%尿素+0.3%磷酸二氢钾等),补充树体营养,促使树体健壮。
2.搞好果园卫生,铲除树体带菌 发芽前刮除枝干粗皮、翘皮,集中烧毁或深埋,然后全园喷施1次铲除性药剂,杀灭树体残余带菌。常用有效药剂有: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400~600倍液、41%甲硫·戊唑醇悬浮剂400~500倍液、60%铜钙·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45%代森铵水剂200~300倍液等。若在药液中混加有机硅等农药助剂,可显著增加药剂渗透性能、提高杀菌效果。
3.及时治疗病斑 枝干严重病斑应及时进行治疗,既可割治(病斑划条),也可刮治,具体方法及有效药剂同“腐烂病”的病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