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落叶果树病虫害诊断与防控原色图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紫纹羽病

紫纹羽病也是一种重要的果树根部病害,在我国许多果区均有发生,一般以成龄树和老果园发病较重,有时在苗木上也可发生。该病为害范围很广,可侵害苹果、梨、葡萄、桃、杏、枣、核桃、柿、山楂、茶、杨、柳、桑、榆、刺槐、甘薯、花生等多种果树、林木及其他作物。

【症状诊断】紫纹羽病多从细支根开始发生,逐渐扩展到侧根、主根、根颈部,甚至地面以上。发病后的主要症状特点是:病部表面产生有紫色菌丝膜、菌索或菌核,受害部位皮层腐烂,木质部腐朽,但栓皮不腐烂,常呈鞘状套于根外(彩图1-11~彩图1-15)。

彩图1-11 病根表面的紫色菌索

彩图1-12 紫纹羽病病根及菌膜

彩图1-13 苹果树干基部的紫纹羽病菌膜

彩图1-14 紫纹羽病蔓延至树干周围的菌膜

彩图1-15 紫纹羽病树干基部的菌核

发病初期,病根表面可见稀疏的紫色菌丝或菌索,适宜条件下形成厚绒布状的紫色菌丝膜,有浓烈的蘑菇味;后期,菌丝膜上可形成表面凸起、底面扁平的半球形紫色菌核,有时病部表面也可形成较粗壮的紫黑色菌索。随菌丝生长,病部皮层开始变褐坏死,并逐渐腐烂,皮层组织腐烂后菌丝膜逐渐消失。后期皮下组织腐烂成紫黑色粉末,木质部腐朽易碎,有浓烈的蘑菇味。地上部表现与根朽病类似,初期为生长不良,树势逐渐衰弱,最后造成植株枯死,但一般情况下病树要经数年后才逐渐死亡(彩图1-16~彩图1-19)。

彩图1-16 紫纹羽病病树生长衰弱(苹果)

彩图1-17 紫纹羽病导致树体逐渐枯死(苹果)

彩图1-18 受害桃树树势衰弱,叶片早落

彩图1-19 紫纹羽病导致树体逐渐枯死(杏树)

【病原】桑卷担菌(Helicobasidium mompa Tanaka),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木耳目。病菌不产生无性孢子,常在病根外形成紫红色菌丝膜、菌索或菌核,有时菌丝膜上可产生担子和担孢子,但比较少见。没有病残体时,病菌可在浅层土壤中存活。病菌寄主范围比较广泛,可侵害100多种高等植物(彩图1-20)。

彩图1-20 花生上的紫纹羽病菌膜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或菌丝膜)、菌索、菌核在田间病株、病株残体及土壤中越冬,菌索、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5~6年以上。近距离传播(果园内及其附近)主要通过病菌及病残体的移动扩散,也可通过病健根接触传播。直接穿透根皮侵染,或从各种伤口侵入为害。另外,带菌苗木的调运可以进行远距离传播。

刺槐、花生、甘薯是紫纹羽病菌的重要寄主,由刺槐林改建的果园或靠近刺槐的果园容易发病,在幼树园内间套种花生、甘薯等病菌的寄主作物易造成该病传播扩散与严重发生。树势衰弱,病害发生蔓延快而较重;树势强壮,病害发生蔓延缓慢而轻。

【防控技术】注意果园前作,不在旧林地、河滩地、古墓坟场及老果园处建园或培育苗木,是有效预防紫纹羽病的基础;培育和利用无病苗木是预防病害发生的关键;及时治疗病树是避免死树及毁园的保证。

1.园地选择 尽量不在旧林地、河滩地、古墓坟场及老旧果园处新建果园,如必须在上述地块建园,则苗木栽植前必须先进行园地内的枯木残体清除及消毒灭菌,具体方法详见“根朽病”防控技术部分。

2.培育和利用无病苗木 避免使用发生过紫纹羽病的田块、老果园、旧苗圃和种植过刺槐的林地作苗圃,是培育无病苗木的根本措施。如必须使用这样的地块育苗,则必须先进行土壤消毒灭菌处理,如休闲或轮作非寄主植物3~5年、夏季塑料薄膜覆盖利用太阳热能高温灭菌等。

调运苗木前,要进行苗圃检查,坚决不用病苗圃的苗木。定植前仔细检验,发现病苗彻底汰除并烧毁,并对剩余苗木进行药剂浸泡消毒处理。一般使用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或60%铜钙·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或45%代森铵水剂500~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600~800倍液浸泡苗木5~10分钟,能有较好的杀菌效果。

3.及时治疗病树 发现病树找到患病部位后,首先要将病部组织彻底清除干净,并将病残体彻底清到园外烧毁,然后涂药保护伤口,有效药剂有2.12%腐植酸铜水剂原液、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50~1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100倍液、60%铜钙·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80倍液、45%石硫合剂晶体20~30倍液等。其次,对病树根区土壤进行灌药消毒,效果较好的药剂有:45%代森铵水剂500~600倍液、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60%铜钙·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等。灌药液量因树体大小而异,以药液将病树主要根区渗透为宜,普通密度的成龄果树(苹果、梨、桃、枣)每株需浇灌药液100~200千克。

4.其他措施 加强果园肥水管理,培育壮树,提高树体抗病能力。病树治疗后注意及时桥接和根接,促进树势恢复。幼树时期不宜间作或套作甘薯、花生等病菌寄主作物,避免间作植物带菌传病及病菌在田间扩散蔓延。发现病树后及时挖封锁沟,防止病害传播扩散,一般沟深40~50厘米、沟宽20~3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