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腐病
花腐病在许多苹果产区均有发生,其中以苹果开花前后多雨潮湿的果区发生较多,如黑龙江、吉林、辽宁、四川等地。据调查,黑龙江果区发病最重,有些年份因此病减产达30%以上(彩图2-283)。
彩图2-283 严重时,树上许多花序及叶丛枯死
【症状诊断】花腐病可为害花器、幼叶、幼果及幼嫩枝条,但以花器与幼果受害为主。
花腐 多从花柄开始发生,形成淡褐色至褐色坏死病斑(彩图2-284),导致花及花序呈黄褐色枯萎(彩图2-285)。花柄受害后花朵萎蔫下垂,后期病组织表面可产生灰白色霉层。严重时整个花序及果苔叶全部枯萎,并向下蔓延至果苔副梢,在果苔梢上形成褐色坏死斑,甚至造成果苔副梢枯死(彩图2-286)。
彩图2-284 花柄、叶柄受害
彩图2-285 花序受害后干枯
彩图2-286 花序受害,病斑蔓延至果苔副梢上
叶腐 幼叶展开后2~3天即可发病,在叶尖、叶缘或中脉两侧形成红褐色病斑,逐渐扩大成放射状,并可沿叶脉蔓延至病叶基部甚至叶柄(彩图2-287),后期病叶枯死凋萎下垂或腐烂,严重时造成整个叶丛枯死(彩图2-288),甚至形成枯梢。高湿条件下,病部逐渐产生大量灰白色霉状物。
彩图2-287 叶片受害状
彩图2-288 许多花序及叶片受害
果腐 病菌多从柱头侵染,通过花粉管进入胚囊,再经子房壁扩展到表面。当果实长到豆粒大小时,果面出现褐色病斑,且病部有发酵气味的褐色黏液溢出(彩图2-289)。后期全果腐烂,失水后成为僵果(彩图2-290)。
彩图2-289 幼果受害,表面有褐色黏液溢出
彩图2-290 花序受害,幼果枯萎
枝腐 叶、花、果发病后,向下蔓延到嫩枝上,形成褐色溃疡状枝腐,当病斑绕枝一周时,导致枝梢枯死(彩图2-291)。
彩图2-291 花序枯死后,病斑蔓延至小枝上
【病原】苹果链核盘菌[Monilinia mali(Takahashi)Wetzel],属于子囊菌亚门盘菌纲柔膜菌目;无性阶段为丛梗孢霉(Monilia sp.),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灰白色霉状物为病菌的无性阶段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有性阶段先形成菌核,菌核萌发后产生子囊盘,子囊盘内产生并释放出子囊孢子。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形成菌核在病果上越冬,也可在病叶及病枝上越冬。翌年春天,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形成子囊盘,并释放出子囊孢子,通过气流传播,侵染为害花和叶片,引起花腐、叶腐。病花、病叶上产生的分生孢子侵染柱头,引起果腐。在嫩叶和花上的潜育期为6~7天,幼果上为9~10天。苹果萌芽展叶期多雨低温是花腐病发生的主要条件;花期若遇低温多雨,花期延长,则幼果受害加重。果园地处海拔较高的山地、土壤黏重、排水不良、通风透光不良均有利于病害发生。
【防控技术】花腐病防控技术模式如图2-13所示。
图2-13 花腐病防控技术模式图
1.搞好果园卫生,消灭越冬菌源 落叶后至芽萌动前,彻底清除树上、树下的病叶、病僵果及病枯枝,集中深埋或带到园外烧毁。早春进行果园深翻,掩埋残余病残体。往年病害严重果园,在苹果萌芽期地面喷洒1次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500~600倍液、或41%甲硫·戊唑醇悬浮剂400~500倍液、或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或60%铜钙·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或3~5波美度石硫合剂,防止越冬病菌产生孢子。此外,结合疏花、疏果,及时摘除病叶、病花、病果,集中销毁,减轻田间再侵染为害。
2.生长期喷药防控 往年花腐病发生严重的果园,分别在萌芽期、初花期和盛花末期各喷药1次,即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为害;受害较轻的果园,只在初花期喷药1次即可。效果较好的药剂有:45%异菌脲悬浮剂或50%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0克/升悬浮剂800~1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1000~15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1000~1200倍液、41%甲硫·戊唑醇悬浮剂800~1000倍液、50%乙霉·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