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污病
霉污病又称煤污病,俗称“水锈”,在全国各梨产区均有发生,尤以多雨潮湿果区发生为害较重。霉污病为害叶片,影响叶片光合作用;为害果实,降低果实品质。
【症状诊断】霉污病主要为害果实和叶片,有时也可为害嫩梢。发病后的主要症状特点是在受害部位表面产生有灰黑色至黑褐色煤烟状污斑(彩图3-298、彩图3-299)。污斑实际为一层霉状物,没有明显边缘,附生在组织表面,有时稍用力可以擦掉,严重时受害部位表面布满黑霉(彩图3-300~彩图3-304)。果实上的霉污有时沿雨水下流方向分布,故果农俗称为“水锈”(彩图3-305)。果实受害,主要影响外观质量,基本不造成产量损失(彩图3-306、彩图3-307)。
彩图3-298 霉污病典型病果
彩图3-299 霉污病为害叶片状
彩图3-300 膨大期果实受害
彩图3-301 霉污病轻型病果(南国梨)
彩图3-302 严重霉污病病果
彩图3-303 白梨果实霉污病
彩图3-304 严重时,树上许多果实受害
彩图3-305 有时病斑沿雨水下流方向分布
彩图3-306 京白梨病果(上)与健果比较
彩图3-307 酥梨病果(左)与健果比较
【病原】仁果黏壳孢[Gloeodes pomigena(Schw.)Colby],属于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受害部位表面的霉状物为病菌的菌丝层,混杂有厚壁的褐色细胞,类似于厚垣孢子,很少产生分生孢子。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树体枝干表面及其他植物的枝干表面越冬。第二年产生病菌孢子,通过风雨传播进行为害,以组织表面分泌出的营养物为基质附生。多雨潮湿、地势低洼、枝叶茂密、通风透光不良、雾大露重等高湿因素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蚜虫类及蚧壳虫类虫害发生较重时常加重该病发生。果实受害,多发生在果实膨大后期至采收期。
【防控技术】霉污病防控技术模式如图3-16所示。
图3-16 霉污病防控技术模式图
1.加强果园管理 合理修剪,使树体通风透光良好,雨季及时排水,降低果园内湿度。实施果实套袋,有效阻断病菌在果面的附生,但必须选用透气性好、耐老化性强的优质果袋。注意蚜虫类及蚧壳虫类害虫的有效防控,达到治虫防病的目的。
2.适当喷药防控 多雨年份或处在高湿环境中的不套袋果园,果实生长中后期及时喷药防控,10~15天1次,根据环境湿度情况决定喷药次数。效果较好的药剂有: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80%代森锰锌(全络合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800~1000倍液、41%甲硫·戊唑醇悬浮剂800~1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0克/升悬浮剂800~1000倍液、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3000~4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