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
佩必有巾,巾谓之饰
(《说文解字》)
汉字身世小档案
■“巾”是一个象形字。《说文解字》:“巾,佩巾也。从冂,丨象糸也。”
■《说文解字》:“佩必有巾,巾谓之饰。”古代礼制要求日常佩带的物品中必须要有“巾”。
■“巾”也可以作头巾使用,如“巾帼”一词。
从“巾”的汉字非常多,常见的比如带、布、帛、帐、幕等,也就是说,丝麻制品和布制的物品多从“巾”。但是稀奇的是,甚至连幣(币)、帑这样的汉字都从“巾”!可见“巾”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巾”是一个极其简单的字,甲骨文字形,金文字形,再到小篆字形,两千多年来没有任何变化。《说文解字》:“巾,佩巾也。从冂,丨象糸也。”也就是说,这个字形外面的“冂”像一幅巾的形状,中间的一竖是“糸(mì)”,即细丝,用这条细丝把这幅巾系在带子上。
《说文解字》对“佩”所做的释义中说:“佩必有巾,巾谓之饰。”古代礼制要求日常佩带的物品中必须要有“巾”,因此许慎才会解释为“佩巾”。张舜徽先生在《说文解字约注》一书中进一步解释说:“古之佩巾,亦所以为容饰也。今人随身有小手巾,以备揩汗去垢之用,即古人所谓拭物也。大抵拭物之巾小,覆物之巾大,佩巾乃小巾也。余儿时犹及见士大夫家妇女常纳巾于右腋衽间,而露垂于外,不时取以拭污垢,盖亦佩巾遗意,惟无系耳。”
这块不分男女人人都必须带的佩巾又称作“帨(shuì)”或“纷帨”。《礼记·内则》中有这样的规定:“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门右。”“弧”指木弓,生了男孩子要在门的左边挂上一张木弓,生了女孩子则要在门的右边挂上一块佩巾。古人对男孩子和女孩子未来的期望由此可见区别。
不仅如此,这块佩巾还将跟随女人一起出嫁。据《仪礼·士昏礼》载,女子出嫁前夕,“母施衿结帨”。“衿(jīn)”指衣服的交领,“施衿”即在交领上系缨带,表示已经有所归属;佩巾也要系在交领上。然后母亲还要说:“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宫事”指婆婆所吩咐的事。
“巾”既可作佩巾,当然也就可以作头巾使用,人们熟知的“巾帼”一词即指女人用以覆发的头巾和发饰,《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三回《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禳星》中的描绘非常清楚:“孔明乃取巾帼并妇人缟素之服,盛于大盒之内,修书一封,遣人送至魏寨。诸将不敢隐蔽,引来使入见司马懿。懿对众启盒视之,内有巾帼妇人之衣,并书一封。”
古代男女均不剃发,贵族男子用巾束发,然后戴上冠冕;庶人则只能戴巾,也称“帻(zé)”或“巾帻”,后来通称“帽”。
至于幣(币)、帑等字从巾,那是因为古代中国早期以布、帛为实物货币的缘故,本书中“布”“帛”二字的解说中已有详述(见44页、130页)。因此从巾的“幣(币)”即指用作馈赠或实物货币的帛,“帑(tǎng)”则指国库所藏的金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