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花卉腌制技术与应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酱渍菜类加工工艺

酱渍菜类的加工,一般是以咸菜坯为原料,经过脱盐处理后,将盐腌的菜坯浸渍于甜酱、豆酱(咸酱)或酱油中,使酱料中的色香味物质扩散到菜坯内,这是菜坯和酱料渗透平衡的过程。酱菜的质量决定于酱料好坏,优质的酱料酱香突出,鲜味浓,无异味,色泽红褐,黏稠适度。酱渍菜类制品由于调味料的不同,又可分为酱渍菜和酱油渍菜两种类型。

酱渍菜是把新鲜的原料,经盐渍成咸坯后,再用甜面酱、黄酱和豆瓣酱等酱渍而成的小菜,俗称为酱菜。此外,也有把原料直接浸入酱内进行酱制的。为改善酱制品的风味,还可以在酱料中适当添加一些调味料,如酱黄瓜、酱莴笋、酱姜等。

酱油渍菜制品是将经盐腌的咸菜坯,脱盐后,用以酱油为主的调味品和香辛料等多种辅料浸渍而成的。它不仅有别具风格的鲜味和芳香气味,而且以酱油代替各种酱类,可以节省制酱的设备与场地,同时简化工艺技术,缩短制作周期,所以近年来在各地普遍推广。如北京辣菜、榨菜萝卜、面条萝卜等。

一、原料的选择和处理

1.原料选择

酱渍菜制品,要求外形美观、大小均匀,色泽鲜艳,风味鲜、香、脆、嫩。因此对各种原料的品种、规格、质量,有一定要求。传统名特酱渍菜的制作,素以选料考究而被称道。一般情况下凡肉质肥厚,质地嫩脆,粗纤维少,色、香、味好,形状大小适当,无病虫、无腐烂的各种果蔬花卉原料均可加工酱渍菜。

2.原料的处理

(1)原料的分级 为了便于按同一工艺条件进行加工,制得品质一致的产品,原料在加工前应进行分级。分级前必须选优去劣,剔除霉烂、病虫害、畸形、机械伤严重、过老过嫩、品种不一及变色等不合格原料,并去除杂质。选别工作主要是通过人的感官拣选,可以在固定的工作台或传送带上进行。合格的原料,按大小、品质分级,达到每批原料品质基本一致,再视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加工处理,一般多采用手工分级。

(2)原料的洗涤 原料的洗涤难度较大。一是量大,加工时间集中;二是原料品种繁多,规格形状各异;三是根菜类及块茎类蔬菜(如萝卜、芥菜等)携带泥沙较多,有些甚至被粪肥、农药等污染。在加工前将原料洗涤干净,对于减少附着于原料表面的微生物,保证产品卫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喷施过农药的原料,更应注意清除药害。一般需用0.5%~1.0%盐酸溶液或0.05%~0.1%高锰酸钾浸泡数分钟,再洗净药剂,也可起到杀菌的作用。根菜类及块茎类原料,生长在土中,黏附泥土多,表面粗糙有凹眼,须经浸泡、刷洗或高压水冲,才能洗净。浸泡还能促使虫体爬出。洗涤用水应符合饮用水标准,洗涤要保持水的清洁,防止不清洁水循环使用,增加污染。

(3)原料的去皮 有些原料的表皮比较坚硬和粗糙,如苤蓝、莴笋等其外皮含有纤维素和角质,不仅不能食用,而且还会影响腌制速度和制品质量。为了便于加工和提高制品品质,在酱制之前都需要削去外皮、粗筋、须根和黑斑烂点。

(4)原料的切分 酱渍菜中的很多品种,都需将原料切制成丝、条、块、片等各种形状,目的是使细胞中的可溶性物质迅速外渗,以使发酵作用迅速进行,而且酱料中的色香味物质会扩散到组织细胞中,缩短生产周期,还可使制品美观。

切分的方法目前已多采用切菜机代替手工操作,它不仅效率大大提高,而且菜形美观,整齐划一。切菜机的类型大体上可分两类,一类为单功能切菜机,如:大头菜开片机、苤蓝头擦丝机、橘形切菜机等;另一类为多功能切菜机,这类机器可将菜坯切成丁、丝、块、条、片等形状,如常见的离心切菜机,可根据需要调换刀具,一机多用。

二、产品的盐渍过程

原料准备就绪后即可进行盐渍处理。盐渍的方法分干腌和湿腌两种。干腌法就是用占原料鲜重14%~16%的干盐直接与原料拌和,或与原料分层撒盐于缸内或大池内。此法适合于含水量较大的原料,如萝卜、莴苣及菜瓜等。湿腌法则用25%的食盐溶液浸泡原料,盐液的用量约与原料质量相等,适合于含水量较少的原料,如大头菜、苤蓝、藠头及大蒜头等。盐腌处理的期限随原料种类不同而异,一般为7~20天。

盐渍的目的主要包括:利用高浓度食盐的高渗透压力的作用,致死细胞,改善细胞膜的渗透性,利于将来酱渍时,酱液能更好更快地渗透到组织细胞内部;由于食盐的渗透作用,原料含有的部分苦涩物质、黏性物质均可以排出;由于发酵作用仍然可以缓慢地进行,故可以进一步改善原料的风味,增进原料的透明度;盐渍时原料大量脱水,因而使原料体积缩小,组织变得紧密有韧性和脆性,在随后的加工工序中便于操作而不致破损或折断;盐渍时由于食盐大量反渗入细胞内,细胞内的水分大量外溢,细胞内的含水量相对减少,因而酱渍时不致因原料水分过多而过分冲淡酱的浓度;盐渍时由于食盐浓度较大,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内保存原料不致败坏,当然,原料如需要长期保存时,食盐浓度还应该适当增加,含盐量至少应达到15%。

无论进行酱渍或糖醋渍,原料必须先用盐腌,只有少数原料如草食蚕、嫩姜及嫩辣椒可以先不用盐腌而直接进行酱渍。

三、产品的酱渍处理

酱渍处理是酱菜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道工序。所谓酱渍就是把腌好的菜坯,放入酱内进行浸渍,靠稀甜酱(黄酱)的置换渗透作用,使酱汁的鲜香气味逐步渗入菜坯,制成美味的酱菜。盐渍处理后的菜坯食盐含量很高,必须用清水浸泡进行脱盐、脱水处理后才能进行酱渍。

1.脱盐

脱盐又称为拔淡。经盐渍后的咸菜坯(半成品),一般含盐量较高,有的高达18%~20%。含盐量很高的菜坯不易吸收酱汁,而且带有苦味。为了使菜坯能很好地吸收酱或酱油的风味,在酱制前应脱除菜坯内过高的盐分和苦卤,以降低咸菜坯细胞液的浓度,使之与酱汁之间形成较大的浓度差。咸菜坯细胞液与酱汁之间的浓度差越大,在加工中渗透速度也就越快,也就是说酱菜的成熟期就越短。

脱盐的方法要根据菜坯品种的不同及含盐量的多少而定。通常是先将咸菜坯置于清水中浸泡,加水量与菜坯的比例为1∶1,水要没过菜坯。最好将菜坯用流动的清水浸泡,脱盐效果更好。浸泡时间不仅要根据咸菜的含盐量大小来决定,还要根据季节的不同加以掌握,一般要浸泡1~3天。夏季半天到一天即可,冬天则需要2~3天。脱盐处理并不要求把菜坯中的食盐全部脱除干净,而是脱去绝大部分的食盐而保留小部分的食盐,用口尝尚能感到少许咸味而又不太显著时,即为脱盐适合的标准。含盐量大约在10%以下为宜。

2.脱水

将浸泡后的菜采用沥干和压榨的方法使水分脱出,以便酱渍。

脱水的方法可根据菜坯品种的不同而加以选择。经过压榨后比较容易还原的菜坯,如芥菜丝和萝卜丝,可采用机械压榨脱水的方法。而有些菜坯经压榨后很难还原,如黄瓜、萝卜等,这些品种不宜采用机械压榨的方法。为保持其制品外形整齐美观,可装在竹箩中,箩与箩重叠码放,也可以装入布袋中,用袋重叠压,每压5~6h进行一次上下箩(袋)的置换,调整压力,靠自身的质量压干多余的水分。最有效的脱水方法是离心脱水,将脱盐的菜坯装入小纱布袋中,置于离心机中离心脱水,几分钟的时间即可,这种方法的脱水效果比压榨机的脱水效果更好,脱水的程度可以通过离心时间的长短来调节,榨菜均可用此方法脱水。

3.酱渍

酱渍是影响酱菜质量的关键工序。咸菜坯经过脱盐脱水后,放入酱或酱油中浸渍,由于料液的浓度较高,而咸菜坯的细胞膜已成为全透性膜,失去了对物质的选择作用,料液中各种美味成分大量地向菜坯的细胞内渗入,其结果不仅使菜坯细胞恢复了膨压,菜体外形如初,而且形成了各种酱菜不同的风味。酱渍的方法可分为酱渍和酱油渍两种。

(1)酱渍法

①直接酱制法。即将脱盐、脱水后的菜坯直接浸没在豆酱或甜面酱中进行酱制的方法。一般体型较大或韧性较强的菜坯品种,多采用此法进行酱制。如酱萝卜、酱黄瓜和酱芥菜等。菜坯与酱的比例为1∶(0.7~1)。酱制过程中,每天必须打耙2~3次。打耙时将酱耙在酱缸中上下搅动,使缸内的菜坯随着酱耙的搅动不断更换位置,直至缸内最上层的酱色,由深褐色变成浅褐色时,即为打耙一次。打耙可以使菜坯吸酱均匀,色、香、味表里一致。

②袋酱法。把经脱盐、脱水的菜坯装入布袋中,然后再用酱淹没覆盖布袋进行酱制。这种方法适用于体型较小、质地脆嫩、容易折断损伤或经切分成片、块、条、丝等形状的菜坯。这类菜坯若用直接酱制法,会因菜坯个体小,与酱混合后难以取出。袋酱法所用的布袋最好选用粗纱布或棉布缝制,其大小一般以每袋装菜坯2.5~3.0kg为宜。酱的用量一般与菜坯的质量相等。

酱渍过程中,在菜坯吸附酱色和酱味的同时,菜坯中的水分也会逐渐渗出,使酱的浓度不断降低。为了获得品质更为优良的酱菜,可以采用连续三次更换新酱的酱渍方法。具体做法是:第一次在第一个酱缸内酱渍一周,酱料浓度降低后,取出菜坯转入第二个酱缸中,用新鲜的酱再酱渍一周,随后取出菜坯转入第三个装有新酱料的缸内,继续酱渍一周,即可成熟。已成熟的酱菜可以在第三个酱缸内长期保存。为了节约用酱,除第一个酱缸内的酱在重复使用2~3次后不宜再用,需要更换以外,第二个酱缸内的酱使用2~3次后,可改作下一批的第一次酱渍用酱,第三个酱缸内的酱使用2~3次后,可改作下一批的第二次酱渍用酱,而下一批的第三个酱缸则需另配新酱。如此循环更新使用,既可保证酱菜的优良品质始终保持在同一水平上,又可节约用酱,降低生产成本。

(2)酱油渍法 将经过切分、脱盐、脱水处理的咸菜坯放入经调味的酱油料液中,菜坯吸附酱油料液的色泽和风味,即制成酱油渍制品。用不同配方配制的调味料液浸渍咸菜坯,则可制成各具特色的酱油渍小菜。酱油渍制品的浸渍时间长短,应根据菜坯种类及气温高低具体掌握。一般切分细碎的菜坯酱油渍3~7天,块形较大的菜坯浸渍时间可延长至7~15天。酱油渍过程中也应注意打耙,使菜坯浸汁均匀,保证酱菜制品具有良好的色泽和风味且品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