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电工1000问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蓄电池的结构与维修

2.1 蓄电池的结构与维修

2-120 蓄电池的安装位置在哪里?

蓄电池(俗称“电瓶”)是汽车上的两个电源之一,在汽车上与发电机并联,共同向用电设备供电。蓄电池在车上的安装位置如图2-1所示。

图2-1 蓄电池在车上的安装位置

2-121 蓄电池有哪些功用?

蓄电池是一种能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并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可逆低压直流电源。当蓄电池放电时,将其储存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当蓄电池充电时,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储存起来,直到化学能储存满时充电结束。汽车上蓄电池的功用如下。

①在发动机启动时,向启动机和点火系统供电。

②在发电机不发电或电压较低的情况下向用电设备供电。

③当发电机超载时,协助发电机供电。

④蓄电池存电不足,而发电机负载又较少时,它可将发电机的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即充电)。

⑤过载保护。蓄电池相当于一个大容量电容器,在发电机转速和负载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时,能够保持汽车电气系统电压的相对稳定。同时,还可吸收发电机产生的瞬间过电压,保护汽车电子元件不被损坏,所以,发电机不允许脱开蓄电池运转。

△2-122 蓄电池是如何分类的?

汽车上所使用的蓄电池主要是为了满足启动发动机的需要,所以,通常称为启动型蓄电池。启动型蓄电池在短时间内可提供强大的启动电流(一般为200~600A,最大可达1000A)。

根据电解液的不同,启动型蓄电池的分类与特点如表2-1所示。

表2-1 启动型蓄电池的分类与特点

目前,世界各国正在不断探索和研制电动汽车,其主要的动力源为新型高能蓄电池。电动汽车新型高能蓄电池具有无污染、比容量大、充放电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但结构复杂、成本高。

△2-123 蓄电池的结构如何?

蓄电池由多个单格电池组成,每个单格电池由正负极板、隔板、电解液和壳体等组成,解剖的蓄电池实物如图2-2所示,构造图如图2-3所示。蓄电池壳体一般分为3格、6格或12格等,每格均填充电解液,正、负极板浸入电解液中成为单格电池。每个单格电池的标准电压为2V,因此,3个单格电池串联在一起成为6V蓄电池,6个单格电池串联在一起成为12V蓄电池。

图2-2 解剖的蓄电池实物

图2-3 蓄电池构造

1—负极柱;2—带通气孔的加液口盖;3—正极柱;4—密封盖;5—内穿壁式连接条;6—隔板;7—外壳;8—单格隔壁

▲2-124 正、负极板的结构特点如何?

正、负极板均由板栅涂敷工作物质而成,因工作物质成分不同而分成正极板和负极板。对于充足电的蓄电池来说,正极板上的工作物质为二氧化铅(PbO2),呈深棕色;负极板上的工作物质为海绵状纯铅(Pb),呈青灰色。蓄电池正、负极板实物如图2-4所示。

图2-4 蓄电池正、负极板实物

▲2-125 正、负极板组的结构特点如何?

为增大蓄电池的容量,将多片正、负极板分别并联焊接,组成正、负极板组。极板组结构如图2-5所示。横板上联有极柱,各片间留有空隙。安装时,正、负极板相互嵌合,中间插入隔板。由于正极板的机械强度差,所以,在每个单体电池中,负极板的数量总比正极板多一片,这样正极板都处于负极板之间,使其两侧放电均匀,不致造成正极板拱曲变形。

图2-5 正负极板组

1—极板;2—隔板;3,4—横板;5—极柱

▲2-126 隔板有什么作用?

为了减小蓄电池的内阻和尺寸,蓄电池内部正、负极板应尽可能靠近,但为了避免彼此接触而短路,正、负极板之间要用隔板隔开。隔板材料应具有多孔性和渗透性,且化学性能要稳定,即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和抗氧化性。常用的隔板材料有木质隔板、微孔橡胶、微孔塑料、玻璃纤维和纸板等。

▲2-127 蓄电池的壳体有什么作用?

蓄电池的壳体是用来盛放电解液和极板组的,应由耐酸、耐热、抗振、绝缘性好并且有一机械强度的材料制成。早期生产的启动型蓄电池大都采用硬橡胶壳体,近年来随着工程塑料的迅速发展,大都采用聚丙烯塑料壳体。壳体为整体式结构,壳体内部由间壁分隔成3个或6个互不相通的单格,底部有凸起的肋条以搁置极板组。另外,壳体上有两个极桩,如图2-6所示。

图2-6 蓄电池极桩(正)

▲2-128 电解液有什么作用?

电解液在电能和化学能的转换过程即充电和放电的电化学反应中起离子间的导电作用并参与化学反应。它由相对密度为1.84纯硫酸和蒸馏水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相对密度一般为1.24~1.30。配制电解液必须使用耐酸的器皿,切记只能将硫酸慢慢地倒入蒸馏水中并不断搅拌。

△2-129 加液孔盖有什么作用?

由于每个单格内电解液是不相通的,因此每单格均有各自的加液口,这6个加液口位于整体式上盖上。加液口由加液孔盖封闭,其上部有通气孔,如图2-7所示。

图2-7 加液孔盖

△2-130 蓄电池的型号是如何组成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B/T 2599—2012《铅酸蓄电池名称、型号编制与命名办法规定》,蓄电池由特定名称与通用名称和型号两部分组成。蓄电池的特定名称,是指对产品特定用途或结构特征的称呼,如“启动型”或“阀控式”。通用名称是指公众所熟知产品的一般名称,此标准特指“铅酸蓄电池”。蓄电池型号是指一个或几个字母与数字组合成的符号,分别表示用途、结构特征,并将这些符号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组合成一种标记。

蓄电池型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串联的单体蓄电池数,第二部分为蓄电池用途、结构特征代号,第三部分为标准规定的额定容量。蓄电池产品型号和含义如下。

6个单体串联的额定容量为100A·h的干式荷电启动型蓄电池的型号命名为6-QA-100。

△2-131 蓄电池按用途的分类方法如何?

蓄电池按用途的分类方法如表2-2所示。

表2-2 蓄电池按用途的分类方法

△2-132 蓄电池的结构特征如何划分?

蓄电池的结构特征划分如表2-3所示。

表2-3 蓄电池的结构特征划分

2-133 蓄电池外壳上标注的型号有什么含义?

蓄电池外壳上标注的型号如图2-8所示,型号6-QA-70A的含义是,由6个单格电池组成,额定电压12V,额定容量为70A·h的启动用干荷电蓄电池。

图2-8 蓄电池外壳上标注的型号

△2-134 蓄电池简单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就是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当蓄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向外供电时,称为放电过程;当蓄电池与外界直流电源相联而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时,称为充电过程。蓄电池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如图2-9所示。

图2-9 蓄电池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

◇2-135 蓄电池电动势是如何建立的?

蓄电池的单格电池是由浸在电解液中的正极板和负极板组成,电解液是硫酸水溶液。当放电尚未开始时,正极板是二氧化铅(PbO2),负极板是纯铅(Pb),电解液是硫酸溶液(H2SO4)。

当极板浸入电解液后,由于少量的活性物质溶解于电解液,产生了电极电位,并且由于正、负极板的电极电位不同形成了蓄电池的电动势。

正极板处,少量PbO2溶入电解液,与水生成Pb(OH)4再分离成四价铅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即

其中,溶液中的Pb4+有沉附于正极板的倾向,使正极板呈正电位,同时由于正、负电荷的吸引,极板上Pb4+有与溶液中OH-结合,生成Pb(OH)4的倾向,当两者达到动态平衡时,正极板的电极电位约为+2.0V。

在负极板处,金属铅受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它有溶解于电解液的倾向,因而有少量铅进入溶液,生成Pb2+,在负极板上留下两个电子2e,使负极板带负电;另一方面,由于正、负电荷的相互吸引,Pb2+有沉附于极板表面的倾向,当两者达到平衡时,溶解便停止,此时极板具有负电位,约为-0.1V。

因此,当外电路未接通时,蓄电池的静止电动势约为2.1V。

◇2-136 蓄电池的放电过程是怎样的?

蓄电池放电过程见图2-9(a)、(b)。蓄电池与外电路接通后,在极板电位差的作用下,电流从正极流出,经过灯泡流回负极,使灯泡通电发光。在蓄电池放电过程中,正极板活性物质由二氧化铅转变为硫酸铅,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由纯铅也转变为硫酸铅,电解液消耗硫酸生成水,电解液密度逐渐下降。

◇2-137 蓄电池的充电过程是怎样的?

蓄电池充电过程见图2-9(c)。把放电后的蓄电池接一直流电源,使蓄电池正极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蓄电池的负极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当外加电源电压高于蓄电池电动势时,电源电流将以与放电电流相反的方向流过蓄电池,使蓄电池正、负极板发生电化学反应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在铅蓄电池充电过程中,正极板活性物质由硫酸铅转变为二氧化铅,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由硫酸铅转变为纯铅,电解液中消耗了水,生成了硫酸,电解液密度逐渐上升。只要充电过程进行,上述电化学反应就不断进行。当极板上的物质全部转变完成后,蓄电池就会充满电。

◇2-138 铅酸蓄电池充放电后电解液的变化是怎样的?

铅酸蓄电池放电时,电解液中的硫酸不断减少,水逐渐增多,溶液密度下降;铅酸蓄电池充电时,电解液中的硫酸不断增多,水逐渐减少,溶液密度上升。

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电解液比重的变化来判断铅酸蓄电池的充电程度。

◇2-139 蓄电池内阻有什么特性?

蓄电池的内阻大小反映了蓄电池带负载的能力。在相同条件下,内阻越小,输出电流越大,带负载能力越强。蓄电池内阻包括极板电阻、隔板电阻、联条电阻、电解液电阻等。

①极板电阻一般很小。随着蓄电池放电的进行,正、负极板表面PbSO4逐渐增多,由于PbSO4的导电性差,因此放电程度越高,极板电阻越大。

②隔板电阻与材料有关。木质隔板由于其多孔性差,所以其电阻比橡胶隔板和塑料隔板的电阻大。

③联条电阻与联条形式有关。传统外露式联条电阻比内部穿壁式、跨越式联条的电阻要大。

④电解液电阻与密度和温度有关。温度低,黏度大,电解液电阻大。而电解液的密度过高或过低,均会使电解液电阻增大。密度过高时,由于黏度增大,因此电解液电阻增大;密度过低时,由于电解液中的H+数量少,因此电解液电阻增大。当电解液的密度为1.2g/cm3时(电解液的温度为15℃),电解液的电阻最小。

一般来说,启动型铅酸蓄电池的内阻是很小的(单体电池的内阻约为0.011Ω)。这有利于提高蓄电池的启动性能,否则在大电流(几百安培)放电时,若内阻过大,会引起端电压大幅度下降,从而降低启动性能。

◇2-140 蓄电池放电特性是怎样的?

蓄电池的放电特性是指在恒流放电过程中,蓄电池的端电压Uf和电解液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2-10所示为6-QA-60型干荷电蓄电池以20h放电率进行恒流放电的特性曲线。

图2-10 蓄电池的放电特性曲线

由于放电过程中电流是恒定的,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硫酸量相同,因此,电解液的密度随时间呈直线下降。密度每下降0.04g/cm3,蓄电池放电约为25%。

由图2-10中可见,放电开始时,其端电压从2.1V迅速下降,这是由于极板孔隙内的H2SO4迅速消耗,密度迅速降低的缘故。随着极板孔隙外的电解液向极板孔隙内渗透,当极板孔隙内与孔隙外的电解液密度平衡时,端电压将随整个容器内电解液密度的降低而缓慢地下降到1.85V。接着电压又迅速下降至1.75V,此时应停止放电,如继续放电,称为过度放电。过度放电对蓄电池是有害的,易使蓄电池极板硫化,容量下降。

停止放电后,由于极板孔隙内的电解液和孔隙外的电解液相互渗透,当密度趋于平衡时,蓄电池的端电压将有所回升。

△2-141 蓄电池放电终止的特征有哪些?

①电解液密度下降至最小允许值。

②单体蓄电池的端电压下降至放电终止电压。

允许的放电终止电压与放电电流有关,放电电流越大,持续放电时间越短,则允许的放电终止电压越低。

◇2-142 蓄电池充电特性是怎样的?

蓄电池的充电特性是指在恒流充电过程中,蓄电池的端电压Uc和电解液密度随充电时间变化的规律。图2-11所示为6-QA-60型蓄电池以3A的充电电流进行充电时的特性曲线。

图2-11 蓄电池的充电特性曲线

由于采用恒流充电,单位时间内所生成的硫酸量相等,因此,电解液密度随时间呈直线上升。

由图2-11可以看出,在充电开始阶段,蓄电池的端电压Uc迅速上升,这是因为充电时活性物质和电解液的作用首先在极板的孔隙内进行,使孔隙内的电解液密度迅速增大所致。随着生成的硫酸量增多,H2SO4开始不断地向极板孔隙外扩散,当极板孔隙内H2SO4的生成速度与扩散速度达到平衡时,蓄电池的端电压就不再迅速上升,而是随着整个容器内电解液密度的上升而缓慢提高。

当单体蓄电池端电压将达到2.4V时,电解液中开始冒气泡,正、负极板上的PbSO4基本上还原成为PbO2和海绵状铅Pb,再继续充电,电解液中的水将开始分解而产生H2和O2,以气泡的形式释放出来,电解液呈“沸腾”状态。此时,由于靠近负极板聚积了较多的正离子“H+”,使溶液和极板之间产生了附加电位(也称氢过电位,约0.33V),因此,单体蓄电池的充电电压急剧升至2.7V。

从理论上讲,单体蓄电池的充电电压升至2.7V时应停止充电,否则,将造成蓄电池的过度充电。过度充电时,由于剧烈地产生气泡,会在极板内部造成压力,加速活性物质的脱落,使极板过早损坏。所以,应尽量避免长时间的过度充电。但在实际充电过程中,为了保证给蓄电池充足电,往往需要2~3h的过度充电。

充电停止后,附加电位消失,极板孔隙内电解液和容器中的电解液密度趋向平衡,因而蓄电池的端电压又降至2.1V左右。

△2-143 蓄电池充电终止的特征是怎样的?

①蓄电池电解液内产生大量气泡,呈“沸腾”状态。

②端电压和电解液密度均上升至最大值,且2~3h内不再增加。

▲2-144 什么是蓄电池的容量?

蓄电池的容量是标志蓄电池对外放电能力、衡量蓄电池性能的优劣以及选用蓄电池的最重要指标。

蓄电池容量是指在规定的放电条件下,完全充足电的蓄电池所能输出的电量,用“C”表示,单位为安·时(A·h)。容量等于放电电流与持续放电时间的乘积,即

C=Iftf

式中 C——蓄电池容量,A·h;

If——放电电流,A;

tf——持续放电时间,h。

蓄电池容量分为20h放电率额定容量、启动容量及储备容量等。这里只介绍常用的20h放电率额定容量,简称额定容量。

完全充足电的蓄电池,在电解液温度为25℃时,以20h放电率(放电电流为0.05C20)连续放电,直到单体蓄电池端电压降至1.75V时为止,蓄电池所输出的电量称为额定容量,用C20表示。额定容量是设计容量,是蓄电池性能的重要标志之一。例如,6-Q-100型蓄电池,其“100”就是额定容量,是在电解液平均温度为25℃时,以5A的电流连续放电20h后,单体蓄电池端电压降至1.75V时得到的。

▲2-145 影响蓄电池容量的因素有哪些?

蓄电池容量与很多因素有关,主要有结构因素和使用因素两类。在结构方面,如增大极板的面积、提高活性物质的多孔率等都可提高蓄电池的容量。而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不同的使用条件对蓄电池容量的影响尤为重要。影响蓄电池容量的使用因素有放电电流、电解液温度、电解液密度。

▲2-146 放电电流对蓄电池容量有哪些影响?

放电电流越大,蓄电池容量越小。因为放电电流越大,极板孔隙内消耗的H2SO4越多;同时,放电电流越大,单位时间内产生的PbSO4越多,PbSO4堵塞极板孔隙现象明显,阻碍电解液向极板内层渗透,以上两种因素使极板孔隙内的电解液密度急剧下降,于是端电压也迅速下降,从而极大地缩短放电时间,使蓄电池容量下降。

蓄电池在不同放电电流情况下的放电特性是,放电电流越大,端电压下降越快,放电时间越短,故蓄电池容量越小。

▲2-147 电解液温度对蓄电池容量有哪些影响?

电解液温度降低,蓄电池容量减小。这是由于电解液温度降低时,电解液的黏度增加,渗入极板内部困难;同时电解液温度降低时,电解液电阻也增大,使蓄电池内阻增加,蓄电池端电压降低。因此,电解液温度降低,蓄电池容量减小。实验证明,电解液温度每下降1℃,缓慢放电时蓄电池容量约减少1%,迅速放电时蓄电池容量约减少2%。

由于电解液温度对蓄电池容量影响较大,因此,冬季在寒冷地区使用蓄电池时,应特别注意蓄电池的保温。

▲2-148 电解液密度对蓄电池容量有哪些影响?

适当增加电解液的密度,可以减小蓄电池内阻,提高电解液的渗透速度,使蓄电池容量增大。但密度超过某一数值时,由于电解液黏度增加使渗透速度降低,蓄电池内阻增大,因此又会使蓄电池容量减小。

实践证明,电解液密度稍低有利于提高蓄电池的放电电流和容量,有利于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因此冬季在保证电解液不结冰的前提下,也应尽可能使用密度稍低的电解液。

△2-149 如何从车上拆卸蓄电池?

①在拆卸蓄电池之前,应检查音响的防盗密码并做好记录,以备安装蓄电池后使用。

②从点火开关处取下车钥匙,先将蓄电池搭铁线(极桩处一般标注“-”记号)拆下,再将蓄电池正极桩(极桩处一般标注“+”)端子上的导线拆下,如图2-12所示。

图2-12 拆下蓄电池导线

③如图2-13所示,取下蓄电池固定座上的固定压杆,取出蓄电池。

图2-13 取下蓄电池固定座上的固定压杆

△2-150 安装蓄电池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蓄电池的安装可按与拆卸的相反顺序进行,同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蓄电池一定要安装牢固。如蓄电池未装牢固,蓄电池振动会影响其使用寿命;如固定不当,会损坏蓄电池栅板和蓄电池壳体,造成蓄电池电解液流出,使蓄电池报废。

②一定要先安装并固定好蓄电池正极导线,然后再安装蓄电池负极导线。

③蓄电池正、负极一定不能接反,否则,将会造成汽车电子部件损坏。

△2-151 怎样检查蓄电池外壳?

蓄电池外壳出现裂纹,除了用肉眼观察之外,还可用以下方法检查。

①蓄电池壳注满电解液,然后搁置24h,察看其有无渗漏痕迹。

②可将蓄电池加注稀硫酸溶液(相对密度为1.1)至离蓄电池外壳上边缘2mm,然后将蓄电池放入充满相同相对密度的稀硫酸溶液的容器中,并使蓄电池壳内与容器中的液面高度一样。将一个电极与电源相连,另一个电极与电压表相连,此时若电压表指针发生偏转,即表明外壳有渗漏,反之说明其外壳完好。还可用相同方法检查蓄电池相邻单格之间的隔板是否完好。

△2-152 怎样测量蓄电池电压?

如图2-14所示,用万用表电压挡测量蓄电池的电压,应为12V左右。

图2-14 蓄电池电压的测量

△2-153 怎样检测蓄电池电压降?

在检查蓄电池工作性能的时候,可以通过检测蓄电池电压降的方法进行判断。

①检测蓄电池电压降时,可用万用表分别测量蓄电池正、负电极极桩与对应导线间的电压降,测得的电压应不大于0.5V(理想状态为0)。

②如果电压大于0.5V,说明蓄电池极桩与对应的导线之间的电阻过大,原因是极桩与导线接触不良[不紧固或有氧化物(见图2-15)析出],应清理蓄电池极桩,并重新紧固蓄电池导线。

图2-15 蓄电池极桩上的氧化物

▲2-154 怎样检查免维护蓄电池工作状况?

免维护蓄电池的上面都设有观察窗(见图2-16),可以直接通过观察窗观察孔中的颜色来确认蓄电池工作状况,如图2-17所示。

图2-16 蓄电池上观察窗的位置

图2-17 从观察窗检查蓄电池工作状况

观察窗颜色说明如下。

①绿色,表示蓄电池的技术状况良好。

②黑色,表示电解液密度偏低,应对蓄电池进行补充充电。

③黄色,表示电解液液面过低,蓄电池已不能继续使用。

▲2-155 怎样检查电解液液面高度?

①对于透明壳体的蓄电池,可以观察到蓄电池内电解液液面与上、下刻度线的关系,如图2-18所示。标准值应在上、下刻度线之间。若液面过低,一般情况下可以直接加入蒸馏水。

图2-18 电解液液面高度刻线

②对于有加液口的蓄电池,液面高度可用玻璃管测量,如图2-19所示。电解液液面应高出极板10~15mm,电解液不足时应加注蒸馏水。

图2-19 用玻璃管测量电解液液面高度

注意,除非确知液面降低是由于电解液溅出所致,否则一般不允许加入硫酸溶液。

▲2-156 怎样测量电解液相对密度和温度?

电解液的相对密度用吸式密度计测定,如图2-20所示,先用密度计吸入电解液,使密度计浮子浮起,电解液液面所在的刻度即为相对密度值。

图2-20 测量电解液的相对密度和温度

1—密度计;2—温度计

注意,在测量密度时,应同时测量电解液温度,并将测得的电解液相对密度值转换到25℃进行修正。

根据实际经验,相对密度每减小0.01,相当于蓄电池放电6%,所以从测得的电解液相对密度就可以粗略估算出蓄电池的放电程度。

注意,在强电流放电和加注蒸馏水后,由于电解液混合不匀,不应立即测量电解液相对密度。

▲2-157 怎样用高率放电计测量放电电压?

高率放电计由一个3V电压表和一个定值负载电阻组成。高率放电计是模拟接入启动机负荷,测量蓄电池在大电流(接近启动机启动电流)放电时的端电压,用以判断蓄电池的放电程度和启动能力。

如图2-21所示,测量时应将两叉尖紧压在单体电池的正、负极柱上,历时5s左右,观察大负荷放电情况下蓄电池所能保持的端电压。一般技术状况良好的蓄电池,用高率放电计测量时,单体蓄电池电压应在1.5V以上,并在5s内保持稳定;如果5s内电压迅速下降,或某一单体电池的电压比其他单体电池低0.1V以上时,表示该单体电池有故障,应进行修理。

图2-21 用高率放电计测量蓄电池的启动性能

不同厂牌的高率放电计,负荷电阻值不同,放电电流和电压表读数也就不同。使用时应参照原厂说明书规定。

△2-158 怎样对蓄电池进行日常维护?

为了使蓄电池经常处于完好状态,延长其使用寿命,对使用中的蓄电池需进行下列维护工作。

①观察蓄电池外壳表面有无电解液漏出。

②检查蓄电池在车上安装是否牢靠,导线接头与电桩的连接是否紧固。

③经常清除蓄电池盖上的灰尘、泥土,擦去电池顶上的电解液,透通加液孔盖上的气孔,清除包桩和导线接头上的氧化物。

④定期检查和调整电解液的相对密度及液面高度。

⑤经常检查蓄电池放电程度,超过规定时立即充电。

▲2-159 怎样储存蓄电池?

暂不使用的蓄电池,进行湿储存的方法是先将电池充足电,相对密度达1.285,液面至正常高度,密封加液塞通气孔后放置室内暗处。储存的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其间应定期检查电解液相对密度和用高率放电计检查容量,如低于25%应即充电。交付使用前也要先充足电。

存放期长的蓄电池,最好以干储法储存。先将电池以20h放电率完全放电,倒出电解液,用蒸馏水多次冲洗至水中无酸性,倒尽水滴,晾干后旋紧加液塞后密封储存。启用前的准备和新电池相同。

△2-160 如何识别蓄电池正负极性?

连接或充电时需要正确判断蓄电池的极性。方法如下。

①蓄电池的极柱上一般都标有“+”“-”记号,或正极柱上涂红色。

②观察极柱的颜色,使用过的蓄电池正极柱呈深棕色,负极柱呈淡灰色。

③用直流电压表接蓄电池的两极,按照指针偏摆方向判断其正、负极。

④利用电解液进行识别,将蓄电池的两极接上导线,分别插入电解液中(不要使两导线相碰),导线周围产生气泡多的为负极。

△2-161 蓄电池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①汽车使用时,发动机每次启动时间不能超过5s,2次启动间隔时间必须在15s以上。

②经常检查蓄电池的安装是否牢靠,启动电缆线与极柱的连接是否紧固,检查电缆线的线夹与极柱上是否有氧化物,若有应及时清除。

③经常检查蓄电池盖表面是否清洁,及时清除盖上的灰尘、电解液等脏物,保持加液孔盖上的气孔畅通。

④定期检查电解液的液面高度,当液面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应及时补加电解液。

⑤定期对蓄电池进行补充充电,以保证蓄电池始终保持充足电的状态。

⑥经常检查蓄电池的放电程度,超过规定时应立即进行补充充电。

⑦冬季要加强蓄电池的充电检查,以防电解液结冰。

▲2-162 不同的地区温度条件加注电解液的标准是怎样的?

初次使用的蓄电池,加液作业应该按照使用地区温度条件加注适当密度的电解液。不同的地区温度条件加注电解液的标准如表2-4所示。

表2-4 电解液密度标准

▲2-163 加注电解液作业时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①需要调整电解液密度时,绝对禁止将蒸馏水倒入硫酸中,以免发生爆溅造成烧伤事故。

②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防护镜、橡胶防酸手套,穿着塑料围裙和高筒胶鞋,以防烧伤。

如有硫酸溅到皮肤和衣服上时,应立即用10%的碳酸钠水溶液中和,然后用清水冲洗。

③配制电解液时,因硫酸稀释放热,使电解液温度升高,因此配制好的电解液须待其冷却到35℃以下时,方可注入蓄电池内。

④大容量的蓄电池初次加注电解液时,内部会产生较高的温度,当外壳温度高于50℃时,应该采取将其放置在冷水槽中降温的措施。

⑤蓄电池加注电解液后需要静置30min后才能使用。

△2-164 蓄电池的补液方法是怎样的?

蓄电池的补液维护作业是在清洁和检测作业后进行的。其方法是直接将专用蓄电池补液(蒸馏水)加入蓄电池内部,满足液面高度要求即可。

禁止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水作为补液加注,也不可以加注电解液替代蒸馏水。

▲2-165 蓄电池电解液密度的调整方法是怎样的?

对于经常使用的蓄电池,在维护作业时,如果单格电解液密度有明显不同时,应该进行密度调整,以防止放电内阻的变化影响蓄电池正常工作。具体方法是,在完成补充充电作业后,检查电解液密度,对于不符合规定值的单格,用吸液器抽出部分电解液,后根据具体情况补充蒸馏水或者高密度电解液,直至符合规定值。调整完电解液密度之后,对蓄电池进行放电作业,待放电终止后,按照规范进行补充充电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