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技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小容量注射剂

小容量注射剂是指体积在1~50mL的液体注射剂,其一般生产过程包括:原辅料和容器的前处理→称量→配液→滤过→灌封→灭菌→检漏→质检→印字→包装。

一、原辅料的准备

供注射用的原辅料必须符合中国药典所规定的各项指标。在大生产前,注射用原辅料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配制前,应正确计算原料的用量,称量时应两人核对。若在制备过程中(如灭菌后)或贮藏期间药物含量易下降,应酌情增加投料量。含结晶水的药物应注意其换算。

二、注射容器的处理

1.安瓿的种类和式样

安瓿的容积通常有1、2、5、10、20(mL)等几种规格。式样多为曲颈安瓿,应易于折断,分色环易折和点刻痕易折安瓿两种。色环易折安瓿用力一折即平整断裂,不易产生玻璃碎屑和微粒;点刻痕易折安瓿是在曲颈部分刻有一微细刻痕,刻痕上方中心标有直径为2mm的色点,折断时,施力于刻痕中间的背面,折断后,断面平整。

近年开发了一种可同时盛装粉末与溶剂的注射容器,容器分为上下两室,下室装无菌药物粉末,上室盛注射用溶剂,中间用特制隔膜分开,用时将顶部的塞子压下,隔膜打开,溶剂流入下室,将药物溶解后使用。此种注射用容器特别适用于一些在溶液中不稳定的药物。

安瓿材质一般为中性玻璃。含锆的中性玻璃具有较高的化学及热稳定性,其耐酸、耐碱、耐腐蚀,内表面耐水性较高。安瓿包装件应贮存在清洁、通风、干燥、无污染的室内,贮存期不宜超过12个月。

2.安瓿的洗涤

安瓿一般使用纯化水灌瓶蒸煮,质量较差的安瓿需用0.5%的醋酸水溶液,灌瓶蒸煮(100℃×30min)热处理。蒸煮安瓿的目的是使得瓶内的灰尘、沙砾等杂质经加热浸泡后落入水中,容易洗涤干净,同时也是一种化学处理,让玻璃表面的硅酸盐水解,微量的游离碱和金属盐溶解,使安瓿的化学稳定性提高。

目前国内药厂使用的安瓿洗涤设备有三种:喷淋式安瓿洗涤机组、汽水喷射式安瓿洗涤机组、超声波安瓿洗涤机组。

3.安瓿的干燥与灭菌

安瓿洗涤后,一般在置于120~140℃烘箱内干燥。盛装无菌操作或低温灭菌的安瓿在180℃干热灭菌1.5h。

安瓿灭菌干燥机是对洗净的安瓿进行杀灭细菌和除热原的干燥设备,可以分为红外线灭菌干燥机和热空气灭菌干燥机,二者均为隧道式灭菌干燥机,有利于安瓿的烘干、灭菌连续化。灭菌干燥机由3个温控段组成:预热段、灭菌干燥段和冷却段。预热段内安瓿由室温升至100℃左右,大部分水分在这里蒸发;灭菌段为高温干燥灭菌区,温度达300~450℃,残余水分进一步蒸干,细菌及热原被杀灭;降温区是由高温降至100℃左右。

近年来,安瓿干燥已广泛采用远红外线加热技术,一般在碳化硅电热板的辐射源表面涂远红外涂料,如氧化钛、氧化锆等,可辐射远红外线,温度可达250~300℃。具有干燥效率高、快速、节能等特点。

三、注射液的配制

1.配制用具的选择与处理

常用装有搅拌器的夹层锅配液,以便加热或冷却。配制用具的材料有:玻璃、(耐酸碱)搪瓷、不锈钢、聚乙烯等。

配制浓的盐溶液不宜选用不锈钢容器;需加热的药液不宜选用塑料容器。配制用具用前要用硫酸清洁液或其他洗涤剂清洗干净,并用新鲜注射用水荡洗或灭菌后备用。容器用毕应立即刷洗,净后放置。

2.配制方法

注射液的配制方法分为浓配法和稀配法两种。将全部药物加至部分溶剂中配成浓溶液,加热或冷藏后过滤,再稀释至所需浓度,此操作称之为浓配法,可滤除溶解度小的杂质和热原。将全部药物加入溶剂中,一次配成所需浓度,再行过滤,此操作称之为稀配法,优质原料可用此法。

3.注意事项

(1)配制所用的注射用水其贮存时间不得超过12h。

(2)配制应在洁净的环境中进行,所用器具及原料附加剂尽可能进行灭菌,以减少污染。

(3)配制毒剧药品注射液时,应严格称量与校核,谨防交叉污染。

(4)配制油性注射液,常将注射用油先经150~160℃干热灭菌1~2h,冷却至适宜温度(一般在主药熔点以下20~30℃),趁热配制、过滤(一般在60℃以下),温度不宜过低,否则黏度增大,不易过滤。半成品溶液经质量检查合格后方可过滤。

(5)对不稳定的药物应注意调配顺序,一般先加稳定剂或通入惰性气体等,必要时需控制温度或避光操作。

(6)对于不易滤清的药液可加0.1%~0.3%活性炭处理,小量注射液可用纸浆或纸浆混炭处理。使用活性炭时应注意其对药物的吸附作用,特别对小剂量药物如生物碱盐等,要比较加炭前后药物含量的变化,确定能否使用。活性炭在酸性溶液中吸附作用较强,在碱性溶液中有时出现“胶溶”或脱吸附现象,反而使溶液中杂质增加,故活性炭最好用酸处理并活化后使用。

四、注射液的过滤

注射剂生产中,一般采用二级过滤,先将药液用常规的滤器如砂滤棒(常用中号)、板框压滤器等进行初滤(粗滤),再用4号垂熔玻璃滤器和微孔滤膜精滤。微孔滤膜一般选用孔径为0.45μm滤膜,对于不耐热产品需要滤过除菌时可选用0.22μm的滤膜。

注射剂的滤过装置,根据需要可选用以下几种。

1.高位静压滤过装置

该装置适用于生产量不大、缺乏加压或减压设备的情况,特别在有楼房时,药液在楼上配制,通过管道滤过到楼下进行灌封。此法压力稳定,质量好,但是滤速稍慢。

2.减压滤过装置

该装置适用于各种滤器,设备要求简单,但压力不够稳定,操作不当,易使滤层松动,影响质量。一般可采用先经滤棒和垂熔玻璃滤球预滤,再经膜滤器精滤,此装置可连续滤过,整个系统都处于密闭状态,药液不易污染。但进入系统中的空气必须经滤过处理。

3.加压滤过装置

加压滤过多用于药厂大量生产,压力稳定,滤速快、质量好、产量高。由于全部装置保持正压,如果滤过时中途停顿,对滤层影响较小,同时外界空气不易漏入滤过。但此法需要离心泵和压滤器等耐压设备,适于配液、滤过及灌封工序中同一平面的情况。无菌滤过宜采用此法,以利于防止污染。

五、注射液的灌封

灌封系指将过滤洁净的药液,定量地灌注入经过清洗、干燥及灭菌处理的安瓿内,并加以封口的过程。

1.灌封方法与设备

安瓿的灌封操作分为手工和机械灌封两种。手工灌封常用于小试,药厂多采用全自动灌封机,采用洗、灌、封联动机,生产效率高。

药液的灌注和封口一般要求在同一台设备上完成。对于易氧化的药品,还要在灌装药液的同时充入惰性气体以置换安瓿内药液上部的空气。

目前,国内药厂所采用的安瓿灌封设备主要是拉丝灌封机,由压瓶、加热和拉丝三个机构组成。

2.灌封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在安瓿灌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剂量不准,封口不严(毛细孔)、出现大头、焦头、瘪头、爆头等,应分析缘由及时解决。

焦头主要因安瓿颈部沾有药液,熔封时炭化所致。灌药室给药太急,溅起药液在安瓿瓶壁上;针头往安瓿里灌药时不能立即回缩或针头安装不正;压药与打药行程不配合等都会导致焦头的产生。充CO2时容易发生瘪头、爆头现象。

六、注射液的灭菌与检漏

1.灭菌

灭菌是注射剂生产必不可少的环节,除采用无菌操作生产工艺制备的注射剂外,一般注射剂在灌封后必须尽快进行灭菌,以保证产品的无菌。但灭菌时应注意避免药物的降解,以免影响药效。

2.检漏

灭菌后的安瓿应立即进行漏气检查。若安瓿未严密熔合,有毛细孔或微小裂缝存在,则药液易被微生物与污物污染或药物泄漏,污损包装,应检查剔除。

一般将灭菌与检漏在同一密闭容器中完成。利用湿热法的蒸汽高温灭菌,未冷却降温之前,立即向密闭容器注入色水,将安瓿全部浸没后,安瓿内的气体与药水遇冷成负压,此时若安瓿封口不严密,会发生色水渗入安瓿现象,从而同时实现灭菌和检漏工艺。

注射液灭菌一般宜采用双扉柜式灭菌检漏柜,它通常具有灭菌、检漏和冲洗3种功能。

七、注射液的灯检

经灭菌检漏、外壁洗擦干净的安瓿通过一定照度的光线照射,用人工或光电设备可进一步判别是否存在破裂、漏气、装量过满或不足等问题。空瓶、焦头、泡头或有色点、混浊、结晶、沉淀以及其他异物等不合格的安瓿,需加以剔除。检查的方式有人工目测和仪器检查。

八、安瓿印字包装

安瓿印字包装是注射剂生产的最后工序,包括安瓿印字、装盒、添加说明书、贴标签、捆扎多道工作。灯检、热原、pH值等检查合格的安瓿,还需于瓶身上正规印写药品名称、规格、生产批号等标记,并将印字后的安瓿装入贴有明确标签的纸盒里。目前,我国厂家多采用半机械化安瓿印包生产线进行生产。

九、小容量注射剂的质量控制

小容量注射剂的质量检查有热原、可见异物、无菌等项目。

1.热原检查

目前各国药典收载的方法有家兔法和鲎试验法。家兔法中对家兔的要求、试验前的准备、检查法以及结果判断等,在药典中均有明确规定;家兔法可以反应动物复杂的升温过程,可将内毒素以及内毒素以外的热原皆能检测出来。

鲎试验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实验费用少,结果迅速可得等优点,但由于其对革兰氏阴性菌之外的内毒素不够灵敏,尚不能完全取代家兔法。鲎试验法原理是利用鲎的变形细胞溶解物与内毒素之间的胶凝反应,特别适用于某些不能用家兔进行热原检测的品种,如放射性药剂、肿瘤抑制剂等。因为这些制剂具有细胞毒性而具有一定的生物效应。此法可用于检查输液、注射剂、放射性药剂的热原。

2.可见异物检查

除另有规定外,照可见异物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可见异物检查不但可以保证用药安全,而且可以发现生产中的问题,分析来源,采取相应改进措施。可见异物检查法有灯检法和光散射法。一般常用灯检法,但灯检法不适用的品种,如用深色透明容器包装或液体色泽较深(一般深于各标准比色液7号)的品种可选用光散射法。

3.无菌检查

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无菌检查法项下的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此外,鉴别试验、含量测定、pH值测定、杂质检查、溶血检查及安全试验等项目,应根据具体品种要求进行检查。

十、小容量注射剂举例

1.维生素C注射液

【处方】 维生素C104g  碳酸氢钠49g  依地酸二钠0.05g

     焦亚硫酸钠2g  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制法】 在配制容器中加入配制量80%的注射用水,通入二氧化碳饱和,加维生素C溶解后,分次缓缓加入碳酸氢钠,搅拌使完全溶解,加入预先配制好的依地酸二钠溶液和焦亚硫酸钠溶液,搅拌均匀,调节药液pH6.0~6.2,添加二氧化碳饱和的注射用水至足量,用垂熔玻璃漏斗与滤膜器滤过,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并在二氧化碳或氮气流下灌封,最后用100℃流通蒸气15min灭菌。

【附注】 ①本品用于预防及治疗坏血病;②维生素C分子中有烯二醇式结构,显酸性,注射时有刺激性,产生疼痛,故加入碳酸氢钠(或碳酸钠)调节pH值,以减轻疼痛,并增强本品的稳定性;③维生素C易氧化水解,空气中的氧气、溶液pH值和金属离子(特别是铜离子)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大,因此在处方中加有抗氧剂(亚硫酸氢钠)、金属离子络合剂及pH值调节剂,在工艺中采用充惰性气体等措施,以提高产品稳定性;④维生素C的稳定性与温度有关,在生产过程中应注意温度的控制。

2.醋酸可的松注射剂

【处方】 醋酸可的松微晶25g          硫柳汞0.01g

     氯化钠9g              聚山梨酯803.5g

     羧甲基纤维素钠(30~60cPa·s)5g  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制法】 ①取总量50%的注射用水,加硫柳汞、羧甲基纤维素钠溶解,用200目尼龙筛滤过,密闭备用;②另取适量注射用水加氯化钠溶解,用G3垂熔漏斗滤过,密闭备用;③将①置水浴中加热,加入②混匀后,再依次加入聚山梨酯80、醋酸可的松微晶,搅匀,继续加热30min;④冷却至室温,加注射用水调至总体积,用200目尼龙筛滤过两次,于搅拌下分装于5mL模制瓶内,盖塞扎口密封;灭菌即得。

【附注】 ①本品为混悬型注射剂,质量检查除按溶液型注射剂的项目检查外,另应增加刺激性试验、过敏试验等项目;②原料在配制前进行异物和细度检查,为防止药物微晶结块,混悬型注射剂灭菌过程中必须振摇;③灭菌前后均应检查有无结块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