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华润公司董事长 宋林
1938年,一间小小的贸易商号在香港悄然成立。商号取名联和行,老板叫杨廉安。就是这家当初毫不起眼、籍籍无闻的小商号,在以后七十一年的发展过程中,却显示出她的巨大能量。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她总能紧贴时代脉搏,抓住机遇,不断发展。七十一年过去,它没有走向衰落,而是通过自我调整和转型,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一家蜚声海内外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
一
华润的成立,是中共早期领导人精心布局的结果。发展初期,得到了周恩来、朱德、陈云、任弼时、杨尚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今日的辉煌,离不开上级机关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国家改革开放带来的良好营商环境,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华润广大客户和消费者的充分信任,离不开为华润开疆拓土、辛勤耕耘的前辈们所洒下的辛勤汗水,离不开广大经理人和全体员工的拼搏进取、无私奉献。
为此,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将多年史料搜集和研究的成果——《红色华润》一书奉献给广大读者,以答谢为华润的发展做出过贡献的人们。本书忠实地记录了从联和行的设立到1983年华润公司改制为集团公司为止这四十五年的历史。通过此书,人们可以了解到,这家公司是如何承担起党和国家赋予的政治、军事、统战、外交、外贸等一系列重要使命的;在国家重大经济决策中,是如何担当重要角色的;在稳定香港民生、繁荣内地市场、为国创汇、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是如何发挥重要作用的。书中许多史料,均是首次公开披露,对开展党的地下工作斗争史、建政前党的财经史、香港与内地经贸关系史、国有企业发展史的研究,将起到不可或缺的参考作用。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此书选择这一时机出版,更具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这是华润人向国庆六十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通过出版此书,缅怀先烈和前辈,鞭策和激励自己。通过出版这本书,使华润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通过出版这本书,感谢方方面面对华润的关爱、支持和贡献。
二
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前,成立过许多公司。这些隐蔽战线上的重要机构,迄今硕果仅存的,只有华润一家。2009年春节期间,我在陪同前中共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同志视察华润在海南石梅湾新开业的艾美酒店时,他说了一番发自肺腑、感人至深的话。他指出,华润是由我党创办的一家红色企业,从成立之初到现在,为党的事业、新中国的建设和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这充分说明,华润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心中的地位和分量。
革命战争时期,华润以贸易为掩护,为党的军事、统战、经贸工作,开展了大量工作。那时期华润的工作,与党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中共高层人物的活动密切相关,成为党的隐蔽战线斗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联和行的成立,是陈云同志一手策划的。抗日战争时期,联和行作为八路军驻港办事处领导下的一个秘密机构,与廖承志、潘汉年领导的八路军香港办事处、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联手在香港和海外开展了大规模的抗日募捐活动。这些捐助由联和行统一保管,经秘密通道辗转运抵武汉、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再分批转运到抗日根据地,为前线浴血奋战的八路军、新四军,输送了大批西药、通讯器材和运输车辆。
抗战胜利后,受周恩来同志的指示,联和行进行了改组,更名为华润公司,被赋予更为重要的使命。
1948年9月至1949年春,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华润分批将350多位著名民主人士和700多位文化名人和爱国华侨安全运抵解放区,他们随后进入北平,参加首届新中国政协会议。没有他们,就无法召开新政协,没有新政协,就无法制定出具有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就无法据此产生首届中央人民政府。华润在新中国的成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947年起,陈云和李富春主持东北解放区的财经工作,他们委托华润进口物资。在这个过程中,华润开始接触海外市场,在西方主要国家逐步建立起人脉深厚的贸易网络,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展对资贸易的重要渠道。
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局实行了统购统销政策,收购的粮食、大豆、中药、猪鬃、人参、煤炭等大批物资通过华润控制的货轮运抵香港,转销海外。换取的外汇则用于购买西药、纸张、电讯器材、布匹、轮胎等军用物资,支援解放战争。从三大战役、渡江作战直至解放广州、海南,解放军打到哪里,华润采购的物资就运送到哪里。如果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百万支前民工用小车推出来的,那么小车里装的许多军需物资则是华润提供的。华润的货轮将这些货物运抵大连、天津、青岛,再装上小车,由百万支前民工运到前线。华润还为被解放的城市运去大批的粮食、棉花、煤炭、机器、印钞纸、新闻纸,有效地恢复了生产、平抑了物价。
1949年,华润根据党的指示,派人打入国民党在港机构,成功组织了招商局和两航起义(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使招商局13艘货轮、两家航空公司数十架飞机,顺利回到了新中国的怀抱。
抗美援朝时期,反封锁、反禁运、反冻结成为华润的中心工作。华润通过开展抢救与防范行动、司法途径解冻资金和物资、建立秘密贸易渠道等方式,为内地采购大量军用物资和战略物资,提供了现汇资金。
1949年3月,周恩来、任弼时指示将我党领导下的广大华行与华润公司合并,大批干部返回内地参加解放城市的经济管理工作。1950年夏、1952年秋,中央对党在香港的所有贸易机构进行了归并,由华润统一领导,由此奠定起华润在中国各外贸公司在港独家总代理的地位。这一地位的获取,是党对华润在革命斗争中出色表现高度肯定的结果,是对华润组织能力充分信任的体现。
1952年以前,华润归属杨尚昆同志领导的中共中央办公厅管理,是党企。1952年,中共中央决定将所有党企移交国家,同年10月,华润归属中央贸易部管理,成为国企。经资产评估,中央贸易部向中央办公厅特别会计室支付了收购华润公司的资金。依靠二根金条起家,历经战争洗礼,到此时此刻,华润不仅生存下来,而且成为一家拥有2000万美元资产的、在新中国外贸行业中发挥着领军作用的重要企业。
三
新中国建设时期,华润为确保香港市场稳定供应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本地进行了大量的投资,遍及众多领域,促进了香港经济发展,吸纳了大量就业。
在华润的倡议下,“三趟快车”成功开行,解决了内地鲜活冷冻产品对港长期稳定供应的问题。华润将国产石油引入香港市场,解决了油荒。华润为香港运去了国产大米,平抑了一度暴涨的米价。华润在香港进行了大量的投资,项目涉及加油站、油库、货仓、码头、货轮、油轮、车队、铁路专线、超市、百货商场、写字楼、展览馆,并参股隧道、公路、移动通讯、银行等项目,投资半导体、皮草、制衣等多个工业项目,利用香港经济起飞期,积蓄了实力,获得了发展。
作为内地在海外最大的现汇来源窗口,华润为扩大国内出口不遗余力。华润的进出口贸易额从1950年的5000万美元,增至1986年顶峰期的35.6亿美元,在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中一度占30%的份额。50年代,华润利用其灰色公司的身份,积极组织海外物资进口,推销国货,宣传我国对外贸易政策,有效地建立起西方商界与新中国的业务往来渠道。60年代,华润利用广泛的海外贸易网络,为国家及时采购到大批粮食,缓解了经济困难时期各大中城市的粮荒。70年代,华润以贸易促外交,成功推动了菲律宾、泰国等国家与我国正式建交。华润还是新中国远洋运输力量的缔造者和孵化者,1971年先后将自属的半球、半岛和南洋三支船队、50艘船舶移交交通部,由其划拨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使该公司借此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华润是新中国对外贸易规则的创始者。华润总代理地位的形成,起源于东北解放区与华润之间的贸易模式。这种“由当地统购统销、集中采购,货源交由华润独家销售,换取外汇采购物资再返销内地”的模式,解放后被推广到全国,成为内地与香港贸易往来中的重要形式。1957年华润为内地成功地引进了“通过展览会的形式,聚集交易双方,集中展示商品,看样成交”的交易方式,这就是迄今经久不衰的“广交会”模式。从那时起,广交会成为一年两度的中外贸易界的盛会。
改革开放时期,华润充分利用香港优势,积极吸纳资金、技术、人才,引入先进管理经验,促进中外经贸合作,扩大出口创汇,在促进自身业务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带动了香港的繁荣稳定,促进了国家经济建设,很好地发挥了中资窗口企业的作用。
华润是“三来一补”的创始者。1978年,华润总结70年代中期以来在珠三角地区开展“三来一补”的经验,上报中央,促成国家有关部门形成了重要政策,推广至全国,惠及香港商界,开启了香港制造业向内地转移的先河。
华润还是率先响应国家走出去、开展国际大循环政策的积极实践者。80年代中期开始,华润陆续在海外设立了7家地区性公司,遍布美洲、欧洲、中东、澳洲、非洲、日本、东南亚和俄罗斯各地,从事进出口、资源开采、电子制造、地产发展等业务。
80年代末期开始,华润抓住机遇,以外资身份投资了内地的纺织、服装、制钢、啤酒、压缩机、水泥、食品、电器、酒店、写字楼等一大批项目,并参股移动通讯、能源开发、金融保险等业务,在推动内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了华润业务由贸易向实业的转型。
四
90年代起,内地进入市场经济发展时期。这期间,国企经历了最深刻的变革,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如火如荼,内地与香港经济快速融合。大趋势下,华润审时度势,果断告别传统贸易业务,迈向实业;坚决放弃依靠行政保护维持业务垄断的运营模式,迈向市场。如今,华润已是一家业务完全处于市场化竞争领域中,与其他经济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特大型企业集团。经过市场的洗礼,华润焕发出新的活力,找到了新的价值,这就是通过自身实践,为国有企业在新时期如何有质量地发展壮大,探索出一条新路。
为实现这一目标,华润率先垂范,努力实践,开创新河。
华润是最早一批在香港开展企业上市的企业。1992年,华润注资上市公司永达利,更名为“华润创业”,成为华润系第一家上市企业。以此为起点,陆续组织多间公司在港成功上市。目前,华润近90%的资产已由在港的5家上市公司所控制。通过上市,为国内企业探索出一条利用国际资本筹集发展资金,扩大经营规模,增强企业实力的路径;通过上市,为国有企业摸索出一条按照资本市场的严格市场监督机制实现市场化运作的改革之路。
华润是最早进行业务转型、而且是转型最彻底的外贸公司。1998年起,华润用3年时间将香港、海外的进出口业务全线结束,对各类贸易公司进行了合并、重组,保留下来的优质项目向上游的生产和下游的消费终端发展,并从业务和组织架构、人才结构、管理模式等方面迅速转向多元化控股企业的运营模式。这一举措,使华润在众多国有外贸企业艰难求存之际,异军突起。2008年,华润实现营业额1450亿港元,全部由实业化业务所贡献。华润对国有外贸企业如何通过转型,获得重生、发展和壮大,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华润是最早在内地开展产业并购、行业整合的企业。到1998年,华润在内地的投资由参股、新建,转向并购、整合。率先开展并购的是超市、啤酒、纺织等领域。2000年起,华润围绕超市、啤酒、纺织、电力、微电子、水泥、燃气、化工、医药、纯净水等领域,组织了一系列的并购重组,由此扩大了今日华润的产业基础。这一举措,被当时业界称为“红筹摩根”、“资本大鳄”,纷纷仿效,推动了国内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促进了行业发展水平的进步。
并购重组中,华润以其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管理模式、市场化的经营机制、优秀的企业文化,使众多国有企业迅速摆脱经营困境,发展壮大。这方面,我们在收购中国华晶,重组三九、华源集团,整合山东省纺织企业和众多的啤酒厂中,有着许多成功的案例。华润为拯救老国企所做出的贡献,在国资委和地方省市政府中赢得了好评,获得了信赖,融洽了关系,形成了良性循环。
华润是中央企业中较早制订发展战略并付诸有效实施的企业。早在2001年,华润即着手制订“再造一个华润”的发展战略,提出了“面向内地,集团多元化、利润中心专业化”的发展方向,通过清晰主业,加强战略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市场化运营机制,加快核心管理体系建设,提升组织能力,重塑华润文化等举措,迅速提高了华润的资产素质和盈利能力,一批产业迅速崛起,成为行业领导者,集团整体规模实力迅速壮大。2005年,华润各项业绩指标翻番,“再造一个华润”的发展战略目标提前实现。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提出了“再造一个新华润”的战略目标,到2009年,各项业绩指标有望再翻一番。当年,华润从党产转为国产时,总资产只有2000万美元;而到2009年底,则有望突破510亿美元。
华润还是一家探索市场化经营机制比较超前,不断推动管理创新的国有企业。
华润顺应内地和香港经济相互融合的趋势,充分利用长期根植于香港,熟悉海外新业态、管理技术的优势,将其引入内地,推动国内产业升级,促进自身变革,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例如,2005年华润将香港太古商业广场业态引入内地,成功发展起万象城都市商业综合体模式,领引了商业地产新潮流。类似的还有Ole高端超市、万家生活便利店、雪花啤酒、怡宝水、Esprit服装、Galaday皮具、五丰食品、华润堂健康护理专门店等一大批深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业态和产品。
优化资源配置,使华润的啤酒、超市、电力、地产、燃气等业务迅速成为行业领先者。战略导向下的业务重组,使华润置地建立起“商业地产+住宅开发+增值服务”的差异化竞争模式,使华润水泥建立起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经营的发展模式,有力推动了这些企业高质量的快速成长。
华润还开发出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工具,推动了管理创新。这些以6S管理体系为核心,包括了战略五要素分析、商业计划书、中长期战略评价和激励体系、客户满意度调查和客户管理体系、资金集中管理体系、领导力发展模型和测评体系、行动学习等多个方面。
随着华润产业升级,越来越多的香港资深律师、会计师、测量师、分析员等高级专业人才加入华润,优化了华润的人才队伍,增强了华润在香港中产阶层中的影响,扩大了爱国爱港力量。
华润的实践,引起内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为众多企业所借鉴。华润为多元化控股企业如何有效运营和管理,探索出一条新路。
五
华润,中华大地,雨露滋润。几代人的拼搏,七十一年的艰辛,如今的华润已从当初的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犹如华润的标识琥珀色那样,成熟、厚重和平实。
“诚信、团队、务实、积极、专业、创新”的企业精神,是华润的生命之本、动力之源。坚持“集团多元化、利润中心专业化”的发展方向,选择正确的行业发展战略,致力于企业长期价值的建立,构建适应多元化企业特点的管理模式,使华润焕发出勃勃生机。
我们坚信国企能搞好,将“通过坚定不移的改革与发展,把华润建设成为在主营行业有竞争力和领导地位的优秀国有控股企业,并实现股东价值和员工价值最大化”作为自己的庄严使命。这之中,体现着华润人的坚定信念,揭示着实现使命的必由之路,表达了我们为国企改革发展勇于探索的强烈愿望,勾画了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美好蓝图。
华润的业务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秉持“一切以人为本、人口驱动增长、尊重人文精神、改善人们生活”的经营理念,致力于做好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项业务,实现“与您携手,共创美好生活”的愿景。
华润以“诚实守信、业绩导向、客户至上、感恩回报”作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指导业务实践,践行社会责任。
我们努力塑造“简单、坦诚、阳光”的组织氛围,认为企业内部员工之间要坦诚相对,相互欣赏和激励,由此形成心情舒畅、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工作氛围。
华润与香港同进步,与内地共发展。我们从老一辈手中接过接力棒,深感肩负的使命之重。在未来的发展中,华润人将不辜负前辈们的期望,稳健经营,务实进取,以更优异的业绩,回报股东,服务社会,回馈大众。
2009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