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 方言分区与分组
语言之间呈现相似性,除了类型相似、拟声词以及极为罕见的偶然相似以外,大体上出于同源分化和地域接触两类,前者主“分”,后者求“合”;前者多以“谱系树”理论进行描摹,后者常用“语言联盟”观念加以概括,如表1-1所示。
表1-1 语言相似类型比较表
汉语方言的“分区”即由谱系树模式驱动,较为公认的标准是丁邦新(1982)提出的,以音变条件的早晚作为方言分区层级的标准。可以说,分区是20世纪汉语方言研究的中心问题,1989年《中国语言地图集(第一版)》的出版是其标志性成果。
然而,从20世纪60年代袁家骅编写《汉语方言概要》时最早将吴湘并提以来,汉语大方言之间屡屡出现两两并提的情况,其中既有长期以来存在系属争议的赣客、吴徽等方言,又有系属虽无争议但却存在较多深层次联系的吴闽、闽客、湘赣、粤赣等方言,以张光宇(1999)的梳理最为详备。我们以张文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列为表1-2。
表1-2 两两并提的方言分组
由于汉语存在文献参照、汉字基准,以上分组标准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历时观照,没有纯粹的共时标准。以“辅音韵尾三分”为例,这一标准虽然最像共时的类型标准,但它却以《切韵》音系作为参照,其实仍是历时标准。另一方面,除吴方言和湘方言之外,所有两两并提的方言分组都存在现实的地理连续性。如果相信“赣方言冲断说”,吴湘方言显然也具有历史地理的连续性。因此,除了历史分化以外,以上分组考虑更多的还是地域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