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帝大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国相任上的雷厉风行

中平元年(184)二月,曹操三十岁时,酝酿已久的黄巾大起义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使东汉帝国的统治陷入严重危机之中。

黄巾起义是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起义。首领是巨鹿(今河北平乡县南)人张角。张角兄弟三人(老二张宝、老三张梁)用太平道的宗教组织形式,传道治病,联络群众,组织群众,进行了十多年的秘密准备工作。太平道遍及青、徐、幽、冀、荆、扬、兖、豫8个州,信徒多到几十万人。

张角提出了16个字:“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作为内部的斗争口号和暗号。“苍天”是指汉朝,“黄天”是指太平道。“甲子”是指甲子年(中平元年),在这一年同时举行起义,推翻汉朝,那就“天下大吉”了。

这次起义原计划在三月初五,各地同时进行,由于叛徒告密,不得不提前到二月进行。起义者头上都裹着黄巾为标记,被称为“黄巾军”。

黄巾起义之后,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他们焚烧官府,释放囚犯,镇压贪官污吏,没收财产,开仓放粮,给统治者以沉重打击。

黄巾大起义形势图

黄巾军的主力集中在冀州的巨鹿、豫州的颍川和荆州的南阳,形成对首都谘阳的严重威胁。

为了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全力对付起义军,汉灵帝宣布赦免禁锢的“党人”,然后调兵遣将,在临近京城的紧要关口设置都尉,加紧防犯,集中兵力分两路去镇压。一路由北中郎将卢植前往黄河以北的冀州,一路由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毌前往河南的颍川。剩下的南阳地区,一时派不出兵马,只好等待他们把颍川黄巾军镇压下去之后,再移兵过去。

出乎统治者的预料,颍川地区的黄巾军,在波才的领导下,打败了朱毌,还把皇甫嵩包围在长社(今河南长葛东),而南阳的黄巾军在张曼成的率领下,打下了郡治宛城,杀掉了太守褚贡。

汉灵帝得知消息后,非常紧张,他想起了精明能干的曹操,任命其为骑都尉,率领一支人马前去支援皇甫嵩、朱儁。

当曹操领兵到达长社时,正值皇甫嵩用计烧敌营,曹操全力配合率众猛冲,很快打败了波才军。然后曹操与皇甫嵩、朱儁集中兵力乘胜追击,斩杀黄巾军数万人。波才领余众逃走。然后,朱儁奉诏移兵南阳。最后镇压了荆州的起义军。

与此同时,卢植在冀州镇压张角军,开始时很顺利,但被监军的宦官诬告,被灵帝派东中郎将董卓代替。董卓进攻张角不利,灵帝又派皇甫嵩去镇压张角军。在起义军与政府军进行殊死搏斗时,不幸张角病死。张梁、张宝也先后阵亡,冀州的起义军最后陷于失败。

黄巾军主力失败后,其它各地的起义军,特别是青州、徐州的黄巾军以及在冀州的黑山军,仍然继续坚持斗争。

在朱儁、皇甫嵩分别镇压荆州、冀州起义军时,曹操没有去协同作战。因他镇压颍川起义有功,被升迁为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东)国相。

曹操就任济南相,在官阶上迈了一大步。这时曹操的祖父曹腾已死,万贯家财已归曹嵩所有,作为曹嵩惟一合法继承人的曹操,对于富有的家财并无兴趣,他踌躇满志地赴济南上任了。

两汉时期沿袭秦朝的郡县制,同时把一部分郡县封给王侯,称为王国、侯国。东汉时王国封区相当于一个郡,被分封的王,只能享有封区的赋税收入,没有行政治民权。国相是中央政府派到王国管理政事的官吏,职位与郡太守相同。曹操由县一级的官升到郡一级的官,这样就使他大有用武之地。他决心运用手中掌握的实权,按照自己的理想,大干一番,将这一地区治理好。

济南国管辖的县有10多个。曹操上任后,了解这些县的令、长(大县称县令,小县称县长),大多数是上依附权贵宦官,下勾结地方豪强,贪赃枉法,鱼肉乡里的能手。而前几任国相,明知这些地方官为非作歹,也不敢加以干涉和处置。曹操经过详细调查了解情况后,就上书朝廷,一举将县令、长罢免了8个。这样一来,大小官吏无不震恐,一些犯法有恶行的人,为了逃避制裁,还逃入外郡躲起来。于是济南地区的社会治安大为好转。

另外,在青州地区,地主、商人、官僚们立祠庙祭祀祖先的风气很盛,他们以此标榜祖宗的“功德”,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西汉初年,齐悼惠王之子、朱虚侯刘章,因诛除诸吕(吕后势力)有功,在文帝二年(前178)被封为城阳王,死后,后人为他立祠奉祀。青州诸郡转相效仿,修祠庙祭祖,成了风气。祠庙修建得越来越多,笃信鬼神的事越来越盛,济南地区更为厉害,当曹操上任时,祠庙竟达到六百多处。

祭祀功臣,怀念祖先,本来是件好事,按照国家典章规定建的祠庙,按照礼制的内容进行祭祀活动,这是被允许的。但济南的这些祠庙多数并不是按典章建立的,属于“淫祠”(滥设的祠庙)。更不是按照礼制的规定进行祭祀,而是大搞奸邪鬼神之事,这属于“淫祀”。更有甚者,一些有钱的商人地主,大搞排场,他们坐着只有大官才能坐的车子,穿着只有大官才能穿的衣服,并有艺人唱唱跳跳,吹吹打打,以标榜祖宗的所谓“功德”,借以抬高自己的身价。特别是商人地主和地方官吏竟然把这些祠堂当做迎神赛会、诈骗钱财的场所。他们在建立祠庙进行祭祀的活动中,大搞摊派,使老百姓叫苦不迭。至于老百姓因迷信出于自愿或被迫到祠庙进香、上供,这更是经常性的负担。这样,“淫祀”(不合礼制的祭祀)之风,刮得越来越厉害,老百姓也就变得越来越穷苦。而历来的国相,也不敢去禁绝这种滥设祠庙和滥搞祭祀的活动。

曹操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就大刀阔斧地将这些“淫祠”全部摧毁,并严禁官民不准再搞“淫祀”活动。禁令一出,震动很大。此后,再也没有人敢提“奸邪鬼神”之事了。在此基础上,继曹操之后为济南相的人,都推行这一政策,致使“淫祀”之事不再出现。

罢贪官、毁淫祠,这是曹操上任国相二年中烧的两把火。正当曹操雷厉风行要烧第三把火时,中平四年(187),朝廷调任他为东郡太守的命令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