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孺诗词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民國五年(一九一六)先生六歲

是年,先生與姊妹二人寓止母舅浙江吴興南潯鎮之小蓮莊。正月,嘗隨耕餘老人至海寧硤石鎮遨遊並留影,老人有題影詩一首,詠謔其事。

五古

唐耕餘老人題影遺詩

兒童饒天趣,不知人世憂。

但知衣與食,食罷便遨遊。

軒冕不能賞,富貴非所求。

何如上古民,白鷗許其儔。

【箋疏】

此詩録自先生與姊妹二人合影像框之右邊框,左邊框有款曰:“民國五年正月,鷾而題,時通八齡,六齡,圓四齡。”(圖一)知皆爲耕餘老人之手澤也。“鷾而”自應爲老人雅號,其字通作“鷾鴯”,燕燕别名也。元陶宗儀《輟耕録》卷二六《鵰傳》釋義曰:“鷾鴯秋冬遠遁,是避役者也。”元陶宗儀:《輟耕録》,《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〇四〇册,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二至一九八六年,第七〇一頁。金松岑《春到》詩:“著述寧爲兔毛褐,艱危習作鷾鴯身。”金松岑:《春到》,《天放樓詩集》卷二一癸未歲(一九四三)條,金天羽著、周録祥校點:《天放樓詩文集》中册,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〇七年十一月,第四七七頁。可窺老人命號之意焉。合影右爲先生,即款中之“”也。“”,魚名,類鮒(今名鯽),機敏靈動,善於遁藏,與“鷾鴯”亦堪譬類也。左爲姊“通”,昵稱“通官”“通官”之稱又見先生妹(露葵)丈柳義南撰述之《憶唐長孺教授》,《拾遺集》,蘇州市吴江市文聯,二〇〇九年五月,第二一一頁。,即素心也。中爲妹“圓”,即早夭者按:相關譜傳皆謂先生兄弟姊妹共六人。余初觀合影,據“圓”之“四齡”,逆推“圓”之生當於民國二年(一九一三),然先生弟妹未有生於是年者,遂向唐剛卯探問,剛卯亦不解,經向各方戚屬諮詢,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來電告余:先生兄弟姊妹實則七人也,一人早夭,遂成六人之數。則此早夭者,乃長妹“圓”也。。耕餘老人於民國五年稱“時通八齡,六齡,圓四齡”,可知亦按舊曆計算子女年齒。合影下端:左邊英文彩印“Ih Dong Jeng SIA SHIH”(硤石一同人照相館),右邊中文彩印“硤石卯橋干河上東首一同人照相少蓮”。“硤石”,鎮名,屬浙江海寧縣,明清以降,備極繁華,號稱浙西市鎮之最。南潯至硤石不過數十里,故可往遊焉。“卯橋”、“干河”,硤石鎮之橋、街名。“一同人照相”,干河街照相館之名;“少蓮”,人名,宋姓,該照相館之老闆也據唐君秋記述:“杭州人宋少蓮開的一同人照相館,雙開間很氣派,中間是玻璃櫥窗陳列各式照片,是硤石的老牌照相館。”見唐氏:《漫談硤石干河街》,《海寧日報》二〇一四年二月二十三日第A七版。

按:吴興之南潯,向爲江南歷史文化名鎮。宋即以耕桑之富,甲於浙右。明清人文之盛,亦競於一方。“小蓮莊”者,南潯劉氏之私家園林也。劉鏞於光緒十一年(一八八五)始建,劉承幹於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終成。承幹者,鏞之嫡長孫也。祖孫三代經營四十年,美輪美奂,亦中亦西,自非尋常園林可比參:清汪曰楨纂:《南潯鎮志》,同治二年刊本;清范來庚纂:《南潯鎮志》,民國二十五年《南林叢刊》鉛印本;民國周慶雲纂:《南潯志》,民國十一年刊本。見《中國地方志集成·鄉鎮志專輯》第二二册,上海書店,一九九二年七月。不具録。。先生學前恒與姊妹在此寓止。葛劍雄者,南潯人也,嘗撰《南潯的魅力》,記兒時見聞甚都,中云其師譚其驤好聞南潯掌故,繼曰:“他的好友唐長孺教授是劉承幹的外甥,自幼住在小蓮莊,解放後爲劃清界綫,隻字不談劉家,晚年卻時時思念南潯。”葛劍雄:《南潯的魅力》,《葛劍雄文集六:史跡記蹤》,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二〇一五年二月,第一〇頁。有以也。余於南潯,僅甲申(二〇〇四)十月,藉海上開會之便,一至其地,然來去匆匆,印像有限。甲午(二〇一四)六月十日,余應邀參加國家旅遊局申報五A級旅遊景區景觀品質專家評審會,收穫《南潯古鎮創建國家五A級旅遊景區申報資料》一册,全彩印製,精美異常,可資卧遊,始對南潯有較多瞭解。其“南潯景點”一節,首爲劉鏞創建之“小蓮莊”,次即其孫承幹所建之“嘉業堂藏書樓”,劉氏家族之園林與文化建築,對於南潯之重要意義,由此可知矣。

耕餘老人工詩,與柳亞子爲鄉黨(柳爲吴江縣黎里鎮人),柳氏創建“南社”,老人自爲成員,故《南社紀略》有其名焉柳亞子文集編輯委員會主編、柳無忌編:《柳亞子文集·南社紀略》附録一《南社社友姓名録》,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四月,第二〇二頁。。然老人詩作多不傳,故此題影遺詩彌足珍貴。老人與夫人劉氏諱藴玉共育子女七人,除“圓”早夭,尚存六人,本書容或提及,故先將各自婚姻情況介紹如次:長女素心,幼名通,嫁王春浦,上海恒豐洋行老闆王星齋之子也;長子即先生,名號參本書《弁言》,娶王氏諱毓瑾,吴江盛澤鎮人,亦先生之鄉黨也;次子仲孺,娶林美美,星島華僑巨商陳嘉庚之外孫女;三子叔孺,未婚,太平洋戰争爆發,逃難途中病殁;次女露葵,幼名齊,嫁柳義南,字子依,吴江蘆墟鎮人,柳亞子之侄;三女季雍,嫁金克木,字子默,北京大學東語系教授、著名學者另參:唐露葵:《憶先父唐耕餘》,《吴江文史資料》第十六輯,一九九八年三月,第四九至五三頁;柳義南:《憶唐長孺教授》,《拾遺集》,蘇州市吴江市文聯,二〇〇九年五月,第二一一至二一四頁;凍國棟:《唐長孺先生生平及學術編年》,《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二十七輯(唐長孺先生百年誕辰紀念專輯),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報編輯部,二〇一一年十二月,第五五九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