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史说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六、《汉书》的研究资料

《汉书》的研究资料十分丰富,主要有以下三大部分。

首先是清代关于《汉书》的重要考订之作,主要有以下数种:王念孙《读汉书杂志》,沈钦韩《汉书疏证》,周寿昌《汉书注校补》,钱大昭《汉书辨疑》,朱一新《汉书管见》,沈家本《汉书琐言》。

王、周之作,长于音训文义。二沈、钱、朱诸氏精于考证。之所以特别推荐以上诸作,因为他们精说颇多,或未被王先谦《汉书补注》认真吸收,甚或未被利用。在《补注》基础上,充分发挥上述诸书的作用,显得尤为必要。

又清人的补表补志之作甚多,成就也大。代表性的作品多收入《二十五史补编》或《史记汉书诸表订补十种》二书中。其中夏燮《校书八表》、梁玉绳《人表考》、杨守敬《汉书地理志补校》、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拾补》最为重要。

其次是近今人的研究成果。

就综合考证而言,杨树达《汉书窥管》和陈直《汉书新证》最为突出。《窥管》一书,于训诂校勘颇有可取,并已开始注意利用文物考古资料,惜开掘深度广度不足。陈直之作的价值已见前述,不断关注汉代文物的出土信息,关注发掘报告和相关论著图册的问世,是研究《汉书》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及途径,初学者尤应重视。又吴珣的《汉书注商》也值得一读,就是方法比较陈旧,限制了他的成就。

此外,金少英《汉书食货志集释》是研究汉代经济的重要参考书。岑仲勉的《汉书西域传地理校释》则是研究西域地名、国别、设置沿革的必读书。

最后是工具书。

解放前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曾编有《汉书及补注综合引得》,现在再度影印出版,足见其利用价值。港人黄福銮《汉书索引》更为详细科学,当是首推,惜印数有限,流传不广。中华书局所出魏连科《汉书人名索引》等系列书,与《汉书》点校本相配套,使用起来更方便一些,惜系列书并不完整,有待来日。

南宋徐天麟《西汉会要》共七十卷,这部会要体史书取资《史》、《汉》,完全可以当作工具书使用。该书将西汉典章制度的有关资料,分隶于帝系、礼、乐、舆服、学校、运历、祥异、职官、选举、民政、食货、兵、刑法、方域、蕃夷等十五门中,凡三百六十七事。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该书虽便于翻检,但取材狭隘,重要资料仍有遗漏,引文节略过甚,时有错误,使用时必须核查原文,不可轻易直接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