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应知的古代军事常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6 为什么会有“驷马难追”的说法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样的成语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往中的常用语了。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四匹马拉的战车也追不回来。这就是要告诉人们,说话要算话,不能反悔。

这个成语虽然来源于五代十国时期,但是很显然,“驷马”与先秦时期的战车有关。

秦代驷马御车

早期的战车有两匹马拉的,也有四匹马拉的。四匹马拉的战车上,中间的两匹马通过挽具与车辕相连,称为“服马”;两边的两匹马则用皮带直接拴上,称为“骖马”。四匹马合称为“驷”。

为什么一定要用四匹马拉车呢?少用一些不行吗?

先秦的战车基本部件都是木制的,车轴和车轮之间的摩擦力很大,而马的挽具也比较落后,难以完全发挥出马的力量。这样,只有用四匹马拉车,才能保证速度。早期的战车对于速度的要求没有那么高,车上士兵的装备也相对简单,所以能用两匹马来凑合。等战争的强度一上去,两匹马就不给力了。

古人也意识到这些问题,所以后期的战车上面,金属部件开始增多。车轴和车轮连接的地方,用青铜包裹,这样可以减小摩擦,提高效率。马的挽具也不断地改进,以便更好地利用马力。不过可惜的是,这些有限的改进,并不能阻止战车的没落。

随着近代工业的进步,畜力以及人力车的效率已经与古代不可同日而语了。由于现代轴承等技术的发明,近现代马车可以在只用一匹马的情况下也跑得飞快。而在现代工业体系下制造出来的人力三轮车,以一人驾驶,往往可以运载几百甚至上千斤的货物。

古代没有现代的技术,无法发挥出马力的极限,所以只有“驷马”拉车,才能“难追”。要是两马或者三马,车的速度上不去,也就不会“难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