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民歌考释及变文考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术史文库)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篇 儿大作兵夫

父母生儿身,
衣食养儿德,
蹔(暂)托寄出来
欲(如)似便(变)相贼

儿大作兵夫,
西征吐蕃贼
行后浑家死
回来觅不得。
儿身面向南,
死者头向北;
父子相029-i.jpg(分)擘,
不及元不识。

〔考释〕

“暂托寄出来”

“托寄”就是“寄托”。本诗中所谓的“托寄”,含有“托生寄世”之意。

“如似变相贼”

“变相”,意为“变化相貌”、“变脸”。诗的意思是:父母生儿养儿,但儿子长大成人后,却一反过去儿童时恋慕父母的态度,对父母很不恭敬,呲牙瞪眼,恶言厉色,前后判若两人,“如似变相贼”。

其次,古时佛教寺院的壁画,往往是用幻术方法绘制的,因此画中的人物往往能变化相貌,故古时人称这种能显示灵异的壁画为“变相”。唐时,“变相”是人们对佛寺壁画的统称。对此,可参阅论文《变相、变、变文考论》。

诗中所谓的“变相”,乃是取用这一词的正解。

“西征吐蕃贼”

“吐蕃”是我国古国名,是与唐封建王朝同时存在的奴隶主王朝。吐蕃奴主王朝国家主要是由我国古时著名的“羌”族集结而成。

当时吐蕃奴主王朝与唐封建王朝之间,不断发生战争。这战争的性质是我国内部两个统治集团之间的战争。这战争给人民(唐皇朝治下的人民和吐蕃王朝治下的人民)带来了不幸。对此,本类民歌和当时诗人的作品(如杜甫、李白的作品)中都有所反映。

“行后浑家死”

唐时俗语,“浑”与“全”同义。

杜甫《春望》:

“白头搔更短,欲不胜簪。”

敦煌抄本《王陵变》:

“自从挥剑事高皇,大战曾经数十场。小阵彭原都无数,遍体身刀箭疮。”

“羽下精兵六十万,团军下却五花营。将士夜深睡着,不知汉将入偷营。”

敦煌抄本《李陵变文》:

“无奈弓刀用尽,遂搦空身左右遮。……今朝塞外输失,更将何面见京华。”

唐宋时所谓“浑家”,意为“全家”。

戎昱《苦哉行五首》:

“身为最小女,偏得浑家怜。”

敦煌发现《父母恩重经讲经文》:

“孩子未降,母忧性命逡巡,及至生来,血流洒地,浑家大小,各自忙然。”

“孩子渐长成童子,慈母忧心不舍离,……浑家爱惜心无足,眷属娇怜意莫裁。”

陆游诗:

“百钱浊酒浑家醉,六月飞蚊彻晓无。”“菰蒋入馔浑家喜,碪杵催寒并舍闻。”

《孤本元明杂剧》飞刀对箭:

“俺浑家大小七八十口……。”

“行后浑家死”,意为“出征回来后全家都死了”。

元明时,“浑家”又是夫对妻的称谓。其例见《元曲选》、《水浒传》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