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如何进行时间管理
一、时间管理与训练目标
时间管理就是有效地运用时间,其目的在于决定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并通过事先的规划,对人进行提醒与指引,降低变动性,提高效率,快速达到设定的目标。
(一)时间管理的概念
戴维·艾伦(David Allen)在《尽管去做:无压工作的艺术》一书中提出时间管理的概念:完成每一件事(Getting Things Done,GTD),具体做法可以分成收集、整理、组织、回顾与行动五个步骤。
(1)收集。就是将你能够想到的所有未尽事宜全部罗列出来,收集的关键在于记录下所有的工作。
(2)整理。罗列以后就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整理、分类。
(3)组织。组织主要分为对参考资料的组织与对下一步行动的组织。
(4)回顾。一般每周都需要回顾与检查所有清单并进行更新,在回顾的同时可能还需要进行未来一周的计划工作。
(5)行动。现在你可以按照任务清单开始行动了,在具体行动中可能会需要根据所处的环境、时间的多少、精力情况及重要性来选择清单以及清单上的事项。
(二)如何为孩子制定目标
30天儿童时间管理训练中的目标不是简单的目标,而是要让目标达到SMART标准,这个标准是指:
(1)具体性(Specific)。这是指目标必须是清晰的,可产生行为导向的。
例如,“我要学习好,成为好学生”就不是一个具体的目标,而“我要上课认真听讲,回家主动写作业”就是一个具体的目标。
(2)可衡量性(Measurable)。这是指目标必须用指标量化表达。例如,“我要回家主动写作业”的目标,它就对应着许多量化的指标——不用提醒就写作业,写作业时头不抬、手不停、嘴不动,完成作业后自己认真检查等。
(3)可行性(Attainable)。“可行性”有两层意思:一是目标应该在能力范围内;二是目标应该有一定难度。如别人1小时的作业,你的孩子3小时完成,可行性目标不是马上1小时完成作业,而是第一周2.5小时,第二周2小时,第三周1.5小时,第四周1小时,30天达到终极目标。否则,如果目标经常达不到,就会使孩子感到沮丧并产生挫败心理,以致失去动力。同时也应注意:太容易达到的目标也会让人失去斗志。总之,目标要分解,在舒适区和发展区之间的目标才是有效的目标,可行性目标要符合最近发展区的原则(更多内容见《儿童时间管理效能手册》第11~17页)。
(4)相关性(Relevant)。“相关性”是指与现实相关,而不是简单的“白日梦”,例如孩子性格内向,如果家长把目标定为“外向性格”,那就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如果用水果来比喻,假如自己的孩子是香蕉,我们的目标就是帮助他成为最好的香蕉,而不是把他揉搓成苹果,因为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5)及时性(Time-based)。“及时性”比较容易理解,是指目标必须确定完成的日期,例如孩子目前的学习成绩是中下,而家长的目标是中上,就需要加入时间因素,如在3个月内提高至中等,在下个学期末提高至中上。
家长在为孩子制定目标之前,常常遇到的是孩子的问题,因此要制定以下的“三变三为”方案,即变问题为期望,变期望为目标,变目标为行动。如孩子的问题是磨蹭拖拉,三变三为方案是:我期望孩子快速完成作业/早晨起床/晚上睡觉/吃饭(一变一为,具体性、相关性);我期望孩子1小时完成作业(二变二为,可衡量性);我期望孩子每天提前10分钟完成作业(三变三为,可行性、及时性):第一周目标是3小时(现在4小时完成作业,第一天3小时50分钟,第二天3小时40分钟……),第二周目标是2小时,第三周目标是1小时,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压力进程调整学习计划,要符合“焦虑曲线”(更多内容见《和熊孩子过招的心理战术》第131~134页)。
每个阶段选择的训练任务要适度,符合孩子的意愿和能力,不可同时开展太多的任务,导致训练失败。如磨蹭拖拉,可以从早上起床、晚上睡觉、吃饭、写作业中任选一两个开始训练,完成后再增加其他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