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必背古诗文72篇(必练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3]。”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4]?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5],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6]? ”孔子反对季氏讨伐颛臾的理由有三:颛臾是先王所封之国,不可伐;颛臾在鲁国境内,不必伐;颛臾与季氏同为社稷之臣,无权伐。

注释

[1]季氏:季孙氏,此指季康子,名肥,鲁国大夫、权臣。颛臾(zhuānyú):鲁国的附庸国。

[2]见:谒见,拜见。冉有:名求,字子有。季路:即仲由,字子路。

[3]有事:用兵。

[4]无乃……与:表示推测。与,通“欤”。尔是过:即“过尔”。“是”是代词,复指“尔”。过,责备。

[5]东蒙主:主管祭祀蒙山的人。“东蒙”是蒙山的别称。

[6]何以……为:表反问语气。

译文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将要对颛臾用兵。”孔子说:“冉求!难道不应责备你吗?那颛臾,过去先王曾让其国君作主管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它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段解

孔子从政治地位、地理位置、君臣关系三方面说出季氏不该攻伐颛臾的理由。

冉有曰:“夫子欲之[1],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2]:‘陈力就列[3],不能者止。’危而不持[4],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5]?且尔言过矣[6],虎兕出于柙[7],龟玉毁于椟中[8],是谁之过与[9]? ”针对冉有的辩解及推卸责任的托词,孔子说“言过矣”“是谁之过与”,两个“过”字直接表明孔子的态度:他不仅反对讨伐颛臾,而且认为冉有和季路对此事负有责任。

注释

[1]夫子:指季康子。

[2]周任:上古时期的史官。

[3]陈力就列:能施展自己才能担任职务。

[4]危:名词用作动词,遇到危险。持:护持。

[5]相(xiàng):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6]过:错误。

[7]兕(sì):犀牛。柙(xiá):兽笼。

[8]龟玉:龟,龟甲,用来占卜。玉,玉器,用于祭祀。椟:木匣。

[9]与:通“欤”,语气词。

译文

冉有说:“那位大人(季孙氏)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胜任就该辞去。’如果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何必要用那个搀扶盲人走路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段解

孔子批评冉有、季路推卸责任的态度。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1],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冉有之“忧”只是为季氏找借口,并非治国之本。孔子认为季氏真正的“忧”在鲁宫之内,即是想篡夺鲁国的政权。。”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3],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4]。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5];既来之,则安之[6]孔子反对季氏讨伐颛臾的思想根源是其倡导的“仁”。文中的“均”“安”和“修文德”表明了孔子主张对内创造平等、安定的政治局面,使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加强文教德化,使外邦异族归附。。今由与求也,相夫子[7],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8];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9]。”对季氏将伐颛臾的事情,冉有是赞成的,从后文看,他甚至可能参与了季氏的军事谋划。

注释

[1]费:季氏的封地。

[2]疾:讨厌。舍:舍弃,回避。欲之:想要那样。辞:托词,借口。

[3]患:忧虑,担心。寡,少。

[4]倾:倾覆。

[5]文:文教(礼乐)与德政。来:使动用法,使……来(归附)。

[6]安:使动用法,使……安定。

[7]相:辅佐。

[8]邦分崩离析:国家四分五裂。守:守国,保全国家。

[9]萧墙:宫门内迎门的小墙。古时臣子朝见国君,走到此处必肃然起敬,故称“萧墙”。这里借指鲁国宫廷。

译文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氏的封地费邑,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患。”孔子说:“冉求!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我听说拥有邦国的诸侯和拥有封邑的大夫,他们不担忧财富不多而担忧分配不均匀,不担忧贫困而担忧不安定。因为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财富不多;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像这样,如果本国以外的人不归服,就修治文教德政来使他归服;使他归服了以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仲由和冉求两人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顺;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策划在境内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宫墙之内。”

段解

孔子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申述了自己推行文教德化的政治主张。

情境默写

1.《季氏将伐颛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是孔子从政治地位、地理位置、君臣关系三方面陈述的季氏不该攻伐颛臾的理由。

2.《季氏将伐颛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是孔子引用周任的话。

3.《季氏将伐颛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是孔子借盲人作喻批评冉有为相之失的话。

4.《季氏将伐颛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是孔子用反问语气批评“季氏将伐颛臾”是冉有的错误。

5.《季氏将伐颛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孔子听说过的有关“国”与“家”的问题的话。

6.《季氏将伐颛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从施政效果来说的。

7.《季氏将伐颛臾》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如今一般表示“既然来了就要安心下来”的意思。

8.《季氏将伐颛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显示出孔子对季氏的“忧”有着清醒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