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3:谋事在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0章 十面埋伏

袁绍凭借八百骑兵誓死守护,一路逃到了黎阳。

此时他与手下难以取得联系,一时不知到底该何去何从。

袁绍抵达黎山后,只得在山脚下草草睡了一晚。清晨时分,他被一阵哀号之声惊醒。

他仔细侧耳倾听,依稀分辨出男女老幼的声音。他们其中有孩子因失去父亲而哭,有兄弟离散而哭,还有寡妇因丈夫阵亡而哭。人们纷纷哀号着亲人的名字,千万个声音汇在一处,悲伤不已。

这时,有人来报:“启禀袁大将军,逢纪和蒋义渠两位将军带着将士,已经赶来。”

袁绍闻言,若有所思:“看来这些百姓之所以哭嚎,不是因为见到我手下的败兵。恐怕他们是发现了有亲人阵亡,才会如此悲痛。”

待到与逢纪、蒋义渠二将汇合后,袁绍才稍有精神,他命令将士返回冀州。但是,在回去的路上,袁绍不断听到百姓愤恨的抱怨之声:“若是袁绍当初能听从田丰的谏言,绝不至于兵败如此。”

老百姓会抱怨是在所难免的。想当初,袁绍的七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征而去,如今虽有逢纪、蒋义渠等将官跟随,但带回来的士兵却所剩无几。伴随袁绍的,只有一面破旗,一缕悲风,以及百姓无尽的哭嚎之声。

“百姓们说的田丰?唉!老夫当初若是肯听从他的意见,何至于沦落到如此地步呢?如今,我更无颜与他相见了。”

袁绍悔不当初。

逢纪素与田丰不睦,因此当他听闻袁绍懊悔当初未听田丰之言时,生怕等到了冀州,袁绍会重新重用田丰。于是他在袁绍耳旁造谣道:“属下听闻,冀州百姓传言,说田丰虽然身在大牢,但他听说我军大败后拍手大笑,还吹嘘说那都是他早就预料到的。”

袁绍被逢纪的谗言所蒙蔽,心中记恨田丰,暗想一回到冀州就将田丰处斩。

而田丰此时身在冀州监狱,当他听到官渡大败的消息后,茶饭不思,沉默不语。

有狱卒私下敬佩田丰的学识为人,便前来相劝:“田先生不必担忧。袁大将军经过这次大败,定然明白您的忠谏有理。待到大将军回来后,说不定会重新重用您的吧。”

田丰却黯然摇头道:“非也!若是旁人,或许会如你所说。只是我家主公定然不会如此。他若肯听从忠臣之言,不信奸臣谗言,是绝不会遭此惨败的。主公回到冀州之时,便是田某的死期。”

“您别多想了,主公怎么会杀您呢?”

狱卒摇头,表示不信。

但是,田丰之言果然应验。袁绍回到冀州的当日,便立刻派人来牢中见田丰,并说:“主公有令,赐剑自刎!”

来人催促田丰,让他速速拔剑自裁。狱卒见状,一边钦佩田丰的先见之明,一边惋惜如此贤才却落得不得善终的下场。于是,狱卒特地备了酒菜,请田丰吃了酒再上路。

田丰神态自若,步出牢房,席地而坐,饮了杯酒。之后,他慨然说道:“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怪只怪田某愚昧。如今受死,田某无怨,也不会怪罪他人。我去也!”

说罢,田丰拔剑,引颈自刎。田丰之血浸入大地,使大地显得愈发晦暗,冀州上空妖星闪耀,满天红光。

田丰的死讯传出,冀州百姓无不悲痛,人人落泪。

袁绍回到冀州以后,终日闭门不出,整天垂头丧气,无心理政。

原本强大的河北深受重创,国运迅速衰退。

对外,河北打了大败仗;对内,河北更是存有隐患。

“夫君,你何不趁此时机,将继承人确立下来。这样就能促使河北各州同心一体,以推行大业啊。”

刘氏夫人反复催促袁绍尽快立嗣,她想把自己所生的三子袁尚立为后嗣。

“是啊,我实在太累了,身心疲惫。近期便会做决定的。”

袁绍常听刘氏夫人夸赞袁尚的百般好处,心中已将他视为接受自己衣钵的第一人选。

袁绍之长子袁谭目前镇守青州,二子袁熙镇守幽州,虽然袁尚深得父亲欢心,但若想越过两位兄长,直接将三子立嗣恐怕也没那么容易。

袁绍深知此中厉害。因此虽然他十分宠爱三子袁尚,将他留在身边,但一直难以痛下决心。袁绍还慎重地先召集重臣议事,以征求意见。

他深知,逢纪和审配二人善于投其所好,会表示支持拥立袁尚,但正统派郭图和辛评更倾向于拥立长子袁谭。袁绍心知两派意见不合,但若自己明确表示心意,想必他们也会一致拥立袁尚才是。

因此,袁绍特召这四位大将于翠眉庙议事。

“老夫年事已高,是时候考虑立嗣之事了。如今我这几个儿子各守一州,各自打理政事。若论立嗣而言,老夫以为,三子袁尚最为优秀。因此,老夫打算近期将袁尚立为河北的新主,不知各位有何意见?”

袁绍虽名为征求诸将的意见,实际已经心有所属,只希望他们支持。

但是,郭图却立刻直言相谏道:“属下以为此事不妥!自古以来,若是废长立幼,则定会惹得朝野不宁。如今外患未除,若再如此立嗣,必将惹出祸端。不仅河北境内会大乱无比,人民也难保安宁。如此武断之事,请主公三思。若此时国中内乱,则给了曹操可乘之机,他必将趁乱而入。因此,属下以为,如今之要务乃是全力巩固国防。立嗣之事,还是从长计议才好。”

自从痛失沮授和田丰几位忠良之臣后,袁绍再难听到如此痛切的直谏了。他心中深深为痛失忠臣后悔不已。因此,虽然他听到郭图的狂言直谏,心生不悦,但仍按下火气,徐徐说道:“嗯,你是如此看的?容老夫再做考虑吧。”

看起来袁绍似乎有所反省,会慎重考虑立嗣之事了。

没过多久,镇守并州的外甥高干听说舅舅在官渡大败,立刻率五万大军前来支援。他的长子袁谭也从青州提兵五万赶来;次子袁熙紧随其后,率领六万大军赶到冀州城外驻下营寨。

一时之间,冀州城内外袁字大旗飒飒飘扬,大军云集一处。袁绍见状,深受鼓舞。他也一扫往日之阴霾,精神抖擞。

“如此景象,令人振奋!看来还是我的儿子和血亲才靠得住。如今河北兵强马壮,那些人困马乏的曹军,又算得了什么呢?”

另一方面,袁绍又派人搜集曹军的动向。

据各方线报分析,曹军并未乘胜而追。他们现在仍驻扎在黄河沿岸,估计正在扩充军备、休整兵马。

这日,曹操的营盘之前,忽然出现几十位当地的老翁。这些人有的满头白发,有的留着山羊胡须,有的拄着拐杖。他们个个鹤发童颜,相互扶持而来:“我们是特来向曹丞相祝贺的。”

曹操听到卫兵禀报,立刻亲自出迎。

“请问老人家高寿?”

有人回答一百〇四岁,有人说一百〇二岁,年龄最小的也有八九十岁。

“啊呀!如此高寿,真是好福气!”

曹操非常高兴,立刻为老人们送酒送绢帛。

“曹某非常关心老人,也尊敬老人。因为曹某觉得,在此乱世之中,诸位能活到如此高龄,实属不易啊!曹某十分敬佩你们能如此顽强地生活。要知道,恶人自是不能安享高寿的,因此,曹某认为高寿之人也必定是心地善良之人。”

老人们见曹操如此恭敬,无不欢欣鼓舞。一位自称百岁的老翁说道:“话说据现在五十年前,也就是桓帝时候,有一个辽东而来的预言家来到我们这里。他的名字叫殷馗。他那时候说过,西北处显黄星,征兆着五十年后,有位稀世英杰将暂住于此。从那之后,我们在袁绍的治下,饱受恶政之苦。没想到,已经过去五十年了,我们这些老骨头都已经绝望之时,曹丞相来了。今年恰巧刚满五十年,因此我们几个特地前来,给曹丞相道喜啊!”

老人们又向曹操献上猪、鸡等土产,用以劳军,之后才满意而归。

不久后,曹操便颁布了军令:

一、破坏农家耕地者,斩!

二、偷盗农家一犬一鸡者,斩!

三、调戏当地妇女者,斩!

四、酗酒、纵火者,斩!

五、爱护老幼、布施以德者,重赏!

“善政来了!”

“太平盛世到了!”

当地百姓纷纷歌颂曹操的德政。在他们的积极配合下,不仅曹军的军粮和马草问题得以解决,还常常能从百姓那里得到有用的情报。

曹操也听说袁绍正准备卷土重来,他们聚四州三十万士兵,业已抵达仓亭。

于是曹操也派兵押上,双方互递战书,重新布阵。

开战的第一天,袁绍出战叫阵。他仗着身后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外甥,有恃无恐。

战鼓大作,曹操出阵。他威风凛凛,一见袁绍,便骂道:“袁绍啊袁绍!你如今已是穷途末路,还来老夫的剑下找死不成?”

袁绍大怒,回头令道:“来人啊!给我把这个伤天害理的曹贼拿下!”

三子袁尚急于出人头地,欲在父亲面前表现一番。他立刻拍马出阵,直奔曹操杀来。

曹操见来了一员小将,不禁瞪大双眼,扭头问道:“那个毛头小子是哪个?”

徐晃的部下史涣答道:“他是袁绍三子袁尚,末将这就去将他拿下!”

史涣说罢,挺枪而出。

袁尚见史涣逼来,避过锋芒拨马便走。史涣紧追不舍。哪想到袁尚竟是假意逃走,他突然转身放出冷箭,射中史涣的左目。

史涣落马,烟尘四起。袁绍阵中一片欢声,袁尚也得意扬扬地立下首战之功。

袁绍见儿子如此英武,更加信心百倍。

此时,无论是装备还是士兵数量,河北军依然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因此自开战以来,头两天都是河北军大胜,而且连胜的势头似乎还要继续。

曹操眼见一连几天不见起色,急召众人商讨对策。

“程昱,你对此有何良策?”

程昱出了一计,名为“十面埋伏”。

曹操按计,将所有部队撤到黄河边上,重新布阵。他分出十支伏兵,互相保持着密切联络,设下埋伏,静等袁绍大军前来入瓮。

袁绍方面则不断派探子收集情报,同时率领三十万大军缓缓推进。

“曹军在黄河边布阵,似乎要背水一战。”

得此讯息,河北军便不敢再轻举妄动了。

一日深夜,曹操派先锋许褚夜袭,骚扰河北军。

“传我命令!立刻包围敌军!”

袁绍一声令下,五寨人马倾巢而出。河北军大军压境,将许褚的夜袭部队团团围住,声势浩大。

而许褚则按照曹操事先的安排行动。他并不纠缠,边打边逃,将大批敌军诱至黄河之畔,使敌方的五寨人马一步一步地掉入十面埋伏的陷阱之中。

“前方就是黄河了。敌人背水一战,一定会作拼死反击。传令下去,切勿深入!”

袁绍父子派出传令兵,向各寨发出命令。但此时五寨的大营却早已移动了,联络一时不畅,造成了前线与后方的讯息不通。

正在此时,忽然从四面八方的山丘湖沼之间,涌出了曹操预先埋伏的十队兵马。他们呐喊喧天,呼啸而至,反攻而上。

“大家不要慌!”

“稳住阵脚!”

袁绍父子一边大声鼓励手下,一边自信满满。他们一直坚信自己的河北军实力强大,绝不会轻易被曹军的攻击所破。

但他们此时尚不知晓,他们最引以为傲的五寨部队,早已出现纰漏。

与此同时,曹军的喊杀之声震耳欲聋,令人心惊胆战。“右翼第一队,夏侯惇在此!”

“第二队大将,张辽!”

“统领第三队的李典!”

“第四队,乐进!”

“第五队,夏侯渊!”

“左翼第一队,曹洪!”

“二队张郃。三队徐晃。四队于禁。五队高览。”

随着呐喊声越逼越近,袁绍父子这才恐慌起来。

“糟糕!我们中计了!”

连他们所处的总指挥部也陷入混乱。

他们搞不清楚,敌军何以迅速逼近?己方的三十万大军如今身在何处?但如今情势危急,他们也顾不上搞清这些了。

袁绍没有办法,只得带着三个儿子仓皇逃命。

徐晃和于禁带领曹军紧紧追击,将河北军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

袁绍父子几次陷入重重包围,险些丧命于曹军的铁扒之下。

他们四次换马逃跑,一路狂奔,经历九死一生才逃到了仓亭。但未及他们喘息休整,曹洪、夏侯惇的追击队伍又杀了过来,如同狂风暴雨一般,对他们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袁绍的次子袁熙和外甥高干也皆身负重伤。

袁绍见势不妙,只得连夜狂逃,一口气又逃了一百余里。待到第二天清点人数时,才发现身边只剩下不到一万名残兵败将。

袁绍一路逃跑,一路被追,稍作休息就被敌军赶上。他只得疲于奔命,备受折磨。这世间之上,恐怕再也没有比逃亡更痛苦的了!

在剩下的一万名残兵中,还有三分之一负了伤。这些伤员不断地掉队,随行人数越来越少。

“啊!父亲!您怎么啦?”

袁绍的三子袁尚在逃亡途中回头望了望父亲,突然惊恐地大叫起来:“兄长!不好了!你们慢些走!”

袁谭和袁熙听到他的呼唤,立刻赶回到袁绍身边。正在逃亡的大队伍也一片混乱,驻足不前。

袁绍毕竟老迈年高,经过日夜不休的长途奔逃,早已筋疲力尽。此时他昏倒在马背之上,口中鲜血横流。

“父亲!”

“大将军!”

“父亲你醒醒啊!”

袁绍的三个儿子和手下诸将把他团团围住,大声呼唤。

袁绍悠悠醒转过来。只见他面色苍白,任由三子袁尚为他擦去嘴角的血迹。他缓缓说道:“老夫不打紧。你们不要担心。”

正在这时,前面的先锋队伍忽然仓皇逃了回来,如临大敌。

原来,曹军早就派出队伍,迂回绕到河北军前方,将他们的去路掐断。无奈之下,袁绍的长子袁谭只得怀抱父亲跨上战马,沿小道狂奔而逃,一跑就是几十里。

“儿啊,快放我下来。为父快不行了。”

袁绍奄奄一息,在儿子膝上横卧着,不禁呻吟出声。

此时天色已经昏暗,月上枝头,惨淡的光线稀疏地洒在地上。袁家三子和手下诸将一起,将袁绍挪至树林深处,席地而卧。袁绍枕着战袍,眼中神色逐渐黯淡下来。

“袁尚、袁谭、袁熙……你们几人听我说。恐怕为父今日的天命已尽了。你们几人切莫忘记,回去之后要重整旗鼓,厉兵秣马,誓与那曹贼再决胜负!一定要为父亲报仇!”

袁绍未等说完,咯血不止,不多时后便一命呜呼。

袁氏三兄弟痛失父亲,悲痛不已。他们只得擦干泪水,将袁绍的尸身驮在马背上,立刻整肃人马,匆匆回冀州。

回到冀州城后,他们秘不发丧,而是对外宣称袁绍因病重而返,由三子袁尚临时掌权,由审配及其他重臣相与辅佐。

之后,袁绍的长子袁谭回到青州,次子袁熙回到幽州,各自镇守一方。外甥高干也回到并州,几人相约,待到时机成熟之时,定要东山再起。

曹操获得大胜,目前已率军进入冀州。属下谏言:“时值稻谷成熟之季,倘若丞相此时发兵,则必将田地荒芜,百姓的生计更加会遭受影响,难免招致民怨。而且我军如今长途奔袭,人困马乏。如今后方的粮草补给不足,十分困难。袁绍虽然一病不起,但他仍有审配、逢纪等人辅佐,实力不容小觑。此时倘若我军贸然深入,恐有危险。”

曹操欣然同意:“正是!百姓乃国之根本。既然此地即将归我所有,老夫自然会体恤民情的。”

曹操随即下令班师回朝。

返程途中,接到许都快马来报:“启禀丞相,汝南的刘备、刘辟、龚都等人,号称率兵数万,欲袭许都。京师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