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令第二
垦令,即开垦荒地的法令。本篇是有关垦荒令的内容,共有二十条法令及对法令的论证和解释。各条法令之间没有严密的逻辑关系,归纳起来主要有:整顿吏治、统一法规使百姓不被不良官吏盘剥,从而稳定民心;通过提高赋税的手段,迫使高门贵族的子女、依附他们的食客和仆役去务农;限制经营项目、提高经商的赋税,使经商无利可图,迫使人们放弃经商的念头;控制百姓的居、行、言论、意志,使他们心无旁骛只知耕种。很明显,其目的是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加以限制,迫使人民去从事农业生产。奴隶社会时期,粮食在国家安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商鞅抓住了这一强国的根本问题。但商鞅的举措在今天看来还是比较激进,一些措施,对于中国社会重农抑商的传统产生了重大影响。鼓励政策少,强制手段多,显示出商鞅高调变法的作风。
无宿治(1),则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2),而百官之情不相稽(3)。百官之情不相稽,则农有余日(4)。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则农不败(5)。农不败而有余日,则草必垦矣。
【注释】
(1)无:通“毋”,表示禁止的副词。宿(sù):隔夜的,此指拖延。
(2)邪官:有私心的官吏。
(3)情:事情。稽:滞留。
(4)余日:空闲。
(5)败:毁坏,此指农民被盘剥。
【译文】
不允许官吏拖延政务不办,那样有私心的官吏就找不到机会到百姓那里谋求私利,大臣之间的事情就不会拖延。大臣之间的事情不拖延,那么农民就会有空闲时间。有私心的官吏没有机会到百姓中谋私利,那么农民就不会受到盘剥。农民不受到盘剥又有空闲时间,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得到开垦了。
訾粟而税(1),则上壹而民平(2)。上壹则信(3),信则官不敢为邪。民平则慎(4),慎则难变。上信而官不敢为邪,民慎而难变,则上不非上,中不苦官(5)。上不非上,中不苦官,则壮民疾农不变(6)。壮民疾农不变,则少民学之不休(7)。少民学之不休,则草必垦矣。
【注释】
(1)訾(zī):衡量,计算。粟:一种粮食作物,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称“小米”。古代泛称谷类。
(2)壹:统一,一致。
(3)信:明确。
(4)慎:谨慎。
(5)苦:担忧。
(6)壮民:指老一辈的人。疾:积极。
(7)少民:指少一辈的人。
【译文】
根据粮食的产量来收税,那么国家的政策统一,而百姓感觉公平。国家的制度统一了,就使百姓对政策有明确的认知,百姓对政策有明确的认知,大臣便不敢谋私利。百姓觉得公平,就会谨慎,百姓谨慎,就不会生出异心。国家的田赋制度明确而官吏不敢谋私,百姓谨慎而不易生出异心。如此,百姓上不会对君主不满,中间不会担忧官吏的盘剥。百姓上不对君主不满,中间不担心官吏的盘剥,那么老一辈人就会积极从事农业生产不改做其他行业。老一辈人积极从事农业生产,那么后代人一定会一辈接一辈地效仿前人。后代不断地效仿前人积极务农,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得到开垦了。
无以外权任爵与官(1),则民不贵学问,又不贱农。民不贵学则愚,愚则无外交。无外交,则国安而不殆(2)。民不贱农(3),则勉农而不偷(4)。国安不殆,勉农而不偷,则草必垦矣。
【注释】
(1)外:指务农之外的事。权:衡量。任:任用。
(2)殆:危险。
(3)贱:轻视。
(4)勉:努力。偷:怠惰。
【译文】
不要用务农以外的因素来衡量给某些人封官晋爵,那样百姓就不会看重学问,也不会轻视农业。百姓不认为有学问尊贵,就会愚昧。百姓愚昧没有见识,就不会到外国交游。百姓不到外国交游,那么国家就没有危险。农民不轻视农业,就会努力生产而不怠惰。国家没有危险,农民尽力从事农业生产不怠惰,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得到开垦了。
禄厚而税多,食口众者(1),败农者也。则以其食口之数,赋而重使之(2),则辟淫游惰之民无所于食(3)。无所于食则必农,农则草必垦矣。
【注释】
(1)食口:指依附贵族的食客。
(2)赋:收税。使:指徭役。
(3)辟淫游惰之民:指游手好闲之徒。辟,邪。
【译文】
士大夫贵族的俸禄丰厚而收取的租税又多,食客数量众多,这是有损农业生产的。那就要根据他们豢养的食客的人数收取赋税并从重役使他们。那么这些游手好闲的人就没有地方混饭吃。这些游手好闲的人没处混饭吃,就一定会去务农。他们都去务农,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得到开垦了。
使商无得粜(1),农无得籴(2)。农无得籴,则窳惰之农勉疾(3)。商无得粜,则多岁不加乐(4)。多岁不加乐,则饥岁无裕利(5)。无裕利,则商怯(6)。商怯,则欲农。窳惰之农勉疾,商欲农,则草必垦矣。
【注释】
(1)粜(tiào):卖出谷物。
(2)籴(dí):买进谷物。
(3)窳(yǔ)惰:懒惰。
(4)多岁:丰年。乐:乐岁之乐,指可观的收入。
(5)裕:充裕,此指多余。
(6)怯:担忧,顾虑。
【译文】
商人不准卖粮食,农民不准买粮食。农民不准买粮食,那么懒惰的农民就会积极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商人不准卖粮食,到了丰年就不能牟取丰厚的利润。丰年没有丰厚的利润,那么饥年更没有过多的利润可图。没有厚利可图,那么商人就会有顾虑。商人有顾虑,就会想去务农。懒惰的农民努力从事生产,商人也想去务农,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得到开垦了。
声服无通于百县(1),则民行作不顾(2),休居不听(3)。休居不听,则气不淫(4);行作不顾,则意必壹(5)。意壹而气不淫,则草必垦矣。
【注释】
(1)声服:淫声异服。
(2)行作:行走劳作。
(3)休居:居家休息。“行作不顾,休居不听”互文见意。
(4)淫:精神涣散。
(5)壹:专一。
【译文】
不允许淫声异服在各郡县流行,那么农民在外出劳作时就不会看见奇装异服,在家里休息时听不到靡靡之音。休息时听不到靡靡之音,那么他的精神就不会涣散;到田间劳动时看不见奇装异服,那么他的心思一定会专心在农业生产上。心思专一而且意志不涣散,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得到开垦了。
无得取庸(1),则大夫家长不建缮(2)。爱子不惰食(3),惰民不窳(4),而庸民无所于食,是必农。大夫家长不建缮,则农事不伤。爱子惰民不窳,则故田不荒。农事不伤,农民益农,则草必垦矣。
【注释】
(1)庸:同“佣”,雇佣。
(2)家长:即家主。建:建筑。缮:修葺房屋。
(3)爱子:指大夫家主的子女。
(4)窳(yǔ):偷懒。
【译文】
不准许雇用佣工,那么大夫、家主就不会建院修屋。他们那些娇养的儿女无法不劳而食,懒惰的人也不能偷懒,那些靠给人作佣工生活的人就没有地方混饭吃,这样他们就一定去务农。大夫、家主不建院修屋,那么农业生产就不会受到妨害。卿大夫儿女和懒惰之人不再偷懒,那么原本归他们种的农田就不会撂荒。农业生产不会受到妨害,农民更加努力从事农业生产,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得到开垦了。
废逆旅(1),则奸伪、躁心、私交、疑农之民不行(2)。逆旅之民无所于食,则必农。农则草必垦矣。
【注释】
(1)逆旅:旅馆,客舍。
(2)奸伪、躁心、私交、疑农之民:分别指奸猾、心思活泛、喜欢四处交游、不专心务农的人。
【译文】
取缔旅馆,那么奸邪伪诈、心思活泛、私下交游、不专心务农的人就不会外出四处周游,那些开旅馆的人就没有办法谋生,那么他们一定会去务农。这些人都去务农,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得到开垦了。
壹山泽(1),则恶农、慢惰、倍欲之民无所于食(2)。无所于食,则必农。农则草必垦矣。
【注释】
(1)壹:统一,意谓收归国有。
(2)倍欲:指贪念十足。
【译文】
国家统一管理山林、湖泽,那么讨厌务农、怠慢懒惰、贪欲十足的人就没有吃饭的营生。没有吃饭的营生,那么一定会去务农。这些人都去务农,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得到开垦了。
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1)。然则商贾少(2),民不能喜酣奭(3),大臣不为荒饱(4)。商贾少,则上不费粟(5);民不能喜酣奭,则农不慢;大臣不荒饱,则国事不稽,主无过举(6)。上不费粟,民不慢农,则草必垦矣。
【注释】
(1)朴:指成本。
(2)商贾(gǔ):商人。
(3)酣奭(shì):谓饮酒过度。酣,半醉。奭,盛,过多。
(4)荒饱:指大吃大喝。荒,放纵。
(5)商贾少,则上不费粟:此句谓卖酒肉的商人少,酿酒和平日大吃大喝浪费的粮食就少。
(6)过举:错误的举措。
【译文】
抬高酒肉等奢侈品的价钱,加重收取这些东西的赋税,让赋税的数量高出它的成本十倍。如果这样的话,卖酒、肉的商人就会减少,农民也就不能尽情饮酒作乐,大臣也就不会大吃大喝。经商的人少了,那么从源头上就不会浪费粮食;农民不能纵情饮酒作乐,那么农民就不会懒惰怠慢;大臣不大吃大喝,那么国家的政事就不会被拖延,君主也就不会有错误的举措。源头上不浪费粮食,农民不怠慢放松农业,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得到开垦了。
重刑而连其罪(1),则褊急之民不讼(2),很刚之民不斗(3),怠惰之民不游,费资之民不作(4),巧谀、恶心之民无变也(5)。五民者不生于境内,则草必垦矣。
【注释】
(1)重刑:加重处罚力度。连其罪:即连坐。
(2)褊(biǎn)急:心胸狭隘、性情急躁。讼:争嚷。
(3)很刚:凶残暴戾。很,“狠”的古字。
(4)费资之民:指奢侈浪费的人。作:起。
(5)巧谀:花言巧语。恶(è)心:心怀叵测。变:变诈。
【译文】
加重处罚力度,并且建立连坐制度,那么那些心胸狭隘、性格暴躁的人就不敢争吵斗嘴,凶狠强悍的人便不再敢打架斗殴,懒惰的人也不敢到处游荡,喜欢挥霍的人也不再会产生,善于花言巧语、心怀叵测的人就不敢再进行欺诈。这五种人在国内不任意胡来,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得到开垦了。
使民无得擅徙(1),则诛愚(2)。乱农之民无所于食而必农(3)。愚心躁欲之民壹意,则农民必静(4)。农静诛愚,乱农之民欲农,则草必垦矣。
【注释】
(1)徙:迁徙,搬家。
(2)诛愚:愚昧。
(3)乱:扰乱,不安心。
(4)静:稳定,没有其他想法。
【译文】
让百姓不能随便搬迁,那么就会愚昧迟钝,而那些不安心务农的人就失去混饭吃的地方,一定会去务农了。愚昧无知、性情浮躁的人也能专心从事农业生产了,那么农民就一定会安心务农。农民安心务农又愚昧迟钝,不安心务农的人也想去务农,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得到开垦了。
均出余子之使令(1),以世使之(2)。又高其解舍(3),令有甬官食(4),概(5)。不可以辟役(6),而大官未可必得也,则余子不游事人(7),则必农。农则草必垦矣。
【注释】
(1)余子:指奴隶主贵族、卿大夫嫡长子以外的子弟。
(2)世:指出身。
(3)解舍:免除兵役和徭役。
(4)有:取。甬官:掌管徭役的官吏。
(5)概(gài):量米时将米刮平,使米与量器口平齐的工具。
(6)辟:通“避”。
(7)游:游历它处。事人:指作高门的家臣,以求逃避徭役。
【译文】
统一发布有关卿大夫、贵族嫡长子以外子弟担负徭役赋税的法令,根据他们的出身让他们服徭役。提高他们免除服徭役的条件,让他们从掌管徭役的官吏那里领取粮食,而不多付给粮食照顾他们。不可能逃避徭役,也不能通过游历结交权贵而做大官,那么那些子弟就不再四处游历投靠权贵,而一定会去务农。这些人去务农,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得到开垦了。
国之大臣诸大夫,博闻、辩慧、游居之事(1),皆无得为;无得居游于百县,则农民无所闻变见方(2)。农民无所闻变见方,则知农无从离其故事(3),而愚农不知,不好学问。愚农不知,不好学问,则务疾农。知农不离其故事,则草必垦矣。
【注释】
(1)辩慧:巧辩。游居:周游。
(2)变:通“辩”。方(páng):广博。
(3)知:同“智”,有头脑。故事:旧事,旧业。
【译文】
国家的大臣诸大夫们,不准做那些提高闻见、辩论、周游居住外乡之类的事;不准许到各郡县去居住游说,那么农民就无从听到奇谈怪论增广见闻。农民没有地方听到奇谈怪论增广见闻,那么有头脑的农民就没有办法脱离他们原本从事的农业,而那些愚昧的农民就会无知,不喜欢学问。愚昧的农民无知,不喜欢学问,那么就会积极务农。有头脑的农民不脱离他们原来所从事的农业,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得到开垦了。
令军市无有女子(1),而命其商令人自给甲兵,使视军兴(2)。又使军市无得私输粮者,则奸谋无所于伏(3),盗粮者无所售(4),输粮者不私稽(5),轻惰之民不游军市。盗粮者无所售,送粮者不私稽,轻惰之民不游军市,则农民不淫,国粟不劳(6),则草必垦矣。
【注释】
(1)军市:军中的市场。
(2)兴:动向。
(3)伏:隐藏。
(4)售:卖出去。
(5)稽:贮存。
(6)劳:劳苦,此谓亏空。
【译文】
命令军队的市场上不准有女子,还要命令军内市场上的商人自己给军队准备好铠甲兵器,让他们时刻关注军队军事行动的动向。要让军队内部的市场不能有私自运输粮食的人,那么那些打粮食主意的人举动就没办法隐藏。偷军粮的人没有地方卖出去,运粮食的人也不能私藏粮食,那些轻浮懒惰的人就不到军中市场上游荡。偷运的粮食不能卖出去,运送粮食的人无法私自储存,轻浮懒惰的人不到军中市场游逛,那么农民就不会被迷惑,国家的粮食就不会亏空,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
百县之治一形,则徙迁者不饰(1),代者不敢更其制(2),过而废者不能匿其举(3)。过举不匿,则官无邪人。迂者不饰,代者不更,则官属少而民不劳(4)。官无邪,则民不敖(5)。民不敖,则业不败。官属少,则征不烦(6)。民不劳,则农多日。农多日,征不烦,业不败,则草必垦矣。
【注释】
(1)徙迁:意谓调职升迁。饰:装饰,美化。
(2)代者:指接替职位的人。
(3)过:犯错。废:指免官。
(4)官属:属吏,从属人员。
(5)敖:游玩,此指离开故土。
(6)烦:繁。
【译文】
各郡县的政令和治理措施必须一致,那么到期离任和升迁的官吏就没有办法美化自己的政绩,接任的官吏也不能随意更改已有的制度,犯了错误被罢官的人不能隐瞒自己的错误。错误行为不能隐瞒,那么官吏中就会没有心术不端的人。升迁的人不用粉饰自己,接任的官吏不敢更改制度,那么官吏的从属人员就会减少,农民的负担就不会过重。官吏中没有心术不端的人,农民就不用离开故土四处躲避。农民不用四处躲避,那么农业就不会受到危害。官吏的从属人员少了,那么征收的赋税就不会多。农民的负担不重,那农民的闲暇时间就多。农民闲暇的时间多,征收的赋税也不多,农业不受损害,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得到开垦了。
重关市之赋(1),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2)。农恶商,商疑惰,则草必垦矣。
【注释】
(1)关市:位于交通要道的市集。
(2)疑:怀疑,此谓缺少信心。惰:不积极。
【译文】
加重交通要道的市集上商品的税收,那么农民就会不敢轻易经商,商人也会对经商持怀疑的态度。农民不敢经商,商人对自己所从事的产业缺乏信心,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得到开垦了。
以商之口数使商(1),令之厮、舆、徒、童者必当名(2),则农逸而商劳(3)。农逸则良田不荒;商劳则去来赍送之礼无通于百县(4)。则农民不饥,行不饰(5)。农民不饥,行不饰,则公作必疾(6),而私作不荒,则农事必胜。农事必胜,则草必垦矣。
【注释】
(1)使:役使,指摊派徭役。
(2)厮、舆、徒、童:都是仆役的别称。当名:谓与户口所登记的相合。
(3)农逸而商劳:按照古代的规定,除为官者,只有作仆役的人可以不按照户口的登记去服徭役。而商鞅规定商人家的仆役还需要按照户口去服徭役,商人的负担就加重了。
(4)赍(jī):赠送。
(5)饰:装饰。
(6)作:耕作。
【译文】
根据商人的家庭人口数量向他们摊派徭役,让他们家中的厮舆徒童等仆役都一定要按照官府登记注册的情况服徭役,那么相比之下农民的负担就会轻而商人的负担就会重。农民负担轻,良田就不会荒芜;商人负担重,往来赠送的礼物就不会在各地通行。如果这样,农民就不会饥饿,做什么事也不用装饰门面。农民不挨饿,做事不装门面,那么他们就一定会对公田的耕作积极努力,并且个人的田地也不会荒废,那么在农业上的事就会得到好的发展。农业上的事发展好了,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
令送粮无得取僦(1),无得反庸(2)。车牛舆重(3),役必当名。然则往速徕疾,则业不败农(4)。业不败农,则草必垦矣。
【注释】
(1)僦(jiù):雇车。
(2)反:通“返”,返回。庸:此处意同“佣”,雇佣。
(3)舆重:指载重量。
(4)业:事,指运粮之事。
【译文】
下令运送粮食不能雇别人的车子,更不准运粮车辆在返回时私自搭载其他货物。车、拉车的牛、车子的载重量服役时一定要同注册登记的一致。如果这样的话,那么运粮车就会往返迅速,运粮的环节就不耽误农业生产。运粮的环节不耽误农业生产,那么荒地就一定能能够得到开垦了。
无得为罪人请于吏而饷食之(1),则奸民无主。奸民无主,则为奸不勉(2)。为奸不勉,则奸民无朴(3)。奸民无朴,则农民不败。农民不败,则草必垦矣。
【注释】
(1)饷(xiǎng):送饭。食(sì):使……吃。
(2)勉:受到鼓励。
(3)朴:根。
【译文】
不准许为犯人向官吏求情并且给他们送食物让他们好吃好喝,那么作奸犯科的人就没有了指望。作奸犯科的人没有了指望,那么他们做坏事就没了劲头。做坏事没有劲头,那么作奸犯科的人就没有了根儿。作奸犯科没有了根儿,那么农民就不会受到他们的危害。农民不会受到危害,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