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第二
中心大意
本篇着重分析了战争与国家经济的关系,提出粮草供应尽量在敌国就地补充的原则。并认为作战时要速战速决,避免打持久战。因为持久战的消耗太大,即使一个强大、富饶的国家也有可能被持久战拖垮,导致国弊民穷。本篇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后勤理论。
原文选译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军队作战,要尽快取得胜利。旷日持久,就会使士兵们疲惫,失去锐气。一旦攻城,则兵力将耗尽。军队长期在外作战,会使国家财政经济发生困难。
“故兵贵胜,不贵久。”
所以用兵贵在速胜,不能拖得太久。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善于用兵的人,不用一再征集兵员,不用多次运送军粮。武器装备由国内供应,粮食草料在敌国就地解决。这样,军队的粮草供应就充足了。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深知用兵之法的将帅,是百姓命运的掌握者,是国家安危的主宰者。
兵法故事
曹操夜袭乌巢转败局
东汉末年,袁绍与曹操两大割据势力日渐强大。公元200年,袁绍集结了十万精兵挥师南下。他先派大将颜良渡过黄河,进攻白马。曹操采纳了谋士荀攸的意见,派一部分人马往西到延津一带假装渡河,把袁军主力引到西边。袁绍听说曹操要在延津渡河,果然派大军来堵截。而此时曹操亲自带领一支轻骑兵袭击白马,来了个声东击西。包围白马的袁军被打得措手不及,主将颜良被杀,白马之围也解除了。
袁绍听到曹操救了白马,一气之下下令全军渡河追击,派大将文丑率领骑兵打前锋。曹操听说袁军来追,就把六百名骑兵埋伏在南陂,叫兵士解下马鞍,让马到处溜达,还把武器辎重丢得满地都是。袁军一见果然中计,纷纷争抢财物。这时,六百名伏兵一齐冲杀出来。袁军来不及抵抗,就被杀得七零八落,大将文丑也死在乱军之中。
两场仗打下来,袁绍一连折损了颜良、文丑两员大将。他不肯罢休,一路追击曹操到官渡,才扎下营寨。曹操的兵马也退回官渡,布好阵势,坚守营垒。就这样,双方在官渡相持了三个多月。
时间一长,曹军的粮食越来越少,兵士也疲惫不堪。而袁绍的军粮,却从邺城源源不断地运来。到了十月,袁绍又派大将淳于琼带领一万人马运送军粮,并把大批军粮囤积在离开官渡四十里的乌巢。恰在此时,曹操的一位故友——袁绍的谋士许攸,因为家人犯罪的事与袁绍闹翻,前来投奔曹操。
这天晚上,曹操在大营里刚脱掉衣服准备就寝,忽然听说许攸来投奔他,高兴得来不及穿鞋子,就光着脚跑出去迎接许攸,一边跑一边大笑着说:“太好了!您一来,我的大事能成了。”
曹操把许攸迎进帐中,许攸开门见山地问道:“袁绍兵多粮足,您打算如何应对?你们现在还有多少粮食?”曹操回答说:“还能支持一年。”许攸笑着说:“恐怕没有那么多吧!”曹操改口说:“恐怕只能支持半年了。”许攸听了,装出生气的样子说:“在老朋友面前,还说什么假话?我诚心来投奔您,您却这样欺骗我,实在是失望至极啊!”曹操无奈,只好如实相告:“军中的粮食,可能维持不了一个月了,您看怎么办?”
没想到,许攸却大声地说:“何必瞒我呢,您哪还有粮草!我知道您一无援军,二无粮草,情况危在旦夕,特来给您献一条破敌之计。现在袁绍的粮食、军械,全存放在乌巢。把守的淳于琼嗜好饮酒,防备十分松懈。您只要速速带一支精兵去偷袭,把他的粮草全烧光,那么不出三天,袁绍就不战自败了。”
曹操听了大喜,立刻把部下荀攸、曹洪找来,命他们守好官渡大营,又在营外安排了两路伏兵,以防袁军来袭。第二日,曹操亲自率领五千精兵,带上柴草向乌巢进发。他们打着袁军的旗号,沿途遇到袁军的岗哨查问,就谎称是袁绍派去乌巢护粮的,一路蒙混过关。
到达乌巢后,曹军立刻围住粮草辎重,四面放火,袁军大乱。乌巢的守将淳于琼喝醉了酒正躺在营帐中,听到外面的声音连忙跳起来问道:“什么人吵闹?”话没说完,就被曹兵抓住捆起来了。
袁绍看到乌巢上空火光四起,急忙派兵去援救淳于琼,又派重兵进攻曹军大营。袁绍增援的军队迫近,有人请求曹操分兵抵抗,曹操怒喝道:“你们只管杀敌!敌人到了背后,再来报告!”于是,曹兵拼死作战,大破袁军,割了许多将领的头颅,杀死士兵千余人,还把袁军的粮草烧了个一干二净。
乌巢失守后,被袁绍派去攻打曹营的张郃、高览两员大将投降。袁绍失去粮草,军心动摇,曹军乘势猛攻,大获全胜。袁绍惨败,仅带着八百骑兵逃回河北。
诸葛亮草船借箭
三国时期,曹操率八十万大军南征,孙权、刘备不得不结成联盟共同抗曹。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对刘备的军师诸葛亮的才智很是忌妒。为了除掉诸葛亮,周瑜设下圈套打算置诸葛亮于死地。
这天,周瑜召集众将领议事,特地把诸葛亮请来。周瑜问诸葛亮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回答说:“水上交战,自然是弓箭最好。”周瑜说:“先生想的跟我一样。但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还望先生不要推辞。”诸葛亮说:“都督委托的事,我当然竭尽全力。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要用?”周瑜有意为难诸葛亮,就限定了一个无法完成的期限,说:“十天内需要造好。”不料,诸葛亮却说:“两军交战迫在眉睫,若等十天,恐怕误了大事!”周瑜听了大为诧异,问道:“那先生觉得几日能造好?”诸葛亮笃定地说:“只需三天,我就带十万支箭来与都督复命。”
周瑜一听大喜,心想这诸葛亮纵然有通天的本领,也不可能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我让他立下军令状,到时交不出箭正好可以名正言顺地杀掉他。于是,周瑜又说:“此事关系重大,先生可不能跟我开玩笑。”诸葛亮说:“我怎敢拿军情跟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三天后拿不出十万支箭,甘愿被重罚。”周瑜正中下怀,心中暗喜,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的第三天早上,请都督派五百名军士到江边来搬箭。”然后喝了几杯酒就告辞了。
诸葛亮走后,周瑜不放心,又派鲁肃去打探诸葛亮的虚实。诸葛亮知道鲁肃忠厚,愁眉苦脸地对他说:“三天如何能够造出十万支箭,先生你可要救我!”鲁肃回答说:“你不该夸下海口自取其祸,如今叫我如何救你?”
诸葛亮说:“你借我二十只船,每只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遮起来,再要一千个草把,分别竖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到第三天保管会有十万支箭。但有一件,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他要是知道了,必然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完不成了。”
鲁肃虽然不明白诸葛亮的用意,还是答应了他的请求。见到周瑜,也不说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没有准备竹子、羽毛、胶水等造箭的用品。周瑜听了大惑不解,只好说:“三天以后,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只轻快的小船,每条船上配备三十名军士,并按照诸葛亮的要求,布置好青布幔和草把,等候诸葛亮调用。可是第一天过去了,诸葛亮并没有什么动静。第二天过去了,诸葛亮还是没有什么动静。
直到第三天夜里的四更时分,诸葛亮才悄悄地将鲁肃请到船上。鲁肃不解地问:“这是要做什么?”诸葛亮笑着回答说:“请先生一起去取箭呀。”鲁肃更加疑惑了,问道:“到哪里去取?”诸葛亮摇了摇羽毛扇,神秘地说:“先生不用问,跟我去了就知道了。”鲁肃云里雾里,只得跟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这天晚上,大雾茫茫,浩荡的长江水面上更是雾气迷蒙,伸手不见五指。诸葛亮命人用绳索将二十只船连在一起,径直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到了五更时分,船已经十分靠近曹军的水寨了。诸葛亮下令把船面向西一字排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吓得大惊失色,说:“我们只带了六百兵士,如果曹军倾巢而来,可怎么办啊?”诸葛亮却镇定地说:“这大雾漫天,我料定曹操不敢出战。你我只管放心饮酒取乐,等大雾散了就回去。”
果然,那曹操听到擂鼓呐喊的声音,下令说:“大雾迷江,敌人忽然来攻,必然有所埋伏,不可轻举妄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霎那间,箭如雨发,射在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上。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又命令调转船头,让军士们加劲擂鼓呐喊,让曹军把箭射在船的另外一面。
天渐渐亮了,雾慢慢散去了。船两边的草把上,已经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诸葛亮命令二十只船急速驶回南岸,又让军士们齐声高喊:“多谢曹丞相借箭!来日战场上奉还!”曹操这才知道上了当,懊悔不已,可是二十只小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船队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经过清点,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数远远超出了十万支。鲁肃见了周瑜,把借箭的经过告诉了他。周瑜本以为诸葛亮这回必死无疑,却没想到他能想出利用大雾天气,去敌人那里取箭这样高明的计策,不由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郦食其陈留取粮
郦食其是秦末陈留高阳人。他喜好读书,颇有智谋,因为家贫落魄,不得不当了一名看守里门的小吏。等到陈胜、项梁等人反秦起义的时候,攻城略地的将领们一拨又一拨,走马灯似的经过陈留。郦食其知道施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但他冷眼旁观,见这些将领个个鼠目寸光刚愎自用,觉得他们难成气候,就深居简出,隐居了起来。
公元前208年,刘邦途经高阳取道西进,虽然秦军主力不在关内,但沿途重要的关口都有重兵把守,刘邦要到达咸阳仍是困难重重。郦食其听说刘邦具有雄才大略,能够成就一番大业,就去拜见他。
这天,刘邦正坐在床边由两个侍女伺候着洗脚,士兵来报说:“有一位叫郦食其的老儒生求见。”刘邦最讨厌的就是儒生,看到他们头戴儒生的帽子来拜见他,就把帽子摘下来,在里边撒尿。刘邦心里不高兴,就很随便地说:“让他进来吧。”
郦食其见刘邦如此傲慢,也不下拜,只是作了个揖,然后高声地说:“您带兵到此,是想帮助秦国攻打各国呢,还是帮助其他各国灭秦?”
刘邦听他这样问话,怒斥道:“哪里来的书呆子!秦王朝暴虐无道,百姓们苦不堪言,所以各路诸侯才会起兵反秦。天下都想灭秦,你却问我是不是想帮秦朝?”
郦食其听了却笑了,说:“您果真要召集义师诛灭暴秦吗?那么,接见长者时为什么这样傲慢无礼?打仗没有计谋可不成,您这样怠慢贤士,还有什么人会来献计呢?”
刘邦听他出语不凡,马上停止洗脚,起身整理好衣帽,恭恭敬敬地把郦食其请到上宾的座位,虚心地向他求教。郦食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起六国合纵连横的谋略。刘邦非常佩服,赶紧让人端上饭食,殷勤地款待郦食其,然后问道:“那您看,我们怎样才能战胜秦国呢?”
郦食其回答说:“您聚集起这些乌合之众,整合所有散乱的兵马也不满一万人。如果带领他们直接和秦兵作战,就好比把羊赶入虎口,毫无胜算啊!”
刘邦忙请教对策,郦食其慢条斯理地说:“陈留是天下的交通要道,四通八达,进可战,退可守。现在城里又存了很多粮草。依我之见,您不如先攻占陈留。再以此为据点,招兵买马,图谋天下!”
刘邦正愁军粮不足,赶紧问道:“您可有妙计取陈留?”郦食其说:“陈留县令与我交情不错,我愿意替你去跑一趟,劝说他归顺。他若是不降,您再发兵攻城,我在城内里应外合,肯定能得手!”刘邦听了,连声说:“好计,好计!”刘邦让郦食其赶紧去找陈留县令,自己率领精兵在城外等候。
郦食其到了县令府上,县令见故人来到,热情地设宴招待。席间,郦食其剖析天下大势,陈说利害得失,委婉地劝说县令归顺刘邦。县令却不为所动,誓与城池共存亡。郦食其见话不投机,马上改变了话题。酒逢知己千杯少,两人把酒言欢,县令痛饮几大觥后,烂醉如泥。
郦食其灌醉了县令,趁夜偷偷地打开了城门,放刘邦的人马入城。陈留的守军措手不及,纷纷投降。刘邦的军队兵不血刃,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陈留。刘邦入城后,发现粮仓内果然积粮充裕,就把郦食其封为广野君。
陈留不战而降,刘邦获得了大量的粮草军资,免除了西征的后顾之忧。而且,因为军粮充足,刘邦的部队沿途不抢不夺,深得百姓拥护,一路不断扩编,整体力量大增,为最终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