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闻韵(1895—1939)
诸闻韵(1895—1939),字汶隐,号天目山民,别署文蕴、汶蕴、闻均等。馆名鹤溪仙馆,又名汶庐,浙江孝丰(今安吉)鹤鹿溪村人。诸氏乃吴昌硕先生姻亲,1915年即入吴府任塾师,教授缶翁孙子孙女诗文。自己亦拜先生门下习画,得吴氏艺术精髓而有自家面貌,饮誉海上,人赞“大聋以后君代兴”。吴昌硕曾为其订润例云:“闻韵诸兄,家倚鹤溪,挹天目之灵秀,所作书画虽袭复堂之芬迹、白阳之轨而纯乎天籁。间作古篆刻,亦饶有秦汉隽趣……”对其颇多肯定,并在其多件作品上留下题识,知音共赏。
1919年入上海美专正式学画一年,对中西绘画都有了较为系统的接触;次年旋聘为美专国画教授。1923年与潘天寿共创我国首个国画系,并首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国画系主任;曾任昌明艺专教务长和南京中央大学艺教系、杭州国立艺专国画教授等。诸闻韵可称为现代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家,是开创现代中国画教学体系的奠基人之一。
闻韵早年加入吴昌硕等组织的“海上题襟馆”,参与诗书画印活动。1923年与潘天寿、张书旂、张振铎、吴茀之组织“白社”画会,被推为社长。还参加了经亨颐、于右任等组织的“寒之友”社,加入由黄宾虹、王济远、吴梦非等组织的“百川书画会”,被推为理事,参与了众多书画社会活动。
抗战开始后,国立艺专内迁,诸闻韵抱病随校辗转于浙、赣、湘、黔四省,积劳成疾,因缺医少药,在兵荒马乱中患病离世,年仅四十五岁。由于艺术之路过早中断,诸闻韵之名已经渐渐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鲜为人知;而其三弟诸乐三追随他一起跟吴昌硕学画,因健康长寿且艺事精进而名满天下。两相比较,令人不免生无限唏嘘之慨!
闻韵先生存世书画现不足两百件,且散佚各处,然已可窥其擅长花卉、翎毛、走兽、博古,亦作人物、山水,尤擅画竹,潇洒清逸,涉笔成趣。笔法能工善写,巧拙并蓄;墨色秀润酣畅,浑古朴茂。同时,亦能诗擅文,堪称诗书画印四全。早年作品尚多学吴昌硕的痕迹,用笔古拙厚重,多金石之气。中年在师法明清诸花鸟画家的基础上,渐渐有了自己潇洒飘逸、清新秀润的绘画特点。诸闻韵认为,中国画除讲笔、墨之外,还应求气。笔墨神化,则画自活脱,而气韵自全。气为笔墨之所归,亦画者性灵之表现。他尤其认为,国画作为以线条为其真美特点之表现,与书法篆刻之关系渊源颇深。如今视之,仍为至论。
现尚有《闻韵花卉画册》《白社画册》《国画漫谈》《论画》等出版文献存世,可一觏其书画及理论之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