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的国际经验和中国政策取向(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书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各类主体积极参与金融科技

在起步阶段,科技类公司主导了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但今天我们看到,金融科技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存在很大的合作共赢空间,因此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参与者。从全球视角来看,金融科技的关注和参与主体可分为三类:一是传统金融机构,如交易所、商业银行、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二是科技公司,如互联网科技企业等;三是监管机构,如中央银行和其它金融监管机构。

(一)传统金融机构

传统金融机构是金融科技的重要参与者,大多数的机构对金融科技持欢迎态度。比如,美国知名科技媒体BI Intelligence在2016年11月发布的《The FinTech Ecosystem Report》报告在调查金融科技对其的影响时发现,87%的受访机构认为降低了成本,83%的机构认为提升了自身的品牌,54%的受访机构认为增加了收入。而普华永道在2016年的调查也发现,73%的受访者认为金融科技崛起带来的主要机遇是成本削减,即与金融科技企业的合作可以提升现有企业效率。一些著名的传统金融机构早已付诸行动,据统计,在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间,花旗集团、桑坦德银行和高盛公司等各自完成了至少7个金融科技投资项目。

1.交易所

交易所行业长期以来一直是技术创新的推动者。2015年夏天,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关闭了几乎所有的期货喊价交易厅,这项传承了167年的传统彻底被电子化交易平台取代,这正是交易所行业技术演进的一个缩影。2000年以来的全球交易所并购案例中,目标企业为数据处理和软件开发商的占比从2007年的8%激增到目前的21%,平均每单交易金额从1.6亿美元提高到18.1亿美元(3)。眼下,全球主要的股票和大宗商品交易所对金融科技,尤其是区块链技术,表现出了极大兴趣。

一是积极探索金融科技在交易所业务中的应用。比如,2015年5月,总部位于纽约的纳斯达克交易所宣布正在建造用于发行上市前公司股份的区块链服务平台Linq,并倡导在全公司使用区块链技术。当年12月,纳斯达克在该平台上发行了首支股票,并计划将此扩大至主要股票交易范围乃至新资产类别范围。又如,2016年11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 Group)与英国皇家铸币局(Britain’s Royal Mint)为探索黄金的最佳交易方式,减少高昂的交易成本,合作开发了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数字黄金交易平台。再如,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和伦敦股票交易所为解决交易员欺诈问题,计划于近期推出基于人工智能的市场监测工具。

二是加大与金融科技组织及科技公司合作力度。比如,2015年11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 Group)与非盈利性推广金融科技创新组织FinTech Sandbox签署数据合作协议,同意向该组织免费提供期货和期权的历史数据,以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又如,2016年2月,日本交易所集团(Japan Exchange Group,JPX)和IBM结盟,成为Blockchain-as-a-Service(BaaS)的用户,并合作开发区块链应用;当年3月,多家证券交易所在一个人工沙盒环境中进行了概念验证(PoC)测试,试验区块链对清算、结算等其他交易所业务的应用。

三是投资金融科技企业。比如,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于2015年1月即投资比特币服务公司Coinbase,成为其C轮融资的一部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 Group)先后投资了分布式账目公司Ripple、区块链投资集团Digital Currency Group以及Digital Asset Holdings等。

四是其它措施。比如,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已经开始编制比特币价格指数,以期占据这方面的先发优势。

2.商业银行

作为最主要的传统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对金融科技的态度是复杂矛盾的,大多数机构对金融科技持合作态度,也有部分机构持竞争和防御态度。由IDC和SAP联合发布的研究报告(4)显示,全球60%的银行将金融科技公司视为合作者,其中有近四分之一的银行对金融科技公司有收购意向,亚太区尤甚;相对来说,拉丁美洲国家的银行更乐意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而欧洲、中东和非洲的银行对金融科技的危机感更强,尤其是德国、法国和部分北欧国家。但总体来看,互联网和移动支付、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在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挑战的同时,也降低了运营成本,改善了客户体验。商业银行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并已迅速开展行动。

一是开展数字化银行实践。比如,意大利米兰投资银行集团于2008年创办数字银行CheBanca!,应用金融科技来适应该国市场的新需求。该行目前设有50家分行,据统计,多达89%的交易通过数字途径完成,只有9%的客户每月去一次银行网点(5)。进入CheBanca!的银行网点,看到的只有一个接待员,一台平板电脑,一台像出纳员一样的机器和其它后台设备。该银行过去三年在意大利连续被评为客户最满意银行。

二是推广应用金融科技。比如,加拿大的四大银行全部都和本国的金融科技公司有合作,而且把这些作为他们未来零售、批发、支付、结算等各方面业务转型的最重要的着力点。还有一些商业银行尤其关注区块链技术,德国的Fidor银行是第一家尝试将虚拟货币与区块链联系在一起的银行,它在2013年8月与美国比特币交易所Kraken、德国比特币公司Deutschland Gmbh合作,在欧洲开展电子货币兑换服务,后又在2015年2月与P2P比特币交易平台bitcoin.de合作。部分银行推广金融科技替代人工操作,如苏格兰皇家银行削减了550个投资顾问职位,转而启用“机器人顾问”,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接手低于25万英镑的投资业务。

三是加强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力促模式转型。对传统银行来说,互联网节奏太快,适应金融科技的商业化是银行业现阶段面临的重要挑战。部分商业银行通过培养金融科技人才做到这一点。一是培养内部人才,比如,日本各大银行都已派遣员工到硅谷学习先进的金融科技技术,还举办相关风险投资的招标会,促进人才培养和自身转型。二是引进外部人才,比如,2016年12月德意志银行新上任的两位科技主管均来自于金融科技公司。

3.非银行金融机构

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证券、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企业,该类机构基本视金融科技为发展机遇,业界巨头已开始全球布局。比如,高盛是最负盛名的投资银行之一,目前该公司科技员工已达9000多人,比Facebook、Linkedin等互联网巨头都要多。近几年,高盛在金融科技投资力度很大,其对科技公司收购和投资已达上百起,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和移动支付、区块链等技术领域。高盛重点关注区块链技术,因为其交易信息全网知晓、不易篡改的特性可以用来降低金融交易成本。

另外,与金融业关系密切的部门——审计机构对金融科技也表现出极高兴趣,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德勤、安永、普华永道等均已进军金融科技。比如,德勤在接受CoinDesk的采访时表示,该公司正在尝试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客户端的自动审核及众包公司在应用程序上的咨询服务(6)

(二)科技公司

科技公司天然具有创新和开拓的基因,在金融科技不断扩张的版图上,充满了科技公司的身影。科技公司按其介入金融科技的程度,可分为两类,相应举措也有很大不同。

第一类是以金融科技为主业的企业。该类企业努力吸引人才和资金,加紧技术研发,争取在金融科技市场中生存下来。以意大利金融科技公司Euklid为例,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7月,利用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为客户提供透明的银行金融和投资服务,而且不收取任何隐藏费用。在2016年11月,该公司获得了第一笔种子轮融资,估值近1000万欧元。另外,为执行国际化扩张战略,他们把公司总部从罗马搬到了金融市场发达的英国伦敦(7)

第二类是互联网领域相关科技公司。该类企业主业并非金融科技,但与信息科技渊源颇深,且规模较大,如IBM等。该类企业的主要介入模式为投资金融科技企业,仅仅在2016年,即有多家科技公司投资金融科技企业,如IBM投资Digital Asset Holdings、Uber投资Otly、联想投资Neura、百度投资ZestFinance和Circle Internet Financial等。

(三)监管机构

全球的央行和金融监管机构也都高度关注金融科技对金融业的影响,这方面欧美国家走在前列,所采取措施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持续研究和探索金融科技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关注技术风险和投资者保护。比如,美联储理事Lael Brainard于2016年10月7日华盛顿国际金融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年会上发表的演讲认为,对政策制定者和监管者而言,不仅要关注业务迁移到新技术平台之后会带来风险的提高还是减少,也要关注风险的表现形式是更加模糊还是更加清晰,以及风险在金融中介机构和终端用户之间如何分配;在美国证监会(SEC)2016年11月14日举办的首届金融科技论坛上,现任主席Mary Jo White提出,监管者有义务去了解、监督和鼓励金融科技的发展,同时也要准备好实施投资者和市场保护措施。

二是以资金和政策的形式扶持金融科技企业发展,并相应发展RegTech(Regulation Technology,监管科技)。英国财政大臣Philip Hammond在2016年底代表英国政府,公布了一系列支持金融科技发展的最新政策,包括:向风险投资基金追加4亿英镑,用于对金融科技创新研发以及初创的扶持,以撬动创新企业10亿英镑的投资计划。英国贸易投资总署每年将拨款至少50万英镑用于促进英国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并将按年发布英国金融科技报告,还要成立咨询小组,帮助获得长期资金支持的企业客户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障碍。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2016年3月宣布拟通过建设开源API架构,提升数据共享和运用的计划,推动监管科技(RegTech)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