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海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大航海时代开启了人类从陆地到海洋的空间之争。面对日益紧张的全球资源,海洋一直是各国关注的焦点。我国并不是一个内陆国家,而是有着30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面积,6500多个岛屿,18000多公里长海岸线的海洋国家。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周,中华民族就有了航海的记录,秦汉时期就开启了海上国际交流的历史篇章。指南针的发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更是中国对世界海洋文明的卓越贡献。但是,在陆地与海洋的选择上,陆地以及陆地思维成为中国历代王朝的主导,海洋方面一直没有实现重大的思想突破。

现代性的标志是告别地区性,从地区空间走向更广阔的全球空间。在这一过程中,海洋承载着中华民族太多痛苦的近代历史记忆,这种记忆源于海洋精神对陆地精神的强烈冲击。一衣带水的日本在陆地意义上不过是一个小国,却挟海洋文明之威崛起为世界大国,竟而企图以海洋统合亚洲大陆。海洋与陆地之争最终以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的胜利而宣告海洋精神的胜利。二战后,海洋精神结合着科技与商贸以更快速度席卷了全世界。我国也不例外,而且在海洋精神的鼓舞下奋起直追,创造了近四十年的世界经济奇迹。

生活空间的有限性与资本的无限扩张趋势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财富与社会资本的快速积累对空间提出了要求。适应这一变化,秉持一贯的和平发展理念,同时避免步欧洲的后尘,党中央向世界提出了共同开发“一带一路”的宏伟倡议。“一带一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内在贯穿的都是现代海洋精神。更重要的是,“一带一路”倡议适逢其时的提出,表明我国在经历了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积累之后,终于开始逐步扔掉西方的拐杖,独立思考和践行世界与人类整体的问题。因此,无论是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还是“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都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命题,而是一个文明命题,它要求我们从中国自身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的高度去思考未来发展的问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海洋观体现的正是中华文明中的天下观。这个天下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家天下,也不是近代民族国家意义上的主权国家,也不是地理边疆意义上的一国一地,而是陆地、海洋与天空构成的整个空间,是全球全世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匹夫也不只是中国人,是一带一路上不分国籍、民族、信仰的每个人。这才是我们中华文明的天下观,这才是我们中国人的天下情怀。这是占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应如何通过开发和利用海洋以树立人类关心海洋、认识海洋和经略海洋的典范,然后把这种模式“推己及人”,拓展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使之成为人类共有的文明观念。宋人有云,“率土之滨,共乐同文之化。”意为凡有水土之地,人们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取向都是合拍的,都是一致和共识的。近代以来,我们对自身的文明定位一贯应声于西方,唯其马首是瞻,亦步亦趋,将中华文明局限地定义为农耕文明,忽略了中华文明不是单一的文明体,而是一种极具包容性和亲和力的文明,不仅包括农耕文明,还包括游牧文明和海洋文明。人文海洋是人文天下的应有之意,是传统人文思想在当代海洋事业上的复兴。它既是传统民本观的延续,也是对现代人本观的扬弃。人文海洋开辟的是一条追求包容与共识的文明之道。

“人文海洋”,顾名思义,就是用人文的情怀关心海洋、认识海洋和经略海洋。人文情怀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又包含“每个人”、“人民”、“人类”。人文海洋的理念是说,海洋是每个人的海洋,海洋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海洋,海洋是全人类的海洋。保护海洋环境,关爱海洋健康,是每个人的义务所在;发展海洋科技、繁荣海洋经济,是各国人民群众的民生所系;维护公平、公正、和平的国际海洋秩序,是全人类的福祉所依。具体来说,人文海洋理念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人文海洋是一种历史视野。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无论是化工污染,还是核废料,甚至是基因污染,对生存环境造成的前所未有的破坏日渐加剧。海洋环境和海洋健康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前提,每个国家的海洋开发和利用都要立足长远,适度开发,维持海洋生态平衡,防治海洋污染,保障海洋和人体健康。生命起源于海洋,海洋是万灵之母。所以,海洋不仅是人类诞生之初的所在,也将是人类在这个星球最后的庇护所;

人文海洋拥有的是一种世界胸怀。海洋有动态的洋流和往来的潮汐,所以海洋是一个流动的整体,不存在“某一国”的海洋环境污染问题,不存在海洋污染而陆地不污染的幻觉。治理海洋污染、维护海洋健康是包括各个沿海和内陆国家在内的每个国家乃至每个公民的责任。所以,人文海洋,是公益的海洋,是全球参与的海洋;

人文海洋是一种立足于民生的思考。时至今日,海洋对人类依旧是深邃和神秘的,海洋在地球表面占据着比陆地更广袤的空间,空间即资源,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尚停留在渔业和油气资源领域,海洋科技也才刚刚起步近百年,如何充分发挥开发海洋的潜力,是当今科技的重头之戏,让生命的母亲更加富饶,也是人类身为万灵之长的使命。发展海洋科技,开发和利用海洋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普通民众,让老百姓切实享受到海洋带来的利益。所以,人文海洋又是富饶海洋;

人文海洋是一种以人文交流、互联互通为出发点的理念。海洋是一个互联互通的整体,海洋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各国之间的民间交往、文化交流,交流会加深理解也会制造竞争,竞争会带来活力也难免发生冲突,人文海洋强调的是海洋软实力的竞争。在维护各国海洋权益、解决海洋权属争端方面,“共商、共建和共享”是冲突的化解之道,“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为亲”则是基本的处事原则。比如说我国牵头在周边海域建立一套立体的、全方位的海洋卫星通讯系统,同时与区域内各国建立联合执法与相关准则,既可有效提高各国海上运输、海上救援的能力,又直接惠及沿海各国的渔民。所以,人文海洋,更是和平海洋。

为了深化人文海洋的命题,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于2016年6月8日策划了第一届人文海洋论坛,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近十个国家部委与地方省级领导参加了论坛。同年8月,又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人文海洋与全球治理”学术研讨会。两次会议的参会者们对我国在走向海洋,直面海洋这一巨大新空间所面临的一系列时代命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给予本书重要的启发。在深入辨析人文海洋的哲学本源,结合“一带一路”提炼出互联互通的人文海洋精神,谋划我国新时期的海洋战略和外交方式,反思现有国际海洋法理的本质,关切海外利益保护和国内政府职能的转型问题等方面,都令本书增色有加、受益匪浅。

真诚感谢为本书的出版做出贡献的各位同道,衷心祝愿我国的“一带一路”和人文海洋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