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生活时代:北京的自然与社会生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十、丧葬习俗

(一)丧俗

李宜显所见北京丧礼情况:


丧服以白大布制服,而无以粗布者,既殡之后,饮酒食肉如常。发引之时,置生鸡一、二首于棺上。


“既殡之后,饮酒食肉如常”十字颇可助于理解彼时风俗和著名人物的活动。“自发引前期,至所谓返虞时,必吹锣角、打鼓钲,以此为送终之礼。”

满、汉人等葬礼上亦有区别:


清人皆火葬,汉人则否,而近来颇有火葬者,盖染胡俗而然也。虽火葬,皆入棺烧火,收其骨,纳器而埋之,聚土为小丘。

早年,满人以渔猎为生,“迁徙无常,遇父母过世,弃之不忍,携之不能,只能火化,以方便随身捧持”。顺治入关,至此时近八十载,而旧俗依旧,且影响北京部分汉民行径。

乾隆即位后,正式规定,禁止满人火葬。乾隆认为,如今定鼎,天下安宁,满人安居乐业,丧葬可依古以尽礼,实行土葬。今后除僻远地区贫困的满人,仍可以保留火葬外,其他人一概不允许火葬。倘有犯者,一律治罪为此,朝廷专门在旗人常住之地购置坟地。

(二)墓园

旗人进京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汉人视死如生、重视丧礼、墓葬的习俗也极大地影响了旗人的丧葬。

与寺观、建筑一样,坟墓也多立有碑碣:“坟墓寺观及路边堂院多立碑碣”,格式有二,或“深其中,如神主陷中者亦或有之”,巨族墓园还多设有围墙。

清初圈地之举,故城外范围多为八旗土地,达官贵人墓园也多建其中,如西直门外长河白石桥西侧有郑亲王济尔哈朗墓园、东直门外新中街附近则有睿亲王多尔衮墓园。

李宜显一行过八里桥、杨家闸、管家庄、三间房、定府庄、大王庄、太平庄、红门、十里堡、八里堡,到北京城外弥勒寺。

沿途所见:“自杨家闸以后,数十里间大路左右人家栉比,无一间断处,路旁多柳林”,而“自定府庄以后,朝贵坟园累累布列”。东直门、朝阳门以外墓园:


朱门彩阁夹路相对,门外皆穿沟,东西一带势如长川,间以瓦砖筑作虹桥,备尽奇巧,跨于沟上,或繚以垣墙,四面如之,粉彩玲珑,务为华奢,皆种侧柏白杨,其密如麻,而白杨最多。

坟皆南向,累土为主山,坟前立碑,亦有面墙及箭门,或置佛宇于其间,又若我国所谓斋宫,而但无石仪之排立者,是未可知也。然一园所费要不下千金,贵介世家之竟尚奢靡于此可见矣。


(三)关于停灵现象

此外,李宜显还注意到“停灵”现象(即人亡之后,棺木并不立即下葬,而是寄放在某处):


城邑村落及佛寺多有露置之柩,或于柩外垒砖而灰涂之,或只以石块压其上、任其朽败者有之,此则贫无葬地或客久不能归者。


(四)关于旗人祭祀

长辈去世,后代不忘,且祈求保佑,固有祖先崇拜与祭祀,此满汉无别,但祭祀方式却不尽同。

关于祭祀先祖,李宜显注意到:北京“村落间祭先之处,无神主,只画像于片纸,贴于樑壁之间,前置一板,列排炉盒之属,以时焚香而已”。

按,李所见当为京郊旗人祭祀,因供奉影像虽汉人亦有,但不设神主、而供奉祖宗板子却是满俗。